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逸 汪琴 祁金梅 馬曉紅 李秀玲
摘要:目的:對脊柱后路手術患者蘇醒期躁動的護理措施進行探討,為臨床躁動患者提供護理參考。方法:選取近兩年內我院收取的脊柱后路手術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收治年份不同均分為觀察與對照兩組各2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依據躁動因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者蘇醒期血壓及心率狀況,并觀察患者蘇醒期間的躁動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和心率的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躁動發生率12.5%明顯低于對照組33.33%,P <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脊柱后路手術患者蘇醒期采用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壓和心率,降低患者蘇醒期間的躁動發生率。
關鍵詞:脊柱后路手術;蘇醒期躁動;血壓;心率
手術患者術后蘇醒期常見有躁動癥狀,表現為疼痛引起的呻吟、心情煩悶、情緒不安、易怒等[1]。躁動對患者的傷口愈合不利,增加了傷口再出血的幾率,嚴重者有可能引起病情反復或其它并發癥發生。脊柱后路手術,術后蘇醒期,患者具有較為強烈的疼痛感,同時活動受限,較易引發蘇醒期躁動[2]。加強對脊柱后路術后的躁動護理,可以顯著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改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3]。本文選取48例脊柱后路手術患者,探討了蘇醒期躁動護理的臨床效果,現作如下匯報。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間我院收治的行脊柱后路手術患者48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2017年4月~2018年3月間收治的24例設置為對照組,2018年4月~2019年3月間收治的另24例設置為觀察組。對照組有男15例、女9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34.43.6)歲,其中強直性脊柱炎6例、脊椎骨折8例、腰椎間盤突出10例。觀察組有男14例、女10例,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35.23.7)歲,其中強直性脊柱炎5例、脊椎骨折7例、腰椎間盤突出1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疾病類型等一般性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骨科術中及術后護理措施,包括用藥指導,術后注意事項,跟蹤隨訪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根據患者蘇醒期躁動的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具體包括:對患者詳細講解麻醉后可能產生的一些反應,麻醉的整個過程及其相關原理,幫助患者消除由于對麻醉的未知而產生的恐懼心理。適當做心理護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癥結,對于手術及可能產生的并發癥進行詳細解釋,以及出現并發癥后如何應急處理,切忌心慌、毫無頭緒。適當播放輕音樂,或者推薦患者閱讀一些輕松愉快的雜志,幫助患者分散注意力,以降低疼痛產生的躁動。手術結束,給予患者舒適體位靜躺,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注意各癥狀的變化情況,在患者特別躁動的情況下,可酌情給予患者適量止痛藥物及鎮靜劑,幫助患者緩解躁動行為。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測量兩組患者蘇醒期的血壓及心率,對比兩組患者蘇醒期的躁動程度。躁動分為三級,依次評分為1分、2分、3分。0分為蘇醒期無躁動、1分為輕微躁動、2分為較強躁動、3分為躁動明顯[4]。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 24.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的相關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方差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蘇醒期血壓、心率比較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后,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和心率的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蘇醒期躁動情況比較
對照組共有8例患者發生躁動,躁動發生率為33.33%,觀察組共有3例患者發生躁動,躁動發生率為12.5%,觀察組的躁動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脊柱后路手術患者蘇醒期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躁動,蘇醒期發生躁動會讓患者煩躁不安,增加手術創面出血的風險,不利于患者的創口恢復,甚至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常見的蘇醒期躁動的產生與多種因素有關,比如術后麻醉效果消退后傷口的疼痛、患者心理素質較差產生的不良心理情緒等。要想較好的改善患者術后的這種躁動情況,醫護人員必須從術前開始就對患者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來評估患者可能出現躁動的原因,再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改善,從而做到有計劃的護理,提高護理效果[5]。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后,血壓和心率改善情況都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躁動發生率12.5%明顯低于對照組33.33%,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對脊柱后路手術患者蘇醒期采用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壓和心率,降低患者蘇醒期間的躁動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孟丹, 孫俊, 王偉華. 小劑量右美托咪啶對脊柱后路手術患者蘇醒期的影響探討[J]. 中國醫藥指南, 2018,16(7):155-156.
[2]王小清, 柴榕, 劉欣. 預見性護理對麻醉復蘇室患者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8(1):36-37.
[3]賈蕊. 全麻患者蘇醒期躁動的相關因素及護理[J].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7(29):572.
[4]王曉麗. 脊柱后路手術患者蘇醒期躁動護理對策及效果評價[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7,1(12):170-171.
[5]吳瑩瑩. 腹部手術全麻患者蘇醒期躁動的護理預防措施及效果探析[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21(20):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