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琴
案例觀察:
建構區里孩子們用紙箱進行自由的拼擺,大家各自忙著各自的工作。只聽嘩的一聲,還沒建好的高樓倒塌了。孩子們并沒因此而感到沮喪,反而出奇的興奮,再倒再建,孩子們愉快地重復著他們的工作。看到此情景,教師介入到游戲之中。
“高樓沒等建好就倒塌了,太可惜了。”
“是啊,怎么老要倒塌??!”孩子們開始注意倒塌的原因,接下來的工作中孩子們嘗試想辦法避免高樓再次倒塌。
李希巖小朋友有意識地將紙箱盡量壘齊。
還有的小朋友用手扶住快要倒塌的高樓,可高樓還是一再倒塌。教師再次介入孩子們的游戲中。
“大家想了這么多的辦法,可樓還是倒了,怎么回事呢?”
“老師紙箱不一樣?!焙⒆觽儼l現了紙箱的不同。
“有的大有的小。”
“那紙箱怎樣才不會倒呢?”
“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
“大家是一起往上壘好,還是一個一個地往上壘好?!?/p>
“一個一個壘,不能亂擠。”孩子們意識到了秩序問題。
“好,大家再試一試這個辦法行不行?!?/p>
孩子們再次投入到他們的工作中。接下來的搭建工作很順利,高樓建得很穩。可孩子們又遇到了問題。
“夠不著了,怎么辦?”高子傲壘不上去了,急得拿著紙箱圍著高樓轉。這時麗麗小朋友想出了辦法。
“站到椅子上。”
孩子們趕緊搬來椅子,站在椅子上繼續壘。
“老師,看我們的高樓好高呀!”孩子們看到他們搭起的高樓很是滿意。
“還能往上壘嗎?”老師繼續鼓勵幼兒進行新的嘗試。
案例分析:
建構游戲大型的操作材料大紙箱,對中班幼兒來說特別吸引他們。孩子們表現出了強烈的操作興趣。由于年齡的限制,在操作初期,游戲缺少新意。游戲中搭建的樓房的倒塌,反而刺激了幼兒,他們感到格外的興奮,由于自控力較差,出現了破壞性行為。為什么會倒塌,怎樣解決,小班幼兒對游戲中出現的困難,已有初步的意識,尋求自我解決的調控能力。游戲中教師能夠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情感等,抓住教育契機,教師及時介入,指導幼兒探索。
案例反思:
一、關注幼兒需求,引領幼兒探索
把游戲活動的權利還給孩子,走進幼兒的游戲,改善調控幼兒的行為、關注幼兒的活動需要,給幼兒提供更大的生成空間,讓幼兒充分地表現表達。在游戲初期,幼兒只會隨意用紙箱壘高。游戲反復重復,沒有新意。教師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戲,提出問題:“高樓沒等建好就倒塌了,太可惜了?!痹诮酉聛淼膶嵺`中孩子們盡量把紙箱壘齊或用手扶住快要倒塌的高樓。孩子們觀察到紙箱的大小和秩序問題,并在實踐中證實他們的想法。在教師的參與下游戲有了新的進展。
二、關注幼兒情感體驗
幼兒為什么會喜歡游戲,因為游戲會帶給孩子愉悅的情感體驗。游戲中幼兒的精神處于一種自由、放松的狀態,幼兒能夠獲得滿足。但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在自由探索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情況,甚至是破壞性行為。如在搭建高樓過程中高樓的倒塌。孩子們反倒異常興奮,用腳使勁踩踏破碎的高樓。出現了重復搭建再次推倒,在破壞中尋求樂趣的現象。孩子們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破壞,而是感覺到游戲給大家帶來的意外驚喜,他們沒有能力調控自己的行為。如何讓幼兒正確的宣泄情緒,如何讓幼兒在游戲中找到更大的情感滿足,這就需要教師的觀察、引領。
三、注重幼兒智慧潛能的開發
幼兒在游戲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營造開放式游戲環境,促進幼兒養成積極的思維方式,遇到問題自己解決不了,要懂得尋求幫助,從而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搭建高樓游戲時,幼兒遇到建筑物倒塌、搭高夠不著等問題。教師就引發討論和再實踐的探索興趣。孩子們想出站到椅子上可以搭得高,自己能力達不到時請老師幫忙等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