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要:學習能力是指以快捷、簡便、有效的方式獲取準確知識、信息,并將它轉化為自身能力的本事。學生具備運用比較全面的思維方法去思考問題的能力良好的讀圖、用圖能力,系統閱讀課本,提升讀書能力。
學生學習過程中要做到 “六個讓”:地理學具讓學生動手;地理特征讓學生發現;地理原理讓學生講述;地理規律讓學生總結;解疑思路讓學生探索;學習難點讓學生突破。
關鍵詞:思維 ??知識遷移 ?總結規律 ???發現 ??動手 ??講述 ???探索 ??突破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課標”最基本的理念。在地理教學中,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離不開地理,從而產生“我要學好地理”的欲望,消除學生對學習地理的畏難情緒。因此,幫助和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在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在長達20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學工作中,筆者廣泛學習,積極探索,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何謂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指以快捷、簡便、有效的方式獲取準確知識、信息,并將它轉化為自身能力的本事。
二、何謂地理學習能力
1.系統閱讀課本,提升讀書能力
地理教材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只有深入理解教材內容,才能談到能力提升。
2.良好的讀圖、用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與地理學的關系是 “骨”與“肉”的關系,地圖猶如“骨架”,只有將地理知識附在這骨架中,才能引入聯想,獲取豐富知識。學生要具備學會運用圖表、地圖闡述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 學生具備運用比較全面的思維方法去思考問題的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在地理學習中各種思維方式的效能特性各不相同。學生學會思考,要了解各種思維及其特點,運用比較全面的思維方法去思考問題。
4.地理學習的知識遷移能力
在通過知識遷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既可鞏固知識,還可拓展知識面,提高地理運用能力,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如何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能力
在多年教學中,我認為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教學的設計和方法的啟發上,如何提高高中學生地理學習能力,我總結六方面,即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要做到 “六個讓”:
地理學具讓學生動手
在學習經緯線和日照圖時,很多學生表現出空間想象能力不足,甚至感慨這是難點中的難點,我的做法是要求每個學生準備好個兵乓球,指導學生按規則畫上重要線條,學生從不同角度把觀測的圖形繪在本上,精選案例題讓學生落實,效果是很多學生通過自己的過手、觀查,獲得了直觀的感性認識。
地理特征讓學生發現
案例一,在七年級下冊《美洲》教學中,我引入了“中新網4月29日電?美國南部地區7個州27日遭到龍卷風與強風暴襲擊。據路透社報道,截至當地時間27日,死亡人數上升到至少306人。法新社報道的死亡人數為305人,其中包括受災最重的阿拉巴馬州有204人死亡。”事件,讓學生思考.分析討論出了原因在于北美大陸的特殊地形。北美大陸南起北赤道地區,北到極地,卻沒有東西走向的主要山脈。世界上的龍卷風多發生在中緯度地區,南北走向的洛磯山脈阻斷了從西方吹來的盛行風下部帶來的濕潤空氣,這使得對流層中部干燥空氣在洛磯山東部下降產生下降干燥氣流,而墨西哥灣帶來濕熱低氣流。冷熱氣流的交會碰撞極易產生渦旋,這就是為什么美國多發龍卷風的原因。
引導學生充分開發學習潛能,積極自主的學習新的知識。 讓學生在發現中找到方法,其實也是學習能力的獲取。
地理原理讓學生講述
地理原理重在理解,盡量生活化,例如:學習降水知識,學生可聯系生活常識,對著冷玻璃哈氣有水霧,那么對著熱火爐哈氣呢?將這種現象引入高壓與低壓、迎風破與背風坡的降水差異,學生完全可以自己講述。
地理規律讓學生總結
我在2012 年在五通橋區給初中全體地理教師展示的一堂課---,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大河的形成條件,以下是我拋出的備選項
①降水多 ②支流少 ?③集水地形 ?④地上河 ?⑤喀斯特地形
⑥氣溫低、蒸發小 ?⑦地下多凍土 ?⑧干旱地區……
學生通過思考,正確答案基本可找出,而教師作用是幫助學生通過總結獲得規律,學以致用,
問題一:亞馬孫河成為世界第一大河的原因
問題二:珠江降水多于長江,但為什么中國第一大河是長江而不是珠江
問題三;比較伏爾加河與鄂畢河水量
問題四:黃河小浪底河段以下水量變化趨勢及原因學生發現高考更多體現考察能力上,而能力也是建立在不斷總結規律中。
地理學習重在理解,讓學生在地理位置、板塊位置、氣候異同等方面探索。
學習難點讓學生突破
學習難點的突破更多體現在知識系統化上。
記住了基本知識,就學好了地理嗎?實際上很多地理知識之間都有著緊密聯系,將這些具有聯系的知識點有機整合,就構成一個個地理知識系統,還將培養起知識的遷移能力,作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達到一個高的境界,到這個時候,地理就會變的有趣而簡單。可以說中考熱點與難點就在知識系統的突破上,通過建立這些完整而縝密的知識系統,就可以將瑣碎的、零散的的知識變成一棵繁茂的知識樹,可以隨時任意地摘取,滿是收獲。
在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上都給學生以充分的表現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每一節課的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上都得到充分的鍛煉。教學的實踐表明,這樣的參與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