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住院患兒營養風險篩查的方法及意義。方法 隨機選擇我院兒內科1000名呼吸及消化系統疾病住院患兒作為對象進行研究,分別對他們實施STAMP和STRONGkids篩查,并從不同系統、不同年齡段來對營養風險篩查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所有1000例住院患兒中,STAMP 篩查結果為657例(65.7%)為低營養風險,343例(34.3%)為高營養風險,3歲~范圍內的患兒高營養風險發生率最高;而STRONGkids篩查結果為123例(12.3%)低營養風險,779例(77.9%)中營養風險,98例(9.8%)高營養風險,隨著年齡的增加高營養風險發生率逐漸降低;結論 住院患兒營養風險發生率比較高,而STAMP在高營養風險篩查中的靈敏度比較高,其可以有效提高住院患兒營養風險篩查結果的準確性,為患兒的后續治療及康復起到指導意義。
關鍵詞:住院患兒;營養風險篩查;指導意義
營養風險是住院患兒中比較常見的營養不良風險,尤其是潛在危險疾病的患兒,其嚴重危及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了避免住院患兒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我院對住院患兒實施了營養風險篩查,對發現的營養風險采取有效措施給予解決,以確保患兒的營養不良現象得到有效緩解,本文將介紹STAMP和STRONGkids兩種篩查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隨機選擇我院兒內科收治的1000例呼吸及消化系統疾病住院患兒作為對象進行研究,其中男性患兒564例,女性患兒436例,患兒年齡在1個月-10歲,平均(3.5±0.6)歲。所有患兒的臨床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STAMP評分法
STAMP評分法主要從下述三個方面來開展評分工作:(1)患兒疾病情況。肯定存在計為 3 分、可能存在計為 2 分、不存在計為 0 分;(2)患兒患病前后飲食情況。無營養攝入計為3分、飲食攝入降低至50%計為2分、攝入良好且飲食無明顯變化計為0分;(3)測量入院時患兒身高及體質量。身高精確到0.1cm,體質量精確到0.1Kg。將上述評分相加在一起即為STAMP總分,<4 分為低營養風險,≥4分為高營養風險。
1.2.2 STRONGkids 評分法
STRONGkids評分法主要從下述四個方面來開展評分工作:(1)主觀營養評估(SGA)。通過皮下脂肪、肌肉等方面查看患兒是否存在營養狀況不佳現象。(2)膳食情況。最近幾天患兒是否出現下述癥狀之一,是否有過度嘔吐(每天≥3次) 和/或腹瀉(每天≥5次);入院前是否開展健康節食的營養干預;飯量是否減少;是否由于疼痛無法正常進食。(3)高風險疾病。查看患兒是否存在誘發營養不良的疾病,如腹腔疾病、支氣管肺發育不良(2歲以下)、神經性畏食、腸炎、慢性腎病、慢性心臟病等。(4)最近幾周或幾個月,患兒是否存在體質量增長困難和丟失現象。
1.3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錄入到Excel2003 軟件中進行管理,隨后借助SPSS22.0軟件包數據結果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選擇了χ 2給予檢驗,組間研究數據對比采用t檢驗,如果P<0.05,則說明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STAMP營養風險篩查結果
2.1.1住院患兒營養風險發生率
本次通過對1000例住院患兒實施營養風險篩查,結果發現有657例(65.7%)為低營養風險,而343例(34.3%)為高營養風險。
2.1.2 不同系統住院患兒營養風險篩查結果
借助STAMP對住院患兒進行營養風險篩查,不同系統住院患兒營養風險分布如表1所示。通過對表1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所有1000例住院患兒中,不同系統營養風險發生率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低營養風險波動范圍在56.99%-59.92%,高營養風險波動范圍在40.08%-43.01%;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是高營養風險發生率比較高的系統,不同系統住院患兒營養風險分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3不同年齡段患兒營養風險篩查結果
采用 STAMP 進行營養風險篩查,結果發現在1000例住院患兒中,3歲~范圍內的患兒高營養風險發生率最高,1 個月~范圍內的患兒高營養風險發生率最低,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2STRONGkids營養風險篩查結果
2.2.1住院患兒營養風險發生率
本次通過對1000例住院患兒實施STRONGkids營養風險篩查,結果發現有123例(12.3%)為低營養風險,779例(77.9%)為中營養風險,而98例(9.8%)為高營養風險。
2.2.2 不同系統住院患兒營養風險篩查結果
采用 STRONGkids篩查后發現,所有1000例住院患兒中,不同系統營養風險發生率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低營養風險波動范圍在10.80%-19.77%,中營養風險波動范圍在62.79%-81.43%,高營養風險波動范圍在7.77%-19.77%;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是高營養風險發生率比較高的系統,不同系統住院患兒營養風險分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3不同年齡段患兒營養風險篩查結果
采用STRONGkids進行營養風險篩查,結果發現在1000例住院患兒中,隨著年齡的增加高營養風險發生率逐漸降低,數據差異2.3 STAMP與STRONGkids 篩查結果比較通過對1000例住院患兒實施STAMP與STRONGkids 篩查后,發現STRONGkids篩查出高營養風險患兒的概率為9.8%,STAMP篩查出高營養風險患兒的概率為34.3%,兩種營養風險篩查方法所得到高營養風險檢出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營養風險在住院患兒中具有比較高的發生率,其不僅影響患兒的治療效果,而且還危及患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做好住院患兒營養風險篩查工作尤為重要。與全面營養狀況評估不同,營養風險篩查是綜合臨床疾病誘發應激性代謝增加及患者本身的營養狀態來對患者潛在營養風險進行篩查,其對住院患兒的治療及康復具有臨床指導意義。STAMP和STRONGkids評價法是臨床上篩查營養風險患兒的常用方法,STAMP對高營養風險具有比較高的靈敏度,其不僅可以對營養風險進行有效的篩查,而且還可以準確預測住院患兒的臨床結局,進而提高患兒的臨床治療與預后效果。同時,本次研究中,STRONGkids也存在不足之處,其評價的中營養風險住院患兒,在STAMP評分中一些為低營養風險,而另外一些為高營養風險,此時就需要醫護人員對現有的STRONGkids評分法進行改善和優化,以便更好的提高住院患兒營養風險篩查結果,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為患兒的后續治療、康復提供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莉,姚文英,闡玉英.營養風險篩查在普外科住院患兒中的應用[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7,4(9):46-47.
[2]林玉聰,吳斌.住院患兒營養風險篩查工具的應用效果評價[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8,11(1):118-119.
[3]聶麗華,王莉,李伶.改良兒科營養風險篩查在住院患兒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8,7(32):85-86.E863FFB5-9DA1-413D-BA6D-82F6278FA7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