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然
作為幼兒最易接受的美術活動,以其特有的性質吸引著幼兒。它以幼兒個體活動為主,本質上不受他人干擾便可完成藝術活動,更多地強調“個性”和“創造力”的表達。因此,在具體的美術活動中,我更加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鼓勵幼兒追求個性,表現自我,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發展。
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魯迅先生曾說:“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蹦敲慈绾渭ぐl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呢?
首先,要選取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作為美術活動的內容?;顒觾热輵c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幼兒親身接觸過的,這樣幼兒也比較容易表現,不會讓幼兒冥思苦想,不知從何下筆。其次,應從易到難,從單一向全面,逐漸提高幼兒的能力,而非拔苗助長,使幼兒望而生畏,最終抑制了幼兒的動手興趣。再次,為幼兒提供多種操作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最后,通過多種活動和環境創設為幼兒提供展示作品的機會和條件,使幼兒獲得成功,增強自信心,從而增加對美術活動的喜愛。
總之,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是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的條件。
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兒的創作意愿
美術活動是借助于想象的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最佳載體之一。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還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幼兒的想象力是很活躍的,教師應對孩子富于想象的創作加以贊揚、鼓勵,允許他們“想入非非”。因為只有真正讀懂幼兒,了解幼兒作品背后的想法和感受,發現他們的真正需求,才能實實在在地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因此,在實際開展美術活動時,教師要學會在觀察到幼兒的創作行為后問一句“為什么”,也許答案會令你大吃一驚。
如在“小蝸?!钡睦L畫活動中,多數孩子都是一個一個地將蝸牛分開或并排畫,可是媛媛卻在一個小蝸牛上面了一個大蝸牛,還在四周點了很多小紅圓點,畫面亂七八糟。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沒有阻止她的創作,直到活動結束后,我走到媛媛身邊問她畫得是什么?她指著畫面跟我解釋說:“蝸牛媽媽生病了,流了很多血,小蝸牛背著她去看病……”如果不是她親自講解,我一定猜不出這幅畫的含義。于是,我摸摸她的頭說:“媛媛畫的蝸牛是一個愛媽媽,乖巧懂事的小蝸牛。你畫得棒極了!”我慶幸自己多問了一句,而沒有因為武斷得出結論而傷害了孩子的愛心。之后,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揚了媛媛,并把她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從那以后,幼兒創作的作品悄悄地發生著變化。如關于“快樂的母雞一家”的幼兒繪畫作品,不再只有雞媽媽帶著小雞捉蟲子,也會有小雞捉蟲給媽媽吃、媽媽張開翅膀為小雞擋雨,還有公雞、母雞和小雞一起快樂的搬家……孩子們創作的作品內容越來越豐富,思維也逐漸擴展開來,創造性的想法源源不斷。
其實很多時候,幼兒的行為都是年齡特點的反映,關鍵是看教師是否能以接納的心態去看待孩子。多問一句“為什么”,不僅會收到孩子的答案,還會得到孩子的信任。可見,理解尊重幼兒是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的基礎。
學會發現和欣賞幼兒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和成人一樣,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自尊,也更加需要得到別人的賞識。教師的鼓勵和肯定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你很棒”等空泛的詞語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也會慢慢失去激勵作用。
幼兒的美術作品沒有好壞之分,教師應換個角度學會欣賞幼兒的作品,讓他們在認同自身價值的同時體驗快樂,增強信心。其實,即便是一個不成形的紙盒機器人,一幅色彩略顯單調的水粉畫,一個只有大小窟窿的剪紙也都體現了孩子的才智。
如在大班的主題意愿畫“我的夢……”美術活動中,有些幼兒的作品畫面主題突出,有的畫面內容豐富,也有的畫面色彩很和諧……而瑄瑄的畫卻讓人摸不著頭腦,是一只貓嗎?那眼睛是怎么回事?為什么一只還是灰色的呢?少畫了一條腿嗎?不僅是我看到了,其他幼兒也都圍了過來,有的甚至開始嘲笑瑄瑄的畫。我請大家保持安靜,并請瑄瑄講講她的畫。原來瑄瑄畫的是自己家附近的一只流浪貓,眼睛瞎了一只所以是灰色的,腿被狗咬傷所以少了一條腿……她的夢就是這個世界上沒有流浪貓狗,她還想告訴人們不要遺棄小動物。聽了瑄瑄的解釋,剛才嘲笑她作品的幾個小朋友默默低下了頭,而其他小朋友則向她投去了贊揚的目光。那只可憐的貓看上去臟兮兮的,神態哀愁,但正是瑄瑄把它描畫得如此鮮活,真是一幅很有深度的作品。我將它放在了展板上,希望讓更多的孩子發現瑄瑄的這幅作品。
可見,要使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應學會用善于發現的愛的目光去捕捉、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孩子在積極良好的心態中成長。
總之,教師要善于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并進行全面系統的觀察,在教育過程中做有心人,事事處處為孩子著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問題、思考問題,最重要的是學會欣賞幼兒,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富有個性地發展,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市臺湖鎮次渠家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