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玉蓮
【摘 ?要】語文教學是人文素養視角下一門重要的學科門類,具有提升學生思辨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的作用。小學教育中,語文學習無疑是最難的,因為它有獨特的學科特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教學
語文的學習不單單是為了語文學科的成績提高,還為了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語文的學習甚至可以影響到政治、歷史、地理,甚至英語學科的學習,因為只要是學習,就需要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所以探析小學語文高效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貫穿教學主線提煉精髓
語文教材包含詩詞、寫作、閱讀等多種教學,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學習起來也難以收縮自如,經常出現難以把握學習重點的情況,我認為貫穿教學主線、提煉精髓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牢牢把握學習重點,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如,詩詞教學中,我將學生分成古詩鑒賞小組,小組之間進行思考和總結詩詞鑒賞課的所感所悟,每個小組都派出代表在課上分享本組內的情感體驗和詩意韻味的總結。
閱讀教學中,我認為學生對文本的閱讀主要有兩個重點:感悟和理解,基于這兩個重點,我設計了“單元整合課”,其核心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我在“單元整合課”中應用了“同一個事物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也可以不同時段的觀察,或者不同事物,同時段、同角度的觀察,尋找共同點和不同的地方”,通過感情引讀的方式,將教材中的幾個案例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層層遞進的方式,然后根據教材的相關內容,把案例的著重點巧妙地引入文本的角角落落,讓學生根據案例中所提到的知識點去思考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讓學生不斷發表自己的觀點,在思維碰撞中,讓學生學會了閱讀的技巧,激發了閱讀的興趣。
同時我在為學生講解教材中的案例時,首先設定了問題,讓學生隨著問題去閱讀,在問題的設定上我選取了幾個案例中較為接近的問題,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著重點思維,從而使學生以著重點思維為主線,了解教材中幾個案例的連接性。
二、思維導圖優化教學結構
思維導圖維導圖作為注重理論知識點邏輯關系的教學手段,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其注重的是在學生知識理解的基礎上,關注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和體系性。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主要是由教師制作,并在課堂上按照思維方式和邏輯順序逐步展開,提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以《夜書所見》古詩詞教學為例,在引導學生熟讀全文的基礎上,
第一層級:作者的寫作背景,其中包括作者的介紹、作者的背景等。
第二層級:教學重點和難點,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以及感受詩人由郁悶轉為歡快的心情變化。
第三層級:尋找關鍵詞,如“蕭蕭落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的“落葉”“秋風”等詞給詩人帶來的感受是什么?自己讀完之后的感受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古詩詞進行作答。
第四層級:繪制與學習,思維導圖是以思維為主,圖像為輔,我會讓學生在課上跟著我自己畫出思維導圖,主要步驟:中心圖、一級分支、二級分支、關鍵詞,具體內容由學生自主掌握。第五層級:回顧與學習,由學生與我共同完成,我會梳理本節教學所出現的優點和缺點,學生則梳理自己畫的思維導圖并對詩詞內容進行一個回顧和復述,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真正掌握這篇古詩詞。
三、情境教學渲染教學氣氛
情境創設教學深化了傳統培養目標虛幻、課程結構單調、教育過程僵化、評價體系消極等諸多教學缺陷是現階段重要教學手段之一,我認為在小學語文高效教學中其應該起到的是深化總結的作用,因為情境教學并非是一種固定式的教學方式,它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出不同的教學法,如生活化情境創設、多媒體情境創設、故事情境創設等。
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了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首先我讓學生默讀和朗誦了一遍課文從生活的角度切入問學生:“這篇課文生動感人。那么,你認為哪里寫得好呢?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歌頌偉大的父愛,贊揚深厚的父子之情的?”主要是由學生從文中找到相關句子進行回答。然后,我問道:“父母的愛不是存在遙遠的天邊,而是近在咫尺,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請把這些生活中與父母相關的事選一件寫下來,大家一起談一談吧。”學生們紛紛開始思考和動手寫作,我則選取了幾位較為積極的學生進行回答,此后我說:“同學們的故事都非常感人,同學們也都非常懂事,那么我們來看一看文中的這個父親和孩子發生了什么事情好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好。”
四、藝術提問轉變教學思路
教學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學更要以藝術性的手段去教學,因為語文人文性強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也必須具有藝術性。“藝術性”提問作為教學手段的一種,是升華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途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提升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所以彰顯課堂提問的藝術性,能夠轉變教學思路,推動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
例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中,我首先將文章創作的背景以及創作的意義進行了編排,并且融入提問教學中。我提問:“同學們知道海峽兩岸是什么嗎?”學生普遍能夠回答上這個問題,我在開始設置較為常見的問題進行提問遵循了藝術性提問的層次性,其次我再提問:“同學們,你們了解白血病嗎?誰來說說?”目的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定了解,遵循課文的主線,最后我提問:“小錢是如何得救的,在救助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事情,請在文中畫出并記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一下小錢得救的辛酸歷程以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如何建立的。
在提問過程中,我加入了歷史教學提問為學生講解中國臺灣部分歷史,讓學生了解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讓學生結合歷史事件從中領悟為什么說“海峽兩岸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生命體,一個不可分割的主體”,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
五、隨文識字升華學習情感
隨文識字教學作為開展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小學生識字的準確性和效率性決定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質量,所以開展隨文識字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提升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它在實際教學中所表現的價值是能夠降低小學生識字難度,同時也能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
例如:“隨文識字”不只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在課文中,在語言環境的中讀準字音,它包含以下幾方面:“隨文正音”“隨文記字形”“隨文解義”,也就是常說的“音、形、意”。我在教學低年段語文教學中,首先會將文章中較為難寫和難認的字體提煉出來,以“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教學手段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將自己認為難認的字和難寫的字在文中做出標注,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字意,結合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大意,學生邊識字邊寫字、造句、說話、寫話、朗讀練習,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
在《靜夜思》教學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是重點,它起到的是體現詩人思想的作用,在指導書寫中我通過“音、形、義”的教學方案綜合化的展開教學,一方面通過拆分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一方面通過詩詞單句、單詞的旁敲側擊讓學生相應地了解詩詞的意境,讓學生更加透徹地了解“疑”字在詩中所起到的作用,體現出“隨文識字”既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一種教學思想的特性。
綜上所述,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實踐、長期積累的過程,小學語文高效教學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和改進既有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成長特點以及教材內容執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思想,以貫穿教學主線為根本,以學習精髓內容為目標,以優化教學結構為支撐,強調教學的藝術性和情感性,從而形成小學語文高效化教學課堂,推動“立德樹人,學科育人”重要方針的落地生根。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