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杰芳
摘 要:大學生的發展與整個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都密切相關,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基石,因此在現階段國家在大學生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不斷提高大學生教育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高素質的有用人才。但是在現階段由于就業壓力、生活壓力、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嚴重影響了大學生人格心理方面的健康發展,所以在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應該重視對大學生人格的塑造,積極探索相關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實現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的目標和目的。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塑造;策略
引言
人格就是指一個人在傾向性和穩定性方面的心理特征,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所在。對于大學生來說,其即將步入社會,生活工作壓力都會隨之而來,為了更好幫助大學生盡快適應社會和實現自身的健康發展,就必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做好對其人格的塑造,使大學生具備一個健康的人格結構,為實現其自身價值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1 大學生健康人格結構的構成
在現階段大學生的健康人格構成應該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能夠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我。大學生應該學會正確認知自身的長短優劣,學會面對差距和面對挫折,正確的看待得失成敗,以一個積極樂觀和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制定自身的目標和明確自身的需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做到腳踏實地。(2)良好的適應能力。作為大學生應該學會怎樣迅速融入新的環境和群體,與周圍的人保持和諧相處,互助友愛,具有良好的團結意識和集體意識。(3)創新進取和協作精神。作為大學生應該具備朝氣活力、旺盛的求知欲和進取心,不拘泥于傳統的思維理念,敢于創新和善于創新;在生活工作中尊重他人,幫助他人,與同學同事之間能夠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4)審美能力和美學素養。作為大學生應該具備審美能力,能夠正確認知生活中的美丑、真假、錯誤和正確,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5)自我調控能力。在大學生的生活工作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挫折,只有具備良好的自我調控能力,才可以在遇到問題和挫折時,盡快從不良情緒中剝離出來,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6)強大的自控能力。在現今社會誘惑非常多,作為大學生應該具備強大的自控能力,能夠有效控制自身的欲望和情感,理性的生活和工作,堅守作為一個中國公民應有的責任和底線。
2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格塑造的策略分析
2.1改變錯誤認知,培養健康的人格理念
心理上的問題都是因為錯誤認知和錯誤判斷所造成的,進行大學生人格理念的培養時,要幫助其改變對于事物或者事件的錯誤認知和錯誤判斷。而要想改變學生的認知,就必須從學生的具體心理情況入手,激發學生的內在興趣,只有這樣才可以改變學生的認知。首先可以通過相關問卷調查、座談等形式來掌握學生在現階段的人格發展情況,找出學生在現階段所存在的問題,進而才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策略。同時在現階段社會信息流通非常快,通過網絡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這些參差不齊的信息會嚴重沖擊學生的心理意識,作為教師,需要有效幫助識別這些信息中的是非對錯,指引和幫助學生正確認知當下社會中的各種現象,保證學生人格理念的健康發展。
2.2分階段疏導學生心理問題
大學生在步入校園后,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所以對于不同階段的心理輔導也應該有所針對性和差異性。比如在剛進入大學階段,在生活學習中對于學生的管理相對比較寬松,非常容易導致學生出現自控力降低,沉迷游戲或者其他活動之中,在此階段就需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控制,有效抵御各種誘惑的影響;而在大學中期階段,則需要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與同學朋友進行交往,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團隊意識;在畢業階段,學生的最大壓力來自于工作、考研等方面的壓力,在此階段學生容易出現焦慮、暴躁等不良情緒,所以健康教育的重點則需要放在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等方面。
2.3培養學生自我認知
怎樣學會自我認知是人格塑造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培養學生自我認知時,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1)幫助學生準確了解自己,了解自身性格特征、思維邏輯、為人處事等方面的相關內容。同時為了更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些相關性格測試題或者思維測試題來幫助學生更好了解自身。(2)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目標,使學生在生活工作中可以有明確目標,避免走彎路或者走錯路。(3)幫助學生找準自身的定位。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分析現階段學生自身在專業技能、性格等方面的優點和劣勢,從而找出學生最適合的職業崗位,明確學生在今后的發展方向,為學生提供準確有效的職業規劃,幫助學生更好實現自身價值。
2.4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節
社會是復雜的,在學生進入社會后,工作生活中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挫折,在此過程中會給學生施加較大的壓力,使學生產生諸多不良情緒和負面心理。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對于這些不良情緒和負面心理的調節,都只能依靠學生自己,因此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所以在當下健康教育中,也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首先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相關自我調節的技巧和方法,比如體育鍛煉、唱歌、看書等等,使學生從中找出與自身最適合的調節方式。其次,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心理狀態和性格特點來開展一些有側重點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有效掌握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壓力,指導學生來進行自我調節,幫助學生循序漸進的學會自我調節的方法,提高學生自我調節的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須重視人格塑造方面的工作,這直接關系著大學生能否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和學會自我認知。因此在現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做好對大學生具體情況的分析和研究,明確掌握大學生在現階段心理思想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和疑惑,幫助學生改變以往錯誤的認知,學會自我調節和自我認知,幫助大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使大學生以一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心態步入社會和參加工作。
參考文獻
[1]厲童.談如何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J].才智,2019(3):70-71.
[2]楊俊麗.淺談新時期大學和健康人格的培養[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9)
[3]陳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塑造”的互動式教學活動設計[J].職業教育,2018,7(4):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