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贊
【摘要】初三,是沖刺中考的一年,語文考試是中山市中考最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引導學生高效地復習?這是每一個初三語文老師首要面對的問題,也是考驗初三語文復習教學方法的標準。本文從語文復習教學方法的制定既要有務實的精神又要有創新的意識的角度論述了四種教學方法:一是“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方法;二是“專題整合”的教學方法;三是“模擬提升”的教學方法;四是“查漏補缺”的教學方法。同時,對四種教學方法的落實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初三語文;基礎;創新;求實;反思
初三一年,是沖刺中考的重要階段,是學生初中三年學習生涯即將迎來成果驗收的關鍵一年。如何在這一年里,既讓學生積累鞏固課程標準要求的語文知識,又不失輕松的學習氛圍、高效的學習過程,同時又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情操,這是考驗初三語文教師教學方法的時候。本人是初三語文一線教師,通過反思本校初三語文備課組集體備課效果,并深入了解分析初三學生的備考心理,再結合自身的實踐經歷,筆者發現初三語文復習教學方法的制定既要有務實的精神又要有創新的意識。
一、“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方法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即是溫習舊知識從而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實際上就是要求我們對教與學進行反思,在反思中讓教的方法得以改進,讓學生把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升華和更新,更為重要的是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在初三語文復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一方面要溫習學過的知識,另一方面又要努力獲取新的知識。隨著學生生活閱歷的豐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溫習舊知識時,總能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東西,獲得新的感悟。例如,在復習文言文時,我們要階梯式地進行復習。第一步,誦讀能背,這是復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之一,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讀準字音、揣摩語氣、掌握斷句,并且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語感,加深對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第二步,歸納積累,這是掌握課內文言文知識并拓展延伸課外文言文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對基礎知識的歸納積累最為重要,例如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等文言知識的積累和歸納,從而有助于翻譯文章、了解內容和理解主旨。第三步,理解領會,在文意疏通的基礎上,要結合全文來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思想內容、分析人物形象和談論閱讀感悟。
又如,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明確考試大綱,指導學生歸納和分析名著閱讀的中考考點,通過分析近五年的名著閱讀考題,圈定中考考試范圍內的12部名著中最值得賞讀的章節故事,進行精讀精煉,從而掌握新的閱讀方法,有效提高復習效果。
“溫故而知新”教學方法在初三語文復習中是非常重要的,耗時也是最多的,但效果也是最顯著的。這種方法,是我們學校初三語文備課組沿用至今的方法之一,反思這幾年學校不斷攀升的語文中考成績,筆者覺得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是正確的。
二、“專題整合”的教學方法
在初三語文復習過程中,學校習慣采用專題整合進行系統訓練。語文學科較之理科而言邏輯性弱,學生對考點熟悉的程度參差不齊,特別是現代文閱讀,有一部分學生在出單第一學期對考點幾乎是模糊不清的。專題整合復習訓練題的設計就是通過專題訓練強化學生對考點的熟悉程度。我們在設計訓練題時,每一次復習訓練題都是針對某一個或者幾個考點來設計的,讓學生明確復習目標,提高復習效率。例如,幾乎每年的中考現代文閱讀都強調文學作品的“語言品味”,我們在設計復習訓練題時就把“語言品味”這考點切分成不同的專題,如詞語品味、句子品味、開頭結尾品味、過渡段品味,并在訓練中一個一個專題地進行訓練,形成一個專題訓練系列,強化復習技巧,提高復習效率。
又如“基礎知識”,從知識系統來看,它是一個很大的系統,這其中又根據不同的考點有很多小知識系統。教師通過專題復習讓學生解題方法化和規律化。學生有了專題的概念就會激發自己探究的興趣,就會促進自己系統地掌握復習規律,注重知識積累,掌握答題方法。
