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綺
【摘要】 在新時期,小學音樂教育已經有了新的教學要求,音樂教學中要滲透德育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課堂教學是德育教育的關鍵性途徑,也是學生獲得文化知識、培養道德品行的重要渠道。因此,將德育教育滲透到音樂課堂中,不僅對能夠深化音樂課程,也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養的形成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關鍵詞】 音樂 德育 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1-033-01
0
小學音樂教育在學校的藝術教育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藝術家的情感產物,能夠熏陶人們的情操。因此,音樂教育不僅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進行德育教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融入德育教育的概念。本文從如何構建音樂德育教育模式進行反思和探索。
一、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時刻記得融入德育因素,切實理解教材中的主要內容,牢記德育教育的觀念,以課堂教學為思想基礎,根據教材的內容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德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取一些平時常聽的例子,如《我們多么幸運》、《愛我中華》等,選取這些能夠讓學生明確的感受到其中所賦予的思想精髓,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從這些樂曲中學到了什么,從而進行德育教育。如果有些樂曲中的德育教育內容比較隱晦,如《金扁擔》,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讓學生從中發現和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
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來進行德育教育也是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材中的故事,將故事中所隱含的德育知識傳授給學生,將音樂中的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趣聞等背景給學生進行講解,這些音樂傳記類的故事都會在學生心中留下一個深深地烙印。例如賣報歌便講述了賣報郎為了吃飽飯,風里雨里去賣報,讓學生將自己的生活與之對比,告訴學生現在生活的美好,讓學生珍惜現在舒適的學習環境,努力學習。
二、音樂賞析,進行心靈美育
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應該將思想教育融入音樂藝術當中,要注重將思想品德教育、音樂能力培養、音樂知識教學三者的配合,這樣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在音樂知識教學過程中,教材內容是活潑鮮明、豐富多彩的,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具有十分重大意義。教師要選擇適宜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教學要由淺入深講述知識內容,不斷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并在講述知識的內容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
例如,在講解《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時候,可以先向學生講述他們所了解的小英雄的不畏強權、敢于斗爭、機智勇敢最后英勇犧牲的動人故事,這樣的故事講解能夠讓學生對歌詞進行認真分析,激發學生的情感思想,并引導學生去理解每句歌詞的豐富情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對小英雄王二小產生崇敬之感,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品質。
三、在課外活動中開展德育工作
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只靠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畢竟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按照現在的教育局指導思想,在現階段素質教育要求前提下,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學校和教師都在努力通過開展課外活動進行學生的德育工作,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養成一個良好的品質,磨煉學生的一直,養成團結協作的精神。
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之前制定規范的作息時間表,嚴格按照制定的標準來學習,這樣能夠更好地達到預期效果。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養成堅持不懈的精神,讓學生改掉那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習慣。此外,教師可以再課下組織大合唱活動,讓學生在大合唱練習過程中意識到個人要服從集體,樹立全局的觀念,養成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和整體意識,把自己的歌聲作為整體音樂的組成部分。通過大合唱活動,學生能夠更加注重團隊活動,互相之間能夠更加默契,這樣能夠達到速度、力度、音準、旋律、節奏的和諧統一。
四、落實德育教育,以實踐評價為根本
教師在落實德育教育中,要把握好程度,落實到課堂的各個環節中,完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進行評價。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個自由的課堂學習形式,以特定的標準進行要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自編自演一些小的音樂劇,設置一定的主題,讓學生自由發揮,在學生進行排演過程中體驗到課堂的樂趣,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組織和團結協作能力,還能讓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個性了解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
例如,教師可以找一個音樂讓學生改變成一個小型的音樂劇,如《彼得和狼》,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鼓勵學生敢于表現自我,在排演音樂劇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自我能力。此外,教師也可以在班級里舉辦“小舞臺”活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歌曲上臺表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以激勵為主,滲透著德育的評價,讓學生轉變對音樂的學習態度,在音樂的學習中能夠更加積極向上,不畏艱難,放飛個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無論通過什么樣的形式來講授音樂,都要牢記融入德育知識,讓學生不僅能夠體會音樂美的意境,還能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給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支撐。教師在教學時,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展示學生的主體地位,去挖掘不同學生的才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效地滲透德育教育。音樂在給學生帶來美好的同時,也給學生最大的成長財富。
[ 參 考 文 獻 ]
[1]佚名.關于構建音樂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考[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0(03):64-66+88.
[2]李泳龍,劉菁清.新課程背景下音樂德育教育模式的構建[J].中華少年,2017(34):230-231.
[3]孟維杰,馬麗.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校德育模式反思與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