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是貫徹教育思想的最主要的陣地,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的場所,語文的豐富人文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是否得以落到實處,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這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高時極為有利的。
一、立足課堂,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延伸學生對語文的情感
學生跨入初中,我針對學生剛入學對語文還懷著濃厚的興趣契機,第一節課我都精心設計。問題之一便是請學生討論,怎樣給“語文”下一個定義。要求學生各抒己見,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和了解的內容,都有各自的看法。有的學生說“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學”;有的說“口語和書面語”;有的說“語法和文章”等。針對這些不同的看法,師生研討最終使學生懂得了學習語文的目的和重要性,引發學生對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初次理解和探討。通過這次研討,更主要的改變了以往對語文的片面的看法,為今后的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在這之后,我在學生愉快接受語文上大做文章,在平時選材上,努力挖掘人文性,為此我充分利用《為你打開一扇門》這一課,通過打開這一扇文學之門,引領學生走進語文天地,在文學的海洋中遨游。在學習這一課時,我立足教材旁征博引,講了許多名人的故事,引用了大量的名言,吟誦了許多詩詞歌賦,概述了許多名家名篇,讓學生感到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領略學習語文的樂趣。最終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植下一顆文學的種子,從而加強了語文的情結,為后來的良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配合課堂教學,閱讀與教材有關的文章和書報,從而深化學生的大語文觀,以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呂叔湘先生說,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看書。我常常結合課文教學,向學生介紹作者的文集以及涉及的其他名篇,如學到散文單元,我便會找一兩本散文集,挑一些好的文章諸如朱自清的、郁達夫的、周作人的等等。如讀到精彩的地方我都會停下來和他們研討一番,讀到周作人的美文《烏篷船》,好像又回到了魯迅先生描寫的烏篷船,好像又聽到了《社戲》中雙喜、阿發等小伙伴歡快的笑聲。講到舒婷的詩歌,就可以講《致橡樹》《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講到巴金的《燈》,就可以想到《家》。每周我專門抽出一節課時間引導學生閱讀名家名篇,此外,我在課內課外都倡導學生自發訂閱報刊雜志,更鼓勵家長參與其中,這樣學生長期堅持下來,在閱讀方面就有了大量的積累。魯迅的辛辣,朱自清的雋永,錢鐘書的淡泊,黑格爾的睿智,泰戈爾的悠遠,馬克吐溫的幽默,歐亨利的譏誚,冰心的童心和母愛,這些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學生從魯迅處深悟到批評精髓,從列夫托爾斯泰那里學得道德的執著;歌德的詩句中刻寫著睿智人生,拜倫的詩句呼喚著奮斗的熱情,這些都讓學生知道:一個讀書人,是一個有機會擁有遠遠超乎個人生命體驗的幸運人。然而語文課本上的篇目有限,由此及彼引申出的知識是無窮的,也是極為有益的。詩人皮日休說:“惟書有色,艷于西子;惟文有華,香于百卉。”讓名家的“書色”、“文華”吸引學生,陶冶學生,學生的語文之水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情結也會越來越深。曹禺說得好“兒時不解歌吟事,種粒冬埋春復蘇。”日積月累到了一定時候,他們自然會有“心有靈犀一點通。”
通過這樣的熏陶,學生也認識到一個常識:只有多讀書,才能擺脫平庸,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才能鞏固自己的知識,全面提升自己的形象。
三、在寫作教學中,運用激勵方式,促進學生寫作欲望,引導學生走進文學殿堂
語文教學能夠潛移默化地構建學生健全的人格,“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最廣泛的意義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確切地說,幫助兒童充分成型和完善發展的人。”因此,我們語文教學最佳境界應該是這樣的:充滿著激情,傳播著美,富有啟迪和感召,引導學生體悟生命,感受崇高,激勵學生喚醒自我、富于自尊。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通過閱讀名家名篇,時尚新文來感召學生去寫,去充實自己,接下來在平時的寫作和課堂作文當中,學生就能有說話的空間和內容,這對喚醒學生寫作的欲望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當然在實施當中有具體的步驟如下:閱讀美文——寫讀后感——擬寫評語——嘗試寫作——優文誦讀——給予點評。具體的操作:每周要求學生讀二至三篇好的文章,接著寫讀后感,每周收上來后,由我批閱,在批閱中,我對一些較好的日記作一些富有激勵性的評語,平時上課或課后,間或提及他們的日記時,我都及時給予評價和鼓舞,相信他們會寫出更好的文章。在作文課上,我都會讀一兩篇優秀的日記或兩三段發人深省的語句,以此來激發其他學生的羨慕,從中來產生激勵效果;在下面的時間里,我大多用在名家名篇上,師生對某種現象和問題進行大討論;這之后才出題提要求寫作文,作文在規定的時間里收上來;在評改的過程中,我選擇下次作文課誦讀的文章,在誦讀的過程中遇到一些閃光點,可以通過師生討論的形式達成共識;最后對文章的成功和失敗之處我再作一次總評,勉勵學生再接再厲寫出更好的作品。通過幾年來始終不渝的堅持,有許多學生慢慢走上文學創作之路,此外更多的學生已經不懼怕作文了,喜歡寫作文的越來越多。
四、倡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文學活動,以此來全面提高并鞏固學生語文素養
多年的從教經歷,我深深地感到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各類、各種形式的作文賽、辯論賽、演講賽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的義不容辭的職責。就應試教育來說,這樣的比賽,尚且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更何況作為一項人文性極強的文學活動,無異于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特別是在語文素養方面會有快速的提高。這幾年來,我組織學生參加各級作文競賽,許多學生獲得名次和鼓勵,最重要的是學生獲得實際鍛煉,個人的素質越來越高;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越來越多的學生展示出自己的風采,我想,這很到程度上歸功于平時語文教學的靈活性,特別是重視人本思想的結果。
作者簡介
莊思忠(1965.10—),男,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中學,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5516491D-252F-49A4-8487-5C652E3DE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