在專題復習訓練過程中,我們還注重精講精練。在將初中三年的知識點分類整合形成專題體系的基礎上,以習題訓練為主要形式,訓練與反饋相結合,在訓練——反饋——再訓練的過程中,熟悉中考題型,分析試題規律,掌握答題技巧。在這個過程中,精選習題是關鍵。當年的中考考綱是習題設計的指揮棒,中考考什么、怎么考,都是有針對性地滲透于所設計的習題中。近年來,廣東省中考語文試卷的卷面仍然沿用四大板塊:基礎、閱讀、寫作、附加題。我們就根據中考的四大板塊來編寫習題,每個模塊的習題都滲透相對應的考點。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這些習題,也是復習的重點。在進行專項習題講練時,我們采取當堂消化的形式。首先,習題要當堂完成。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思維更敏銳,分析力和理解力更強,這有利于學生對習題的思考和回答。然后,師生合作,共同討論、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對當堂所講的知識點會鞏固。
反思近幾年學校初三語文備課組在中考備考時,堅持集體備課,在“專題整合”訓練時分工完成習題的設計,落實學校“精講精練”的教學方法,這是明智而高效的。初一初二的語文期末復習可以采用此種方法,效果亦是可期的。
三、“模擬提升”的教學方法
初三下學期,專題復習后,學生已經積累了很多知識,做題能力大大提高,接下來就是檢驗復習效果,我們往往會采用模擬測試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應考能力。模擬考試環節主要為:模擬考試——講評反饋——反思糾錯。每一次模擬測試,我們都是嚴格按照中考的要求進行流水作業和中考的評分標準來進行評改。評講試卷時,著重分析錯誤原因,找到答題方法,以便學生在下次測試中不犯同樣的錯誤。三次模擬考試下來,我們會驚喜地發現了模擬考試的效果明顯。
1.模擬考試考察了學生的中考適應性。模擬考試的試題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與中考題型最大程度相契合,通過模擬考試訓練,讓學生產生做中考題的習慣感,提高做題速度和做題質量;2.模擬考試所創設的考試環境與中考相類似,考試時間一致,座位安排相類似,這樣能讓學生熟悉并適應了中考的考試氛圍;3.讓學生明白了中考的評價方法。教師在講解模擬試題時,遵循“重點問題教師精講、基礎問題小組討論、個別問題個別輔導”的原則,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能讓學生很清楚地明白中考的考試評價。
近幾年來,我們學校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課堂改革,實行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形式,更能有效地提升“模擬提升”的復習效果。筆者在“模擬提升”的講評反饋和反思糾錯兩環節中,充分利用小組自主合作、自主交流、大膽展示的學習方法, 實現生生互助,共同進步的目標,從而有效提高復習效果。
反思近幾年“模擬提升”教學方法的落實,筆者總覺得還有一些遺憾。“模擬提升”主要是鎮內三所初中統一進行,可對比的學校只有三間,范圍太小,可比性不大。如果將“模擬提升”拓展到片區甚至全市范圍,效果是否會更好呢?
四、“查漏補缺”教學方法
經過系統性復習和兩三次的模擬考試后,中考已經迫在眉睫,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最后一段時間來復習呢?這個時候,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進行查漏補缺了。在這短短的幾天時間里,學生可翻閱之前記錄整理的復習資料,檢查做過的試卷上紅筆訂正的錯題,結合作文復習資料積累作文素材等等。教師要提醒學生,如果復習時發現不懂的地方,不提倡有疑即問,而是自己先認真想想,翻翻資料,看看能不能獨立解決問題,若還不明白,再請教老師或者同學。
查漏補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就是課本的鞏固特別重要,廣東省的中考題重視課內外的銜接和遷移,在進入模擬階段,要通過做題回顧課本上哪些知識點還沒有落到實處,尤其是對重點文章的寫作手法,包括課后練習題涉及的知識點,典型題涉及的角度都要關注。
2.有針對性地做題,要在做題當中檢驗自己對于哪些題型思考的時候沒有方向,或者答這類題的時候,總有零零散散的丟分,這個時候就要發現這個題型,作為重點的攻關。
3.是要進行作文攻關,即使到考前最后一天作文都不能放松,因為作文的分數比重特別大。作文是熟能輕巧的事情,這個時候應該鞏固,時間有限了,一篇一篇寫來不及了,教師要引導學生拿作文題目列提綱,把提綱稍微寫得詳細一點,大概的內容寫一寫,這樣就可以把構思、選材都理解到位。構思、選材是決定文章分數很重要的標準。
反思中考沖刺階段,筆者做得最有效的是作文積累。考前一個月,指導學生把整個初三階段自己的已經精批細改過、升格了的作文整理成冊,考前兩個星期認真看,反復看,以備中考寫作。
教無定法,語文教學因學情、內容的不同而教學方法也有所改變。語文復習教學也是如此,沒有一個固定的復習模式,也沒有哪一種復習方法是最好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就是最恰當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吳斌.初三語文復習教學現狀與策略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2010(9).
[2]陸倩.初三語文讀寫復習教學中“引導自學”[J].魅力中國,2010(8).
[3]林淑萍.淺談初三語文教學如何做到擊活求實的幾點嘗試[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8).
[4]宋愛春.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宄,2012(31).
[5]文瀾.初中現代文閱讀考點即時破解[D].福建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