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麟
摘 要:作業是學科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對單位時間內所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是教師用來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手段之一。作業已不再是強加給學生的負擔,而是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學習需要。
關鍵詞:語文;作業;設計
作業是學科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對單位時間內所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是教師用來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手段之一。那么,如何設計新課改下初中語文的作業呢?
一、新課程背景下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和特點
初中語文作業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本身和延伸,是語文實踐活動組成的主體部分,強調聽說讀寫和思維的綜合實踐,因此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作業應該具有目的性、多樣性、差異性和層次性特點。
1、目的性: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2、多樣性
初中語文作業在作業內容、作業方式和作業結果方面都體現出多樣性的特點。
作業內容的多樣性:初中語文作業在內容上有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而學生做作業過程中的書寫、閱讀本身也是作業,這是其他學科不具備的內涵。
作業方式的多樣性:有發聲作業,也有無聲作業;有動口作業,也有動手作業。
結果呈現多樣性:初中語文許多作業往往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也有一些是隱形的;有些答案是唯一的,有時又“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3、差異性
初中語文作業因內容不同、要求不同、學生不同而體現出差異性的特點。
因內容而異:如口語交際作業以口語為主,閱讀作業以閱讀理解為主。
因要求而異:依據語文學科螺旋上升的特點,初中語文作業在小學基礎上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據基礎要求、發展要求、探究要求,同一內容的作業也因要求不同而有所差異。
因學生而異: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習慣、語文水平等存在差異,教師要針對這種差異來設計和布置適宜各類學生的作業。
4、開放性:
作業設計的開放性,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布置作業的內容開放,學生有權自主選擇;②、完成作業的形式開放,跳出原有的那種白紙黑字的書面作業模式;③、作業結果和答案的開放,不再是單一的、刻板的;④、評價作業的方法開放,實行多樣化的評價。這樣做能較好地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的空間,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個性,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5、層次性
學生有好、中、差三個等級,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作業設計成簡單的基礎題、稍難的發展題、較靈活的探究題三個層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語文基礎和能力自主選擇。
6、創新性:
語文作業的創新性,主要應體現在靈活運用課文的語言材料來表現學生的自由思想和個人見解,注重培養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靈活性和應變性,使學生在用語言反映思維的活動過程中,優化思維的創造性品質。
二、新課改下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策略
1、作業量分層
新課程語文作業量的設計,語文教師要因個體差異而對待,切忌一視同仁,由于學生學習水平存在高低之分,所以在語文作業的設計中要因人而異,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去選做不同的作業,變以往教學中的統一作業為自主性作業,允許學生在一定范圍自由選擇作業內容和數量。作業設計要盡量能引起學生去完成的興趣,產生去完成的吸引力。例如一些背誦性課文,容許一部分學生背不會可以放在課下去進行,給他們以充足的時間去識記,以增強他們的信心,鞏固基礎知識;記憶能力強的同學除了要求當堂背會本篇文章外,應布置讓他們下去搜集同類型的內容,去對比、去背誦,使他們不斷超越自我。對字寫的不好的同學,可以要求每天多練幾個字,對寫作能力差的同學,要求每周多閱讀一些優秀書籍,搞搞摘抄。這樣,作業設計因人而異,全面兼顧,因學生特點,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自主性,不但使學生易于接受,而且也使他們認識到作業對他們的作用,從而激發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設計實踐性作業,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的確,語文從根本上講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外延,也應該是生活的外延。新課程也倡導學生積極探究,獲取信息,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學習語文的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边@都說明語文是最容易和社會生活取得聯系的學科,實踐性作業能成為連接課堂與社會生活的橋梁。因此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開放性、動態性的語文教育體系,設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性作業,拓寬語文學習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從而加強生活體驗、感悟、表達,縮短文字與情感的距離,淺化難點,學用結合。
3、綜合性作業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將語文作業與其他學科知識結合起來,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樣能夠更好地發揮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在作業改革中,我們可以把美術、音樂、思想品德、英語以及信息技術等學科與語文學習整合起來,使他們都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把語文學習和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使學生在各科學習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培養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