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嘎
摘 要:對于眾多幼兒園而言,分享閱讀已經成為眾多幼兒園中進行對幼兒思想認知以及閱讀習慣良好習慣進行有效培養的渠道和途徑,這樣的方法,確實幫助了兒童在有限的時間內綜合素養的提高。但是在進行具體實踐中,仍然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對此,幼兒園的教師們需要對此進行有效的針對性的糾正和鍛煉,避免錯誤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幼兒園;分享閱讀;實施策略
在兒童進入幼兒園而言,是進入校園之前的一系列正確習慣養成的重要場所,而在幼兒園當中,對于學生的教育,其本身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從學生自身的特征來說,因為其自身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紀律性的以及自控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師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講究策略和方法,幫助孩子完成這一階段的過渡,對于這一階段的兒童而言,不僅僅在語言的學習能力還是人治與表達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潛力,不僅可塑性較強,其心智也逐漸有所成熟,能夠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予以反饋。
現階段幼兒園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
對于幼兒園這個階段的幼兒來說,分享閱讀確實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模式,但是在真正的實施階段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需要進行調整,譬如因為如今二胎政策的上臺,幼兒園的人數逐年呈現指數增長的模式,因此幼兒園中的幼兒人數較多,在進行分享閱讀的開展的時候,學生以及家長在教師或者相關場所中進行分享閱讀的開展,環境較為擁擠,會讓學生和教師自身有一定的焦慮心理,從而導致了閱讀效果以及親自活動的反饋不佳,從而讓分享閱讀這一較為先進的模式自身處于較為尷尬的境地。
同時對于幼兒園自身的進行的分享閱讀,由于缺乏明確的活動目的,在對幼兒所閱讀的素材的選擇上,有時候缺乏一定的針對性,有的書自身因為難度問題或者內容問題會讓分享閱讀無法有效的進行。在這樣的情況下,盡管分析閱讀這一方式本身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但是盡管理論較好,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卻脫離了教學的本質,在不恰當的閱讀內容中不僅會給幼兒帶來不好的體驗,如此也無法真正的應用到幼兒園中。
幼兒園分享閱讀的主要事實措施
2.1分享閱讀的環境優化
對于幼兒來說,環境的要求非常重要,對于兒童弄而言,通過視覺對信息進行傳達讓他們所處的階段能夠在其中占據較為重要的位置。因此,同理可證,在現在這個階段,幼兒教育所涉及到的很多與較為直白以及明確的視覺感受作用于教學對象,而對于分享閱讀而言,如果需要產生一定的預期效果,不僅需要從對環境的優化入手,對場景以及道具進行充分的利用,引發學生的興趣之外,對其認知以及系統的學習也可以產生有效的積極引導。
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的分享閱讀進行活動室的爭取,或者對社會中的相關親自機構進行借助,盡可能的通過對環境的打造形成輕松以及溫馨的氛圍,幫助學生放松緊張的情緒,從而通過對環境因素的忽視,讓父母與子女之間共享美好的閱讀時光。并且對于分享閱讀的人數而言,家庭背景較為厚實的人而言,可以進行對活動中參與人數進行有效的縮減,盡可能讓兒童與家長處于一個較為四米一及安靜的氛圍中,保證其活動的有效性,而不是讓活動完全流于形式。
2.2家長與教師的有效引導
對于幼兒園的學生自身而言,首先家長是幼兒出生之后的第一任老師,所以有對于幼兒園的學生自身,家長首先起到的是優先教育的作用,其次是家長,而不管事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明確在日常管理當中實現對幼兒的有效引導,不能一味的縱容,從而產生不良的行為習慣和意識。
在進行分享閱讀的過程中,兒童肯定會對其中有自己的一些疑問,在閱讀之后會通過與父母的分享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間接,在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解答,或者在自己也無法進行解答的時候,留給孩子一個問題,讓孩子通過自身的探索和發現來尋求自己的答案,最后與自己的父母進行分享。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園階段的學生的可塑能力十分的強,對于家長而言,這個時候可以利用分享閱讀的機會,通過書本中的故事或者周圍的環境發生的事件進行對孩子思想觀念的正確引導和形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
結語:幼兒園對于幼兒們來說是玩耍和學習的天堂,而對于孩子而言,閱讀是其中非常值得鍛煉的一個優秀的習慣,通過學校教師與家長的配合,通過分析閱讀的開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對他們的未來有著正向的推動作用。本文通過對在幼兒園中分享閱讀的開展的有效性進行闡述,對在幼兒園當中進行分享閱讀可能會產生的問題進行有效的闡述,同時針對闡述的問題進行解決,提出自己對于這些問題的看法以及有效的措施,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幼兒園的教師解決在進行分享閱讀的時候所產生的問題。幼兒是祖國的花朵,讓孩子們健康的成長不僅僅是幼兒園中的教師,也是父母應當背負的責任和使命,未來是他們的世界,讓他們在這舞臺上盡情的跳起來吧。
參考文獻:
[1]胡新艷. 關于幼兒園分享閱讀教學活動實施策略的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17):136-137.
[2]馬曉喃. 幼兒園分享閱讀中實施情感教育存在的問題與策略探析[J]. 學周刊, 2015(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