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璐
摘?要:眾所周知,高層建筑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容量大、高度高,在平衡大人口、生活空間和生產空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建筑技術的創新應用,高層建筑日益普及。為城市建筑發展的主流趨勢。本文主要闡述了現階段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以及設計的基本原則,并通過實例分析,探討了當前建筑設計的設計要點,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高層建筑;設計要點;實例分析
一、現代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
高層建筑通常主要由主體、頂部和裙樓三大部分組成。為了更好地滿足當代城市建設的需要,高層建筑的設計將因地制宜地增加各種設計元素,使高層建筑的功能更加多樣化。同時,要充分考慮其他條件的影響,保證建筑總體設計的一致性和設計理念的先進性,充分發揮高層建筑的整體功能。此外,由于高層建筑高度的不斷增加,其水平位移也較大。因此,高層建筑設計中,我們要注重結構體系的設計和選擇,避免高層建筑水平位移過大,影響建筑的整體安全。(一)堅持環境保護科學的建筑設計理念
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建筑師應充分考慮建筑周圍的社會生態環境,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力求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協調統一。另外,在建筑設計中,要積極探索建筑周邊的資源,科學合理地進行資源利用設計,減少建筑資源的消耗。
(二)遵循建筑物功能的多樣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意識的提高,人們對建筑多功能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建筑設計和施工技術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建筑師應積極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和先進的建筑理念,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功能需求。
(三)探索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的方法
盡管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各不相同,但大多數建筑物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老化和損壞。一般建筑物的使用壽命為50~70年。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建筑師不斷地使用耐用的建筑材料,改進建筑技術,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堅固性,從而提高建筑的使用壽命。
二、高層建筑設計需遵循的設計原則
(一)有序性和結構性設計原則
在高層建筑設計中,根據建筑體系的層次和順序,系統的同一層次之間存在著連貫的關系。因此,在設計中應正確區分各環節的使用功能和關系特點,合理組織建筑設計的空間順序和流線,確保設計的合理性。此外,結構體系不僅在建筑中廣泛存在,而且是建筑性能的核心載體。其形成過程直接影響到建筑設計一體化的差異。
(二)以人為本和兼顧長遠設計原則
建筑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對它的使用需求,所以建筑設計首先要立足于以人為本的原則,從人們實際需求出發進行設計。此外,建筑設計要立足于眼前,兼顧長遠利益,把握時代發展的方向與趨勢,探索建筑業內外聯系及發展變化的動向、活動的速度和方式,做長遠利益做設計的計劃。
(三)動態和聯系設計原則
聯系設計的原則是將對象融入建筑系統和建筑環境中。建筑環境是建筑設計的外部條件。設計系統是在一定的環境下形成、維護和開發的,其設計與外部系統相互作用。通過該系統,可以增加建筑設計資源的系統功能。動態設計原則主要是探討建筑系統的內外環節變化和系統的發展方向,不斷研究、開發和應用建筑系統及相關的運行規則。
(四)綜合性和整體性設計原則
