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素拉
圖形是一種為了突出某種事物特征,而采取的更加生動且有感染力的圖形語言將設計者的思想及情感表達出來,從而與受眾形成良好互動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幼兒教學過程中,筆者經過的一段時間的研究,認為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來進行圖形語言教學,能夠收到比較不錯的效果。
圖形創意表現手法
設計者在對圖形符號進行使用時,不會局限于某一種方法,而是對不同方法的綜合使用,往往會借助像比喻、夸張、借代等多作手法達到表現效果,使得所展現的事物形象更加突出,從而增強幼兒對其理解及印象。
夸張 夸張手法是指對不同事物所具有的某些特征進行夸大或縮小的表現手法,其目的是基于這種夸大或縮小可以使受眾對事物的本質及特點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可以使受眾對事物的特征或創作者所表達的強烈情感有更深刻的印象,從而達到了渲染氣氛的效果,此外還能夠使得圖像更加生動有趣。對3-6歲的學齡前兒童來說,夸張的手法符合其現階段認知特點,是易于接受的設計方法,我們通過兒童愛看的動畫片、故事書等可以看出,幼兒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一些夸張可愛的卡通形象,從其具體表現形式來看,就是打破常規或不按正常比例的方式對事物進行表現,與其他事物形成鮮明對比,從而增強圖形感染力。
比喻 比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打比方,通過某些人們日常熟悉的事物對其他事物進行比擬,從而讓人們能用更直觀的方式了解、認知所要表達的事物。對3-6歲的學齡前兒童來說,對事物的認知也多借用比喻的手法,天上彎彎的月亮像小船等,在幼兒的前運算發展階段的前期,也就是三、四歲的時候,用紅色的花朵或者裙子比喻成媽媽,綠色或藍色的褲子比喻成爸爸他們更容易理解。
借代 借代是指一種并不直接對要描繪或設計的事物進行“點名”,而只是通過某些與其所要表達事物存在較密切關系的事物對其進行替代說明的展現方式。一般把被代替物及替代物分別稱為本體和借體,兩者間存在一定相關性。通過使用借代設計法,能夠達到不言而喻且讓人產生無限遐想的藝術感,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受眾對相關事物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學齡前兒童能夠通過“借代”的方式去認識、了解事物,兒童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而“借代”的設計方法完全符合他們的這一特點, 用花瓣當作女生裙子的設計,花朵可以代指女生,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代替裙子。當然,這種形式新奇卻又在邏輯上的緊密聯系的設計方法,還可以應用在面向幼兒的漢字文化教育中。
象征 象征是圖形設計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式,是通過某個事物的外在表現特點反應它所蘊含的獨特思想與內涵的一種基礎表現手法,借助事物突出的外在特點來傳遞某個深刻的觀點或深意。與其他表達手法不同,象征的“本體”和它真正想表達的意義兩者間有時并沒有必然聯系,而是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對本體某個特征的重點表達, 基于這種表達可以讓目標者聯想并直接了解其所蘊含的意義,如黃色象征陽光、白色象征純潔等。與比喻手法相比,象征手法所涵蓋或隱含的內容更加深刻,藝術效果也更為突出,能夠引起人們對某一問題或某個事物的深入思考。
兒童在幼兒時期豐富的想象力,容易引領兒童思考到更多的東西,象征的設計手法正符合兒童這一特點,兒童看到豐收的麥穗、南瓜、玉米等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相結合就會聯想到與秋天、收獲有關的詞,學齡前兒童能夠通過“象征”的方式去發散思維、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對幼兒的思考能力聯系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這種發散思維的設計方法可以用在面向幼兒的漢字文化教育中。
圖形語言的教學方法
在日常的圖形語言教學中,必須符合以下特點的教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符合學齡前兒童的認知心理 通過對學齡前兒童認知心理與審美能力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與死板的幾何圖形相比較,兒童更喜歡生動、有趣的形象,所以針對學齡前兒童展開的文字的圖形化設計可以將文字內涵、圖形造型設計以及色彩搭配有機結合,更方便的使學齡前兒童接受新知識。
迎合學齡前兒童的識字興趣 對于兒童而言,單純的識字學習與聽故事或動畫片觀看等比較,明顯較為單調無趣,難以有效激發兒童學習興趣,但研究和實際都表明,興趣才是他們進行主動觀察及主動學習的一個主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趣味性較強的圖形識字手段可以很好適應學齡兒童的成長特點,有助于激發其識字學習的興趣,并且能增強其對于識字注意力的發展。
利于學齡前兒童的發展思維 文字較之圖片更為抽象且單調,這種特點容易導致學齡前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被動及厭煩的情緒。 通過對文字的圖形化設計可以增強文字的形象性,這恰好滿足了兒童具象思維模式,他們對于形象的圖形興趣更濃厚,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幫助學齡前兒童培養形象思維,同時還有助于提升兒童視覺聯想能力,使得其感知能力得到明顯增強,并激發其對識字學習行為的主動性。
此外,段落進行文字圖形化教學必須有效地結合受眾的審美能力,對文字、圖形、色彩進行統一的設計,不僅能夠增添學齡前兒童識字的興趣與好奇心,還能讓他們主動學習。
(作者單位:廣東省臺山市馬蘭芳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