樸紅華 陳成文 聞博
近年來,圖們市積極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吉林省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4—2020年)》和《延邊州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加快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成效顯著。
統籌推進,加快“三通兩平臺”建設步伐
加快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圖們市教育局積極與當地互聯網企業合作,加大“教育寬帶”推進工作力度。制訂了《圖們市教育局網絡組建方案》,圖們市教育城域網于2017年底基本建成,為完成全州教育系統“教育專網”建設任務打好了基礎。目前,全市所有學校都接入了光纖寬帶,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
全面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市教育局加大中小學信息化環境建設力度,為各學校的每個班級配備了一臺能夠連接信息終端的多媒體電腦,教師能夠利用“班班通”設施獲取校內外優質資源,并應用于信息化教學。各學校還至少建有一個多媒體互動教室,目前,全市建有電子備課室34個,微機室15個,多媒體教室101個。
大力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熬W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應用的關鍵。隨著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吉林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全面啟用,圖們市教育局組織各學校師生分步有序地注冊國家和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并積極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目前,全市注冊教師空間929個,注冊率達96%;注冊學生空間4969個,注冊率達100%;班級空間開通224個。通過網絡學習空間,學校的公告、最新資訊、課件展示、活動等都實現了及時更新。
圖們市教育局高度重視“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的開展,成立了以局長鄭明浩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并下發了《圖們市“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實施方案》。各學校把活動作為展示教學成果、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加強教師培訓的有效載體,作為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重要抓手,認真組織教師到平臺參加“曬課”活動。
教育局還積極組織全市教師、學生參加吉林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舉辦的空間評比大賽。在2016年首屆空間評比大賽中,圖們市石峴第一小學榮獲全省學校空間評比“十佳學?!狈Q號,志誠小學、長安中學榮獲一等獎,圖們市第一小學、圖們市第三中學榮獲二等獎,圖們市第六中學、圖們市第五中學榮獲三等獎,圖們市第二小學榮獲優秀獎。在教師空間評比中,圖們市1位教師榮獲“十佳教師”稱號,2位教師榮獲一等獎,3位教師榮獲二等獎,6位教師榮獲三等獎,3位教師榮獲優秀獎。在學生空間評比中,圖們市2名學生榮獲“十佳學生”稱號,1名學生榮獲一等獎,9名學生榮獲二等獎,5名學生榮獲三等獎,3名學生榮獲優秀獎。圖們市電教館被評為“優秀組織單位”。
建設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2017年底,圖們市教育局依托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及國家、省、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學校及師生提供數字教育資源共享等服務,并積極開展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注冊和管理、培訓與指導應用工作。同時,加大朝鮮族教育資源建設力度,為國內朝鮮族中小學提供優質數字教育資源。
強化應用,積極完善相關保障機制
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體系。在市教育局的指導下,圖們市各學校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組織領導體系、職能管理部門和支持服務體系,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統籌規劃和部門協調。各學校建立了成員定期例會制度,統籌進度安排,協調解決信息化推進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督促檢查任務落實情況,合力推進整體工作的有序開展。
建立教育信息化經費保障機制。市教育局協調相關部門加大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設和運行維護經費,并要求各學校保證每年的教育信息化專項經費足額應用到信息化環境建設、日常運營、系統維護、人員培訓中。
抓好教育信息化整體應用。市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電教部門不斷加大對中小學師生、教育系統各部門人員的信息化應用培訓力度,著力抓好信息技術在工作、生活、課堂內外的充分應用,保證信息化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從而提升全市的教育信息化應用整體水平。
加強教育信息化工作監督。圖們市建立了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督導評估長效機制,把“三通兩平臺”推進工作納入政府督導指標體系,以此監督和督促各學校的信息化推進工作,保障了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工作的健康快速發展。
圖們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仍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市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及教育視頻云平臺的建設,各學校多媒體教學一體機的安裝,校園網的改造,教育網絡中心的建設等。接下來,圖們市將繼續依托國家、省、州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以融合應用為抓手,不斷探索、積極創新,構建更加完善的數字化教育格局。