高層建筑設計的整體設計的原則是從小部分規劃建筑的布局,通過明確建筑的發展規律和結構、整體、局部的關系,正確地展示建筑工程的設計運動和系統特點。而綜合原則是從建筑設計的主要角度、結構功能、發展背景和各方面的關系進行基本的綜合調查和分析;然后對綜合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對各環節進行嚴格的分析,從根本上實施建筑設計的變化和綜合安全分析的改進,保證建筑設計的整體和細節的統一。
三、工程實例概況
某地區一高層住宅小區項目,用地面積3.4萬m2,建筑面積1.35萬m2,共有七棟高層住宅建筑按照點式與雙拼結合形式進行布置,采用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的結構體系,地下車庫層高為3.9米,建筑首層高4.45米,標準層層高2.9米,容積率為3.19。
(一)建筑設計的設計原則
1、設計理念。在控制規劃的基礎上,營造一個富有現代人文氣息的,現代化氣息濃郁的,配套設施齊全的以及具有人文關懷的生態健康型生活社區。
2、布局構思原則。為提高土地利用價值,采用點對點、并排布置,中心設置園林景觀池。強調整個居住社區的安全,通過與鄰里、開放空間、公共綠地和各種開放的自然交流空間的交流,營造社區和諧的氛圍和文化內涵。
3、景觀設計原則。沿街景觀是由綠化帶和山地建筑收縮紅線形成的,有效地緩解了城市道路對居住區的負面影響。保持道路和建筑物、汽車和人員之間的適當距離。
(二)總體規劃布局 1、總體布局
1)在滿足控制指標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布局,建筑物退縮用地紅線應大于5米。2)根據日照和消防間距條件,設置高容積率,有效減少建筑空間,擴大綠地面積,為用戶提供良好的公共開放空間。3)建筑采用點式和雙拼圖相結合,空間大為集中和釋放。在主干道一側設置居民區出入口和車輛出入口。
2、功能分區
住宅安置在地塊周邊,將點與邊并排,協調空間。沿街設置商鋪,為社區提供適宜的生活設施,適當提高土地利用價值。
3、交通結構系統
1)在小區內設有寬度為4米的環形消防車道,平時功能上可作為人行道,并可將人行道改為家庭道路進入建筑單體;2)車輛和行人系統進行分開設置,車輛通過地下車庫坡道進入地下車庫。除消防車和救護車外,所有車輛不直接進入該區域,為行人提供安全可靠的感覺。 4、景觀結構系統
1)在尊重自然景觀的基礎上,全面建設空間軸的布局,布置環形、編織帶等綠地。同時,要組織綠地組團,把房屋間的綠地整合成一個整體;2)景觀帶設計強調空間形態的特點。根據不同的空間使用不對稱的環境設計方法,通過各種植物種植、各種雕塑、景觀素描,豐富住宅綠化,使景觀結構體系更加完善。
5、外立面風格
(1)建筑細部。單體中,建筑物的陽臺應重點處理。與樓梯井相比,窗臺等細部也應注意其適用性和美觀性,使建筑在使用和外觀上更加精致耐用。
(2)建筑色彩。在建筑的一至四層,包括一樓的商鋪和屋頂,使用了較為穩定的棕色,與中間形成的黃色對比,形成了一種穩定而優雅的建筑風格。
(三)建筑單體設計
1)平面和功能動態分區。客廳、廚房、衛生間相對集中;2)客廳和臥室應盡可能位于房子的南部、東南部和西南部。最好能有更好的視野。3)所有的臥室,客廳等都需要有良好的采光,衛生間也要盡量實現通風;4)住宅戶型可以根據住戶需求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將空間進行分隔。(四)消防設計
(1)總體
1)消防車道凈寬度為4米,轉彎半徑為12米,消防車道與建筑墻體之間的距離大于5米,消防車道上方的凈空大于4米。消防車的開放空間坡度小于3%。2)沿街建筑長度超過150米,并在適當位置設置穿越建筑的消防車道。3)消防登高面方面,每棟建筑均設計一個長邊直接落地,或設置高度<5米并進深<4米的裙房,并在登高范圍內設置直通樓梯間的出口。4)客廳、臥室盡量朝南、東南或西南,面向景觀好的一面。
(2)單體
1)此小區內均為高度>54米的高層住宅樓。2)高層住宅應設置防煙樓梯間及消防電梯。3)每個單元在每層樓配備兩個安全出口,并設置三合一前室,三合一前室的凈寬>2.4米,使用面積>12m2。
四、結語
總之,在高層建筑設計中,既要保證建筑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經濟性,又要滿足城市規劃、建筑、抗震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因此,在實踐過程中,設計師應充分考慮建筑安全、完整和節能的要求,將更多的文化融入周圍環境的和諧,提高高層建筑的設計水平。
參考文獻:
[1]郝大偉.現代設計理念在傳統建筑重塑中的應用[J].城市建筑,2013(06)
[2]由中甲.建筑設計理念的發展趨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