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花
【摘要】教育部明確指出:“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學校應以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質,扎實學習能力,受社會認可”的學生為目標,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本文主要探討如何通過豐富的德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道德。
【關鍵詞】德育;活動;自信心;責任感
形式多樣的德育實踐活動對學生的道德培養產生了重要作用。所涉及內容真實、可信,富有感染力,真正觸及學生的情感和心靈,激勵學生樹立昂揚的人生態度,以積極的心態走向社會、走向成功。本文結合筆者的德育工作實際,談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打造平臺培養學生自信心
“讓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學會用自信心來為自己領航,找到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學生教育的特殊性。部分學生具有自卑心理嚴重,叛逆性強,容易對自己喪失信心,自暴自棄,自制力差、人際交往能力弱,對學習缺乏信心等個性品質。這些品質對學生的成長十分不利,亟需校正。為此,學校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從學生的素質角度出發,入學后,開展不同形式的德育專題活動,每學期都總結和表彰在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從成才和成人兩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1.構建評比活動平臺,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受生源的影響,學生普遍存在不良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因此我們把對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作為突破口,組織校規校紀學習,儀容儀表整改、班容班貌觀摩,文明班級,文明學生的評比等活動,逐漸改變學生的行為習慣。 并利用班會認真講解班級在拼比中的優點,鼓勵學生查找不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了解在激烈的競爭條件下如何去面對挑戰,逐步培養起學生的自信心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搭建心育平臺,健全人格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索出了一條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如學校構建了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在全體教職員工中樹立“人人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觀念。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自我意識等方面所遇到的各種心理困惑和實際問題,在學校教育教學各個環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如,開設心理健康課、開展影視欣賞、專題講座、愛心捐助等心理健康活動,有效地疏導了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改變了認知,增強了自信心,調適了學生緊張的情緒,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發展,指導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成才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拓寬學生展示自我平臺,培養發展自我的信心
為了拓寬育人渠道,挖掘學生潛力,展示學校校園文化特色和同學們的個性特長。學校每年為學生們提供了展現才華的機會,比如,田徑運動會、知識競賽、現場書法、繪畫比賽、文藝匯演等多個項目。活動期間展現了學生健康、活潑、動感,向上的青春形象。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認識到了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獲得了同學們的認可,產生了極大的自信。這些自信激勵著他們向好、向善發展,變得有自信了,愛學習了,樂于幫助人了,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二、開展教育活動,培養責任感
擁有自信心是學業成功的第一步,要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還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心。為此,學校開展以弘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為主線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1.主題教育活動與傳統紀念日相結合。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宣傳、板報、廣播等),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如,“三月學雷鋒月、四月環保月、七一黨日、九月教師節、長征紀念日,十一國慶、元旦”等,培養學生的公德意識和對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主題教育活動與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相結合。開展孝悌教育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感恩心,對家庭負責,對自我負責。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時過境遷,現在有不少同學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有的不愿與自己父母溝通,隨意朝父母親發脾氣;有的不體諒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不顧家里經濟條件,搞攀比;也有的把父母對自己的關心、提醒擔心看成是諸多管制。這種現象折射出學生自私冷漠的一面,也反映我們學生存在責任感缺乏,“感恩”意識的缺失等問題。通過活動使他們從“愛父母、理解父母”“對父母感恩”,上升到對生活感恩、對老師感恩,對朋友感恩,對社會感恩,以及增強他們對自己負責,對父母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意識。
三、拓寬道德教育活動渠道
學校在加強學習知識的同時,采取多種形式,拓寬各種渠道,在學生中積極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學習、明禮誠信、奉獻社會”的良好行為習慣。
1.重視德育課堂教學。德育課堂不是可有可無,發揮好德育課堂對學生的品德塑造具有極大的作用。在工作中,可以把德育教育滲透在班會課,思想品德課等課堂上。不僅展示與實踐課內知識,又進行了道德的滲透。這不但可有豐富教學內容,更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品德。
2.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是推進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可以幫助象牙塔里的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現實,讓學生感受到勞動和服務的意義和價值。并對自身的行為和能力進行思考和判斷,及時調整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適應社會要求。
總之,豐富多彩而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德育活動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學生在德育活動中體驗、感悟、成長,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正確、積極、健康的道德觀念、責任意識及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奉獻社會的精神,樹立了理想信念,提升了道德素質,為自己的人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金信.淺談農村級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對策[M].中國教育與社會科學,2009(7):46-48.
[2]陸如賦.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7):198.
[3]王兆霞.培養學生孝心的幾點做法[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