注重創新,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成效顯著
市教育局十分注重學校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推廣工作,積極推動全市師生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和普及。2019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公布2018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和優秀學校名單的通知》,圖們市志誠小學、圖們市第六中學榮膺2018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獲得了教育部表彰。
志誠小學是圖們市最大的漢族小學。學校是吉林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通的首批試點校。作為試點校,學校以努力打造“有自己特色的學校空間”“有學科特點的教師空間”“有個人才藝的學生空間”“有班魂的班級空間”為目標。在空間建設上,學校成立了由校長牽頭的領導小組,并要求廣大師生做到人人開通、人人建設、人人使用。目前,學校教師與學生的空間開通率均達到了100%。
為了使師生、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的工作、活動。學校創建了自己的網絡空間,空間隨時更新學校資訊,并把新聞資訊推送到師生及家長賬號,利用手機“家校幫”可隨時接收。空間首頁也提供豐富多彩的推薦鏈接,真正實現了家校互動、師生互訪、資源共享。
在空間應用上,學校立求做到教師網絡備課常態化、互動課堂應用合理化、家校互通資源共享化。
教師網絡備課常態化。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使教師們告別了手寫教案的繁瑣,進入了電子備課時代。學校還與時俱進,鼓勵教師不斷創新備課形式,目前,應用“教學助手”軟件進行常規備課已成為常態。教師們針對自己的教材版本,通過網絡學習空間不斷豐富自己的特色課堂資料。目前學校90%的教師都在利用“教學助手”備課。真正做到了備課形式多樣化,趣味習題交互化,備課時間節約化。
互動課堂應用合理化。各學校每學期初都會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助手”和“互動課堂”使用的培訓,培訓讓教師們溫故而知新。從州級賽事到市級區域聯動活動,再到校級優質課評比,教師們都能靈活應用“互動課堂”進行授課。學校教室中還配備了平板電腦,用于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學生也可以利用平板電腦上傳自己的作品,這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課堂。
家校互通資源共享化。學校的網絡學習空間不僅是師生、生生之間溝通的紐帶,同樣也是家校互通的橋梁。學生在家中不但可以通過手機查收消息,完成線上作業,了解學校最新咨詢、班級個人成績、教師最新通知等信息,還可以隨時下載、瀏覽學校、教師空間的好資源,為己所用。同時還能實現班級互動。很多家長也紛紛登錄家長賬號,查看學校和班級的最新資訊,使家?;ネㄗ兊梅奖?、快捷。
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學校的空間建設與應用也得到了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一致認可。省、州、市級現場會也紛紛在學校召開。在最近幾年開展各級空間評比大賽中,學校也取得了突出成績。在2016年的吉林省空間評比大賽中,志誠小學的學校空間被評為一等獎。在2018年舉辦的延邊州空間評比大賽中,志誠小學的學校空間被評為特等獎,教師空間和學生空間也獲得了眾多獎項。
圖們市第六中學是一所少數民族地區的漢族初級中學。目前,學校已接入千兆光纖,16個教學班均配備了壁掛式一體機電子白板,多媒體配備率達100%。學校在籍學生440人,專任教師72人,全校師生空間開通率達100%,真正做到了“人人有空間”“人人用空間”。
吉林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通后,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立即成立領導小組,制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培訓方案”,開展相關培訓活動,制定考核、評價、督促等激勵機制。學校還積極組織全校師生參與省、州、市電教館舉辦的“吉林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空間大賽的評比活動,以賽促建,以賽促用。極大調動了師生參與空間建設的熱情,提高了教師空間建設水平。
為了使“學習空間”與課堂教學深入融合,學校每學期開展“青年教師匯報課”“骨干教師樣板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質課大賽”“教研組曬課”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全面提升了網絡學習空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網絡學習空間開通后,在學校的支持和引導下,學校教師將自己曾經制作的教學課件、音視頻、圖片等多媒體教學素材進行上傳,構建了一個資源庫,既可以長久保存,以備后用;還可以將資源公開,分享給其他同事,同時還可以搜索、下載其他教師上傳的素材,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另外,學校教師還將錄制的課堂實錄上傳到平臺空間中,進行網上集體評課、議課活動,促進了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PPT課件、電子白板、智能手機與學習空間“互助課堂”中的功能相結合,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
為了跟蹤學生的閱讀進度,幫助學生養成堅持閱讀的良好習慣,學校教師在網絡學習空間中,開辟了“每周閱讀”欄目,每周發布一個閱讀片段,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根據計劃完成閱讀,教師要對提交情況及時跟蹤。
班級空間的開辟,促進班級文化建設。目前,學校班級空間中開辟了班級文章、班級相冊、教師風貌、學生風采、班級活動、班級公告等欄目,在這里,不僅可以展示學生們的精神風貌,學生之間還可以相互留言、討論熱點話題等。同時,有些班級還開設了班級書架、英語角、文學沙龍、科學之旅等特色欄目,極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不僅打破了傳統教學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促進了學校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架起了一座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交流的心靈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