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思良
【摘 ?要】在初中的教學工作中,物理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其教學質量一直受到了教師和家長的關注。而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中考改革,初中物理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重心也有了很大變化,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進行初中物理的教學工作,以提高課堂的質量,保證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績,就成為一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所以,本文從實際出發,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課堂實踐,探討新課改下初中九年級物理教學高效性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九年級;物理;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的物理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僅僅教授學生基本的物理知識已經不能達到新課改要求的教學目標,尤其隨著中考改革的實施,對學生的各項能力的要求更加嚴格。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傳統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環境。所以,我們作為任課教師,要認識到新課改和中考改革對初中物理帶來的影響,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以提高學生的物理能力,達到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
一、中考改革對物理學習的影響
2019年教育部重點落實改革教育工作,其工作的焦點在于2020年普及高中的問題及中考的改革方案。而隨著這一方案的提出,初中的教學開展又面臨一次重大的改變,從當前所知的中考改革內容上來說,學生的個人能力和個性思維成為中考中重要的考察內容,弱化了理論成績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在這種中考環境下,初中物理的教學開展也有了很大變化,更注重學生的物理思維訓練和物理應用能力的培養,但是,由于在傳統的教學工作中,我們的教學重心往往放在了物理知識的記憶理解和物理問題的解答方面,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的經驗稍顯不足,這就使我們在面對中考改革時找不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來開展物理教學,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二、如何提高九年級物理的課堂高效性
(一)注重知識講解,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力
物理作為一門以理論知識和邏輯分析為基礎的學科,無論進行什么樣的物理教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都是教學中的基礎和重點。但是在傳統的教學工作中,由于物理課程的內容非常繁復龐雜,而課堂的時間又非常有限,使我們在進行相關的教學開展時,經常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不夠到位,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一直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例如:在學習《能量的轉化和守恒》這一課時,一些學生對能量的轉化和守恒理解很到位,但是對具體的物理現象分析不是特別理解,比如黑塑料袋內盛水,插入溫度計后系好,放在陽光下,水的溫度會升高這一常見的物理現象則不太理解,從轉化理論上來說,這是太陽能轉化為內能,但是在轉化過程中,我們并沒有看到實際的轉化過程,比如說摩擦生熱能夠看到兩者之間的摩擦,但是這兩者之間也并沒有肉眼可見的接觸,那么為什么能夠轉化呢?這一疑問的出現,就會使學生對其能量轉化這一知識產生懷疑,不利于學生知識理解力的提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以實驗的形式用放大鏡將分散的太陽能聚攏,以幫助學生理解能量的轉化過程,首先,我們找一些紙屑,然后用放大鏡將陽光聚攏,發現不一會兒紙屑點燃,這就是太陽能的作用,而陽光照射使水溫升高也是這樣的原理,就像用火燒水是一樣的道理。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到能量轉化的形式和過程,加深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二)注重問題探究,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問題的解決能力是指能夠根據已知的條件運用物理知識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包含但不限于物理習題的解答。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的問題分析主要是以具體問題開展的,沒有進行合適的拓展延伸,就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學生聽講后,這道問題當時會了,但是在以后遇到這一類問題時,仍然找不到合理的辦法,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注重問題的探究,通過一個問題來總結這一類問題的一般思路方法,找到問題考察的規律,讓學生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能夠快速給出答案,從而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如圖所示電路,閉合開關S,已知三個電流表示數A1、A2、A3之比為2∶3∶4,若電阻R1的電功率為4W,則電阻R3的電功率為________W.這是一道典型的電路分析問題,其難點在于對電路圖的分析,明確各電路元件是并聯還是串聯,各個表所測的值代表什么,然后就能夠依據這種關系進行解題了,首先由電路圖可知,三電阻并聯,電流表A3測干路電流,A1測通過R2和R3的電流之和,A2測R1和R2支路的電流。
∵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I1+I2+I3=IA3 ①
I2+I3=IA1 ②
I1+I2=IA2 ③
①②可得:I1=IA3-IA1,①③可得:I3=IA3-IA2,
∵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且P=UI,∴P1P3=UI1UI3=I1I3=IA3-IA1IA3-IA2=4-24-3=2∴P3=12P1=12×4W=2W故答案為2。
在進行這道題的講解時,我們的講解重心應該放在對電路分析的方法策略上,可以利用等效電路的方法來明確電路之間各元件的關系,讓學生學會電路分析的一般步驟,而不是將重心放在具體問題的正確解答上面。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問題的探究,找到相關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三)注重與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對于物理的生活性講解不夠到位,使學生在學習時對知識的生活結合不夠到位,出現理論與實際脫節的情況,讓學生從心理上產生一種物理知識是物理知識,生活是生活,物理的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與生活沒有太大的關系這一意識,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了《串、并聯電路中的電壓規律》這一課時,我們就可以從生活出發,給學生出一道生活探究問題,某工廠的一個電器出現故障需要檢修,但是為了保證施工的進度不能全面斷電,那么應該把這個元件所在的電路進行斷路還是短路呢?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習的物理知識和生活常識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并給出自己的理由。
(四)注重思維拓展,提高學生的知識創新能力
在物理中,知識的創新能力包含兩個層面:一是根據物理知識進行深入研究探討,發現一些全新的物理知識或者定理。二是運用物理知識進行一些生活上的物質創新。而在初中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年齡的限制,本身的知識儲備比較薄弱,對于知識方面的創新還不能達到,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的知識創新應該從生活入手,讓學生想一想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能夠在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裝置,并嘗試動手完成,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創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了《能量的轉化和守恒》這一課時,一些學生就提出了一個比較新穎的觀點,家用廚房的排風扇是將電能轉化為動能,但是在轉化的過程中一些電能由于摩擦轉為了內能消散,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設計一個方案,將這部分內能利用起來呢?然后這個同學根據暖氣的原理,制作了一個給電風扇的軸降溫的裝置,將這部分內能用來升高水溫,而溫水又可以洗碗,這就形成了能量的高效利用。
三、結語
初中的物理學習是學生以后學習的基礎,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授學生基本的物理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讓學生在了解物理基礎知識的同時,對物理這一科目的理解更加深入,從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