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摘要:受到社會發展進步的影響,我國用電量在不斷增加,這就使得企業單位和社會群眾對供電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為了提高配電網供電的整體質量和實際速度,電力企業要注重降低電力負荷損失時間,保證供電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關鍵詞:電力企業;供電工作;饋線自動化;故障處理;處理方法
一、饋線主站側位置提高故障處理速度的方法
如果在電力配送過程中發生故障問題,會產生大量的警報信息,在短時間內傳輸到供電控制中心,同時,切斷電路避免配電網整體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影響,從而導致電力數據信息出現明顯的不確定性和不完善性,影響配電網故障問題的分析效果。
(一)配電網信息源的來源
1、變電站自動化系統
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所采集的信息源主要包含了狀態量、事件記錄、模擬量這三部分,這個系統主要是對區域范圍內電網的實際運行進行監管和控制,并且,這個系統需要較高配置的硬件,會預留多個接口,便于變電站自動化系統與其他的配電站進行聯結,從而更好的完成對配電網控制中心線路的操作。
2、變電站的監測終端
變電站的監測終端所收集到的信息主要指遙測信息量、遙調(遙控)信息量、故障信息量。其中,遙測信息量主要是以電流信息和電壓信息為主要內容;而故障信息量主要是是零序電流錄波、傳輸通道故障檢測、接地故障檢測等;而遙調(遙控)信息量主要是指針對設備進行操控的信號。
3、配電設備管理系統
在配電網的運行過程中,相應的配電設備管理系統,主要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進行運行維護,并結合具有矢量性特點的背景地圖,來建立貼近現實的配電網設備連接拓撲圖,并且,在這個拓撲結構中,GIS系統收集到的相關數據可以作為配電自動化系統中主站的饋線模型數據源。
4、配電故障搶修系統
當電力系統用戶發現周圍環境中出現異常用電狀況的時候,可以及時的撥打“95598電力故障維修電話”進行故障報修和服務投訴,當接受到相關投訴和報修之后,需要將這些故障信號及時反饋給維修人員,或這利用配電自動化系統中的數據共享功能,通過提供相應的處理程序來處理供電故障問題。
(二)配電網信息源的融合
在電力系統配電網的運行過程中,配電網信息源融合方式是處理配電網運行故障問題的重要手段,主要是根據不同系統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并經過對這些數據信息的篩選,來判斷出相應的故障問題,并采取最佳的處理方案,實現區域的供電正常,保證人們生活和企業生產的正常用電。
二、饋線變電站(開關站)側位置提高故障處理速度的方法
(一)開關站設備自投功能完成故障問題的快速恢復
在配電網的實際運行過程中,當變電站的10kV饋線上面的開關出現偷跳閘的現象時,或者饋線上面出現故障跳閘問題時,都會導致與饋線相關聯的開關站和環網箱出現大面積的停電,所以,電力部門針對這種故障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如果依靠配電站主站系統來啟動相關供電故障處理程序,會花費超出1min的時間,而這個時候開關站設備的自投功能啟動,能夠在4s~5s的時間范圍內恢復供電。
(二)小電阻接地保護方式完成故障問題的快速切除
配電網按照中性點的接地方式劃分為大電流接地方式以及小電流接地方式。而在10kV的配電網中常見的接地方式是小電流接地方式,并將消弧線圈連接在中性點上。但是,隨著電纜的出線不斷增加,會導致電力系統中單相接地的電容和電流增加,造成消弧線圈的補償難度增加,如果這種故障問題不能快速切除,那么會導致未發生故障問題位置的電壓增加,長此以往,會造成電纜以及設備出現明顯的絕緣老化現象,使得單項接地故障問題,演變為相間故障問題,從而使得故障問題的范圍擴大。此外,電纜的單項接地故障問題屬于永久性的故障問題,在人口密集區域會導致人員觸電身亡,所以,配電自動化系統試行了10kV系統經小電阻接地的運行方式,通過零序電流保護完成故障的快速切除。
三、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配電網中饋線自動化的發展完善,能夠通過配電網主站側位置的故障處理系統,來對主干線路中的故障問題進行處理,或者通過配電網的接地裝置來處理相關的故障問題,兩者之間呈現出互補發展趨勢,保證配電系統的穩定運行,為人們日常用電和企業生產用電提供根本保障。
參考文獻:
[1]唐宏丹,潘鵬飛,黃佳偉.提高饋線自動化故障處理速度的方法探討[J].電工文摘,2017(02):62-65.
[2]張黎元,宋興旺,張杰李昕,等.饋線自動化實現方案及存在問題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22):151-151.
[3]劉健,張志華,張小慶.配電網故障處理若干問題探討[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7(20):7-12.
[4]劉金鳴,郭茂冉,張守林,等.配電網分布式的故障處理模式改造研究[J].科技尚品,2016(9):184-185.
(作者單位:江蘇百得服務外包有限公司)460ED1CE-73B4-4421-99C0-3F730659FA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