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摘?要:目前的建筑行業已經開始大量投建裝配式住宅,在保障施工質量的基礎上, 最大限度縮短建筑建設時長。基于對全生命中周期理論的分析與研究,本文分析了基于這一理論下的裝配式住宅的經濟性,尤其通過和傳統施工技術對比的模式,詳細研究裝配式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經濟性,找到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經濟性進一步提升的方法。
關鍵詞:裝配式住宅;全生命周期;經濟性分析
裝配式住宅和傳統住宅之間的差異在于,這類建筑要先通過對模板的建設與搭建,之后澆筑混凝土的方法完成對整個系統的建設工作。而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在經濟性的分析工作中,研究項目包括建筑的設計-施工-驗收-后續運行中產生的所有資金,在此基礎上計算產生的成本,通過的對比的方式,可為今后的行業優化工作知名方向。
一、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裝配式住宅經濟性分析
(一)住宅成本消耗量
全周期成本分析中, 要考慮所有能夠產生成本的項目,所以詳細分析中,可分析整個過程中的成本生成因素。需要分析的項目有建筑的設計成本、建筑的施工成本、建筑施工中生成的各類損耗性成本、建筑后續運行中形成的各類修繕性費用等,要深度考慮所有成本的情況下,方可落實對全生命周期的分析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采用了對比分析的模式,所以也要研究傳統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生成的成本。可以說這兩種施工技術從整體上來看完全不同,從整體上來看,傳統建筑在設計中要考慮的是整體設計方案,裝配式建筑要在此基礎上考慮不同區域的對接方法,此外裝配式住宅施工中要應用多種模板,這些都會產生額外的施工成本。對于施工過程和后續的修繕工作,都要完全依照整個系統的運行方式和常見問題,分析這一系統修繕過程中的消耗成本。
(二)裝配式住宅和傳統住宅的經濟性對比
裝配式住宅從整體分析上來看,施工階段的成本消耗要小于傳統的建筑施工技術,一方面可直接通過建筑施工中總成本和全生命周期成本占比對比的方式,分析全生命周期分析法中裝配式住宅經濟性,但是這一方法由于更側重于對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工作,所以這一方法顯然不可應用于這一研究課題中。另一方面也可通過對所有因素的了解和解讀,分析裝配式住宅的經濟性,本文必然要選擇這一方法。
(三)裝配式住宅的經濟性體現問題
目前的裝配式住宅在經濟性的體現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最主要的為由于各類施工單位認為其施工過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所以這一方法在使用方面的幾率較低。另一方面,裝配式住宅施工技術、倉管系統和施工設備的完善方面都具有一定問題,致使整體性的施工技術潛能未能全面開發,自然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質量。然而從整個系統的作用形式下來看,今后這一問題也會在很長時間內存在,這就導致該項技術無法全面發揮起應有的作用。
此外經濟性問題還體現在整個行業內部都對該項技術的重視程度不足,雖然國家當前已經提出要在建筑行業優化中落實相關的改革項目,尤其是對于各類新型技術的研發和開展。然而從取得的實際成效上來看,該項技術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方可全面落實,從當前的采用方式上來看,這一技術無法在短期內達到應有的預期效果。
(四)具體項目分析
上文中已經給出了全周期分析體系的使用方法,本文以同一時期建設和建成的兩類建筑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全生命周期的經濟性,分析過程如下:
1、投資成本
投資成本由設計成本和前期準備費用,建設前期準備費用都為300元/m2,其中混凝土現澆建筑的設計費用為初步設計費用、方案設計費用和施工圖設計費用之和,為31元/m2,而裝配式的費用為37元/m2。
2、建設成本
