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蘇
書法是我國一項獨特的傳統文化藝術,通過千百年的演變傳承而來,是最經典的民族符號,書法堪稱中國的“第四宗教”,具有豐厚的歷史底蘊和深刻的美學內涵。學生從小臨習毛筆字,也是一種認識美、欣賞美、傳播美的過程中,在這一過程中更可以提高藝術修養,培養優秀品質,陶冶高尚情操。著名作家王蒙更是指出:“書法教學的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所以書法教學不僅是一種技能的學習,更是一種美的熏陶,因而是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書法通識教學,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歷史及其文化價值,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全世界的語言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美國雜志《紐約客》統計后說有“成百上千”種;《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稱有“近千種”;世界最暢銷書籍《圣經》的外語譯本截止1997年就達2197種。語言種類必然多于文字種類,但《圣經》的外語譯本種類至少證明世界語言種類多于2197種。而在所有這些語言文字中,我們的漢字卻一枝獨秀,經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唯有它成為一種用毛筆書寫并具有審美慣性的藝術形式,有著強烈的藝術性和感召力。華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更是人才輩出,著名書家燦若星河。做為一名莘莘學子,華夏文明的繼承人,怎能不為之自豪?學習書法,不僅是習得一種書寫的技能,更可以了解各個時期的書法大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會被大大地激發。而同時因為需要把這種藝術形式繼承并發揚光大,肩上又無形中多了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初通書法賞析,提高審美情趣
完整的書法教學不僅要進行技能訓練,更要教會學生欣賞作品。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必是美的體現,參觀書法作品展時,我們應該都有一種體驗,眼前一副篆書或草書作品,里面的字或許看不懂幾個,但筆畫、布局錯落有致、恰到好處,感覺在行云流水之間,那種美常常無法用語言準確的表述,心底卻油然而生或酣暢淋漓或婉轉精致的感覺。書法藝術既有局部的點畫線條美和結構造型美,也有整體的章法布局美和風格意境美。毛筆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它有著提按、轉折等用筆的美,剛柔、粗細等線條的美,俯仰、向背等結構的美,學會領略、欣賞書法藝術的美也是提高人的藝術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我們面對的只是小學生,對于這門博大精深的藝術還無法讓他們在很高層次上去理解和欣賞,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卻可以循序漸進,逐步培養和提升他們的品評鑒賞能力。在平時的毛筆字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長久堅持練習,更要經常帶領學生欣賞一些優秀作品,針對學生年齡特點,主要可以從這書體、內容、章法三方面入手,待進入高年級后還可讓學生品品意境。書法字體,傳統講分五種,楷書、草書、隸書、篆書、行書。每種書體有不同的欣賞角度。楷書大體要求橫平豎直、剛勁有力,而草書就要求筆走龍蛇,一氣呵成。書法作品內容大多為古代經典詩詞,內涵豐富;書法章法包括筆法、結構、墨色、版式等方面;書法的意境是作品的靈魂,常常能夠體察書家的情懷。面對經典,多聽多看,耳聞目染,審美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
三、堅持長期臨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堅韌的心理素質
練習書法,絕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臨習才能看到成效,而且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學生集中思想,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專注力有著極大的作用。專注力指一個人專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人的專注力,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專注力的缺失,常常就是許多學生成績差的關鍵癥結所在。對心智尚未發育成熟的小學生來說,能夠較長時間地集中精力專注一件事情,是非常困難的,但卻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常說“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都說明了注意力集中,以及恒心的重要性。學生智力固然有高有低,但是總呈現正態分布,也就是兩頭少、中間多,極大部分人的智商都集中在80~120之間,超高智商和超低智商都只是極少數,但最終為什么有人取得巨大成就,而很多人卻碌碌無為,可見人和人的之間差異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后天培養。有種說法,叫習慣決定命運。一個人即使智力平平,若能長時間專注于某一件事,最終往往是能取得一定的成績的,專注力一旦形成,那么做其他的任何事情也將事半功倍。能力的培養比單純掌握一項技術技巧更為重要。而書法技藝的學習,將取得雙贏的效果,它的學習使學生不但掌握一門技藝,而由于長時間的堅持練習,學生的專注力得到培養。這種意志品質的養成將會使學生終生受用,成功源于習慣。
一般來說,字寫得好的學生,會經常得到表揚,自信心由然而生,于是自我要求和自我期待也往往更高,于是學業水平,甚至是將來的人生成就也會更高;反之,寫不好字的孩子,人生往往也會亂七八糟。寫毛筆字,寫字前就要先把筆、紙、墨、硯一一放置到位,要有條不紊;寫字時更要小心翼翼,筆筆慎重;結束后,所有工具還要收拾妥當,不留墨跡,長期的堅持,即使書寫水平沒有很大的進步,學生有條不紊、謹慎細致的心理品質卻已悄然形成。除此以外,漢字特有的字形結構,無論筆畫多少總形成一個方塊,于是為了求得字整體的美觀和諧,就要處理好部件與部件、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關系,各個部件要互相配合,筆畫之間要互相穿插、避讓,處理好這一關系的方法與生活中處理矛盾的方式其實也是一樣的,寫好字的同時學生也懂得了合作與避讓的道理。長期的堅持中,漸漸學生也有了變化。筆者執教的班級,接班時是全校聞名的亂班,學生上課注意力渙散,課間好動、浮躁。經過近兩年的書法臨習,班級整體變得儒雅起來,遇事沒有那么沖動了,上課時注意力也變得更加集中,班風變得沉穩、向上。
大文豪郭沫若曾指出:“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范,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專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毛筆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郭老先生的這段話不正道出了寫字對培養一個人的意志力、行為習慣的重要作用?40C69151-D2CB-4345-869D-560F60842C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