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嫚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低鉀血癥的內科急診護理方法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間收治的低鉀血癥患者共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采取常規的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特殊護理,然后對比分析兩組的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治療結束后,對照組的護理有效率為70%,觀察組的護理有效率為96%,組間比較,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6%,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100,組間比較,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低鉀血癥患者的臨床護理上,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特殊護理,不僅可以大幅度提升護理效果,還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在護理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低鉀血癥;內科急診;護理方法;臨床效果
在內科急診中,低鉀血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在臨床表現上比較多樣化,尤其是在低鉀血癥患者具有其他疾病時,會大大增加低鉀血癥的治療難度,如果得不到及時和有效的治療,會嚴重危機到患者的身體健康。正常情況下,人的血鉀范圍在3.5-5.5mmol/L之間,如果低于這個范圍就患有低鉀血癥[1]。在確認患者是否具有低鉀血癥時,不能只通過血鉀濃度,還需要結合其他檢修結果,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通過臨床分析來確認,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本文主要以我院收治的100例低鉀血癥作為研究對象,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特殊護理,現詳細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間收治的低鉀血癥患者共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45±6.5)歲。觀察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44.2±6.4)歲。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P>0.05,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下一步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方法,護理內容主要包括遵循醫囑進行口服補鉀和靜脈補鉀,在進行口服補鉀前,需要先對患者進行氯化鈉液體注射,主要目的是平穩患者的情緒,同時還需要為患者提供合理飲食,并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2]。另外還需要時刻觀察患者的病情,發現異常即時通報工作。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特殊護理,護理注重的人性化,注重護理的舒適度,強調患者的心理和飲食等重要因素。護理內容包括:心理干預。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時,會出現各種不良情緒,例如情緒緊張、心理不安,不良情緒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臨床治療,所以必須要讓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護理人員必須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干預方法,然后讓患者敞開心扉,釋放患者心理的壓力,確保患者能夠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確保治療過程的順利進行;飲食干預。在飲食方面主要是補充鉀元素,因為人體的鉀元素主要是來源于生活中的飲食,所以要護理患者多食用一些含鉀元素較高的事物。在我們日常飲食中,鉀元素含量較高的事物有香蕉、毛豆、油菜、香菜、菠菜、紫菜和海帶;護患溝通。首先要與患者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通過回答患者的各種問題和日常的健康教育。然后還需要與患者的家屬保持良好的溝通,目的是調動家屬的積極性,確保家屬能夠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讓家屬及時了解到患者的治療情況[3]。
1.3 觀察指標
臨床護理療效包括痊愈、好轉和無效。治療結束后,患者的低鉀血癥的癥狀全部消失,且體內的血鉀控制在正常的范圍內;好轉就是指臨床癥狀基本上全部消失,但是血鉀還處于標準范圍外,需要進一步治療;無效就是治療一段時間后仍沒有明顯的改善,且存在病情加重。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共100分,低于60分為不滿意,高于等于60為滿意。滿意率=滿意人數÷組內總人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護理結束后,確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照組痊愈15例,好轉20例,無效15例;觀察組痊愈20例,好轉28例,無效4例。對照組的護理有效率為70%(35/50),觀察組的護理有效率為96%(48/50),組間比較,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為100%(,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為76%(38/50),組間比較,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論
對于人體機能來說,鉀離子是確保細胞正常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作用是維持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保持酸堿平衡,提高心肌細胞的功能[4]。一旦出現鉀離子減少,就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低鉀血癥輕度,會出現全身無力、頭暈的癥狀,嚴重情況下出出現血壓大幅度下降、嚴重的心率不齊,甚至是可能出現呼吸衰竭,導致患者死亡。由于人體細胞中的鉀離子主要來源外部,來保證細胞的正常運行,所以在出現鉀離子減少的情況下,必須要通過藥物進行治療,確保體內的鉀離子能夠有效轉化到細胞內,確保細胞可以正常運行。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必須要根據醫囑的要求配合治療[5]。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必須要做好心理護理,因為青年人對低鉀血癥接受能力降低,對患者是嚴重的打擊,需要護理人員積極、及時疏導,確保患者可以積極配合治療。
綜上所述,在低鉀血癥患者的臨床護理上,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特殊護理,不僅可以大幅度提升護理效果,還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在護理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錢珊英,張毅.低血鉀癥流行病學特征及血清鉀檢測值與心電圖改變的相關性[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9,40(7):787-790.
[2]謝海燕,陳娟,楊海娟, 等.低血鉀癥致心跳呼吸驟停急救護理觀察[J].母嬰世界,2019,(4):227,230.
[3]周俊彥.急診低血鉀癥患者的觀察和護理措施[J].飲食保健,2018,5(4):143-144.
[4]徐敏,榮立宏.心胸外科患者低血鉀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2):93,100.
[5]張建輝.氯化鉀溶液治療嚴重低血鉀癥的效果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17,37(z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