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光
摘?要: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作用下工程物探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改變。土地規劃和管理過程中,新技術的不斷應用,讓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實現了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信息化系統的廣泛應用,更是使土地資源規劃和管理的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本文對工程物探技術與傳統勘探技術的結合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工程物探新技術;土地規劃;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應用
近些年來,我國工程物探行業取得了極大的進展,經濟的飛速發展下,各個行業都開始使用工程物探技術。地質規劃和土地資源管理也是如此,遙感技術,GPS技術以及地理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非常頻繁,這些技術是資源利用率顯著提升,在當下我國地質資源如此緊張的局面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一、傳統勘探技術的局限性
我國土地資源緊張是迫在眉睫的問題,緊張的土地資源讓高層建筑技術得到了發展的契機。人們在經濟條件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對于建筑獨特性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都為結構和勘探專業帶來了嶄新的挑戰。針對當下現代建筑和土地資源管理,傳統勘探技術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如何實現工程物探技術和傳統勘探技術的結合,是新時期勘探發展過程中要面臨的挑戰。傳統勘測技術在新時期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對于界面如何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其進行有效的劃分;其次,由于在地下勘探過程中,可能存在不明物體,對于這種未知現象如何采用技術手段對其位置和深度進行測定;最后,巖土參數應如何設置才能夠達到最佳。
二、工程物探新技術
(一)遙感技術
土地資源管理與勘探過程中遙感技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技術,這種技術經常被應用,遙感器在遙感技術中的作用非常大,對遠距離測量目標進行探測時,往往就是遙控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才獲得了相應的工程物探信息。紅、綠、紅外遙感器光譜是當前比較常見的光譜類型,由于測量環境的差異,使用的光譜也不盡相同,另外遙感器的頻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也會存在差異之處。這種技術是土地資源管理與規劃的堅持保障,因為采用工程物探,遙感技術能夠對土地資源信息進行準確的收集。
(二)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又稱GIS,土地資源管理與勘探中,也是被頻繁的使用。該系統既能在土地資源管理和勘探中發揮有效作用。又能使城市公共管理與市政規劃實現高效發展。計算機技術在地理信息系統中,有著極大的用途,想要對空間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必須利用計算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使土地資源管理與勘探的效率得到了提高,盡管該系統還在逐步完善過程中。
(三) GPS技術
科技的不斷發展,讓我國的GPS定位系統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GPS技術的出現讓我國各行各業實現了迅速發展。土地資源管理和勘探工作也因GPS技術有了更良好的基礎。在工程物探技術中,GPS技術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種技術能夠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實時監測,而且監測的內容非常全面。當計算機分析軟件與GPS系統進行有機結合時,可以實現對土地資源管理的技術保障。
三、工程物探新技術在土地規范中的作用
(一)工程物探新技術優點
首先,工程物探新技術的出現讓勘測現場的數據采集與監控變得更加方便,例如GPS技術的出現,讓勘測工作的開展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不需要再向傳統勘測技術一樣進行信息交互,大大提高了檢測效率。效率的提升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更重要的是,GPS技術在很多條件下都能展開有效的工作,即便是相對復雜的環境,這種技術也能夠照常運轉,有了這種技術工程物探人員隨時隨地就可以進行觀測,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其次,智能化與自動化是土地信息管理的主要發展方向,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很多工作不再需要人工參與,只要通過信息設定便可以實現自助運轉。例如,利用GPS接收機就可以實現數據的自動采集,有了自動控制系統,信息并可以自主的進行傳輸,還可以借助控制系統設置報警功能,不但能夠提升工作效率,還能夠減少經營成本。
最后,遙感技術、GPS處理技術等讓土地信息數據的精度速度都更高,高精度和高速度使系統的誤差,得到最大程度的減小。誤差小,就能夠保障數據的可靠性。在土地行業,遙感技術這一優點,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并迅速的應用到檢測行業中。
(二)工程物探新技術存在的缺點
盡管這些工程物探新技術的技術優勢非常多,可實際工作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只有妥善解決,才能夠讓工程物探技術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工程物探新技術的缺點如下。
一是工程物探新技術的點位選擇自由度較低。如果將GPS技術應用到實際測量工作中,需要用其對土地信息進行采集,為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科學性,GPS技術對技術人員的操作有嚴格的要求。這就意味著技術人員必須遵守操作規范,謹防障礙物對技術產生干擾。GPS技術在測量點的選擇上非常挑剔,該點位要保證沒有強電磁波,技術才能夠正常發揮。所以,想要在土地資源信息數據收集的過程中利用GPS技術,技術人員在測量點位的選擇上一定要保證科學合理,這樣一來,選擇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工作效率必然降低。
二是工程物探新技術的測量條件太差。遙感技術下的土地資源監測,視野相對狹窄,狹隘的視野難免會導致誤差出現,于是數據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例如若是在開展大壩等大型項目中使用遙感技術進行監測,大壩的周邊是山地或山脈,這樣的環境就會導致技術受到影響。
四、工程物探技術與傳統勘探技術的具體應用
(一)地質規劃方面
科學合理的規劃利用土地質量、土地配置以及土地數量是土地資源管理和勘探的主要工作。盡管我國有這遼闊的疆土,但可用的土地面積卻是十分有限,所以在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土地做出合理規劃,保障我國的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工程物探新技術應用后,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掌握新技術的應用技巧,特別是常用軟件的使用以及數據的處理,軟件可以對信息資源進行分析,分析過程中可以結合未來發展方向,將現有的土地資源得到最合理的應用。
規劃過程中要深入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確保土地資源管理和勘探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充分利用遙感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收集的信息數據,為土地后續規劃和使用提供充分的技術保障與支持。
(二)地質勘測方面
土地資源管理和勘探工作開展過程中,要以地質勘查工作為基礎。對土地資源的界定研究市相關部門展開土地資源審批與管理的重要保障。土地資源管理與勘探過程中,應用并推廣新工程物探技術,一方面是為了使土地勘察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勘察工作的效率得到進一步增強。土地資源管理勘探發展過程中有了GPS技術和遙感技術的輔助支持,再結合專業的軟件進行分析,既保障了土地基礎信息的形成有數據支持,也也讓土地資源動態管理目標有了堅實的基礎。
(三)動態監測方面
土地政策并非一成不變的,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土地政策也會隨之變遷。就當前我國的土地管理政策來說,在土地資源管理與利用上,還是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當然,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這些問題也不少。因此土地管理部門必須采用動態的管理方案來開展相關工作,不要局限在一種方案中,要采用工程物探新技術,獲取更準確的土地利用數據,從而實現對土地資源管理和勘探決策的多重保障。
總結:綜上所述,時代發展下傳統的勘探技術,已經難以適應,傳統勘探技術勢必要與工程物探新技術實現有機結合,就這樣在地質資源勘探與管理上,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用,保障資源利用合理的同時,促進工作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姚鵬飛,羅順.淺談工程物探技術與傳統勘探技術相結合[J].中國金屬通報,2019(07):158-159.
[2]張寧.工程物探技術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9(13):214-215.
[3]田增彪.探析工程物探檢測方法技術應用與展望[J].中國金屬通報,2019(03):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