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繼峰
評價《深度學習的7種有力策略》中的教學模式——深度學習路線實施情況需要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著手。微觀指向深度學習路線的七個步驟;宏觀則指向整體評價。
一、七個微觀評價
(一)設計標準與課程步驟的診斷
屬于課堂外觀察。觀察者查看、記錄執行教師的教案情況,并且評價兩個方面的達成情況:
1.課標與課程中所規定的內容和技能之間的關系(即課標對本節課的內容和技能的界定情況)是否清晰?
2.教學目標的五個方面體現程度如何:①確定出概念、技能、要點問題以及彼此相關或彼此形似的內容;或教學目標必須具備詳細而精確的內容加上富有挑戰性的行為動詞;②分析本節課之前,教師實施了何種預評估(單元或課時預考)、預評估的結果是否增減了學生將作為學習對象的學習目標(含內容和技能);③體現教師根據預考結果判定每個教學目標時間投入比例和差異化教學策略;④體現評估和針對教學目標的優質問題(每個目標有2~4個優質問題);⑤包含一個概念網絡,以顯示單元中的術語和重要概念全都彼此關聯;或一個本節課教學流程圖或一個思維導圖。
(二)預評估步驟的診斷
屬于課堂外觀察,包括兩個評估。
1.對學生預評估。在學期初的《教學工作計劃中》中,執行教師是否對執教的每個班的學生有如下分析:①成績分析(如中考成績分析或上學期期終考試成績分析);②對學生學習風格和加工信息方式的分析,并基于此找到針對性策略。
2.對單元或課時預評估。具體如下:①預考設置的問題的數量和質量是否合適;②預考是否按時進行;③采用了哪些評價手段(是非小測驗、K-W-L、維恩圖解或H圖解、歷史事件網絡、字母頭腦風暴、段落寫作等評估手段)。
(三)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步驟的診斷
包括四個方面:
1.安全的環境(屬于課堂外觀察和課堂內觀察)。觀察執行教師平時和當堂課采用下列哪些措施創設安全的環境,或課堂上的安全體現在哪些方面?效果如何?措施包括:可預見的活動或日常事務和例行公事就緒;沒有奚落;教師對全體學生都有著高度的期許;學生喜歡課堂等等;為學生提供做分享的機會;做出恰當的改變讓學生都獲得成功;學生感覺好像有平靜的感覺而非被重壓的感覺;在課堂上尊重和重視學生的長處;學生擁有多樣的選擇機會。
2.師生關系(屬于課堂外觀察和課堂內觀察)。執行教師平時和當堂課采用下列哪些手段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效果如何?手段包括:了解學生長處、發展機會、背景知識、性卻和學習偏好;始終如一地加強對學生的關愛;創造一種熱情、支持的課堂文化;尊重機密信息;和學生“一起”做事,而不是為他們和代他們做事;給學生賦予責任并適時將學生當作承認對待;讓學生自己控制課堂——參與決策;甘心和傾聽學生不得不面對的事情;傾聽學生心聲;尊重學生贏得學生尊重。
3.生生關系(亦或合作學習;屬于課堂外觀察和課堂內觀察)。教師采用下列哪些方法構建良好的生生關系?方法包括:①建立積極的學習文化(包括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制定的一套小組守則反映出尊重和責任的期待;授予學生權利;團隊構建活動等);②賦予學生責任(即確保每位學生在每次小組會面時都扮演明確的、不同的角色;每一小組都有要完成的明確目標;學生完全了解對他們的期許是什么以及在這一小組時間內會如何對他們進行評分);③有組織性(提前謀劃;有讓學生快速進入他們小組的方法;為小組活動時間的提問準備好特定活動)。
4.積極、主動、歸屬的情緒狀態(屬于課堂內觀察)。教師積極、主動、歸屬的情緒狀態體現在下列哪些方面?教師的舉止與總體狀態(接納——孩子是誰和處于何處;鏈接——對孩子的需要熱切關注并且對孩子的需要十分敏感或有反應;支持——尊重學生成長的自主權);尊重學生的興趣;確保學生享受學習——課堂上有開心的笑聲;課堂上有效運用詼諧和歡笑策略;挑戰與匹配技能水平(抑或分層教學);引起學生持續關注投入的策略;有效的非語言;教師調整課堂狀態(課堂上正在做的事情)以改變學生注意力或活力的衰減;動覺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移動或使用物品有助于更主動地投入)。
(四)預備與激活先期知識步驟的診斷
屬于課堂內觀察,是重點論述內容。1.執行教師采取下列哪些措施激活學生先期知識?措施包括:經由預備和預曝光激活先期知識;用提問和討論激活先期知識;通過形成連接來激活先期知識;其他措施。2.效果如何?
(五)獲取新知識步驟的診斷
屬于課堂內觀察,是重點論述內容。
1.執行教師在促進學生獲取新知識過程中,采取了以下四點的哪些策略:①分段內容,亦或形成組塊,即教學單元必須建立在彼此相關聯的組塊上;②減少干擾的數量,即學習發生時一次一事;學生有效實施筆記策略;③知道事件的順序,即,應用BEM理論(或開頭、結尾、中間理論)的方式教學;④在需要時運用狀態改變。
2.完成情況如何?
(六)深度加工知識步驟的診斷
屬于課堂內觀察,是重點論述內容。
1.教師采取了四大類活動(覺知活動、分析到綜合活動、應用活動、通化活動)中的哪些具體活動?
2.效果如何?
(七)評價學生的學習步驟的診斷
屬于課堂內觀察。
1.執行教師除了以下兩種評價方式之外,教師還采用或組織了哪些評價方式:①反饋學生學習內容和加工過程;②評注、學習進程中的個人反思、考試和小測驗、文件夾以及其他評估形式。
2.效果如何?
二、一個整體評價
觀察團隊負責人(教研組長)一是將上述七個步驟的微觀評價進行匯總,同時加上傳統評課方式評價結果,形成總體評價;二是為執行教師提供修改、優化建議。
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課題《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深度學習研究》(立項編號19SC02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