建設成本涵蓋的成本項目包括工程施工費用、建設期間的利息兩個方面,其中施工費用包括管理費用和具體的施工費用,其中混凝土現澆建筑的總費用為1194.14元/m2,裝配式住宅的費用為1853.46元/m2,而生成的利息中,假設利率不浮動,并且單次撥款量相同,該工程項目中現澆建筑利息總量為1218.89元/m2,裝配式住宅為1862.78元/m2。
3、運營和養護成本
由于兩類建筑的內部面積、保溫隔熱能力基本相似,所以最終兩者的運行成本相同,都為821.51元/m2,而養護成本中,現澆建筑的養護成本為160元/次·m2,而裝配式住宅的養護費用為120元/次·m2,最終分析現澆混凝土住宅的養護成本為191.26元/m2,裝配式住宅的為79.67元/m2。
此外在分析中,還可研究的內容包括報廢成本、殘余價值等,其中現澆建筑的報廢成本為121.89元/m2,裝配式住宅的報廢成本為93.15元/m2,而現澆建筑的剩余價值為4.46元/m2,裝配式住宅為50.53元/m2,通過對所有結果的分析,發現裝配式住宅的經濟性要高于現澆混凝土建筑,兩者的差值為58.14元/m2。
二、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裝配式住宅經濟性提升方法
(一)加大行業宣傳
只有在整個行業都重視這一施工技術的情況下,方可在更短的時間內全面踐行和落實,所以本文針對當前存在問題提出的方法為,今后無論是對于我國的建筑領域相關管理部門方面還是整個施工行業,都需要通過對該項技術的使用和研究,完成對具體工作項目的前面踐行工作,為后續的宣傳過程奠定基礎。
行業內的宣傳工作一方面為要通過加大對建筑企業的扶持和管理力度,讓其與當地的建筑設計研究院進行合作,最終研究這一技術在施工項目中的具體應用形式,同時對目前存在的不足進行技術完善,在此基礎上在整個行業內推廣。另一方面,當地的研究院以及高校方面也要主動參與到對該項技術的完善和優化工作中,同時向各個施工單位方面完成對這一行施工技術的宣傳,此外也可考慮通過對相關規章制度的建設,要求施工單位每年完成對一定比例這一新型施工技術的應用工作,通過這種不斷推進、系統逐步發展的模式,讓整個系統取得更廣闊的應用。
(二)加大人才培養投入
只有讓大量專業技能的人才投入到整個建筑行業中時,才可完成對整個技術的高效應用和優化,最終在當前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裝配式建筑住宅施工過程中消耗的成本總量。
人才的培養投入中,一方面建筑單位和高校方面建成全面性的合作體系,這一工作模式可為建筑行業帶來更多的專業性人才。另一方面,對于施工單位來說,也要主動參與到對各類人才的培養過程,尤其是對這類新型技術的應用和開發,更是需要通過踐行這一工作項目,提高對所有工作人員的監管質量培養效果,最終讓其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對現存的問題進行解讀和分析。
(三)持續優化施工技術
裝配式住宅施工技術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施工過程中的成本難以控制,這對整個建筑行業來說是一個不好的消息,原因在于各類小微型建筑施工單位由于發現這類建筑需要消耗更多的建設成本,所以會主動降低對這一技術的應用頻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求通過現有的儲備人才的投入,完成對這一工作內容的全面優化和設計,尤其是針對當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設備問題、施工管理問題以及施工質量保障問題等,都要通過對相關技術體系的持續優化和改革,最終讓整個系統能夠更好的運行和發展。
結論:綜上所述,全生命周期理論下的裝配式住宅經濟性研究成果表明,這類建筑相較于傳統的施工技術有更高的經濟性,但是由于成本的分配不均導致目前這一施工技術的應用頻率較低。在今后的技術行業發展中,可以通過加大對人才培養資源的投入、新型技術的行業內宣傳以及持續性優化施工技術等方式,提高整個技術的使用質量。
參考文獻:
[1]潘俊豐.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論的裝配式住宅經濟性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8(07):52-53.
[2]劉洋.關于裝配式住宅全生命周期經濟性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7(01):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