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紅


摘要:2017年年底,山東省臨沂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了《關于公布臨沂市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2017版)的通知》,率先在全省取消醫用耗材加成政策,對現行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了優化調整,明確自2018年1月1日起,全市公立醫療機構取消醫用耗材加成政策。改革施行以來醫療機構整體過渡平穩。
關鍵詞:醫療服務價格、耗材零差價、藥品零差價、公立醫院改革
為規范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管理,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根據上級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有關文件精神,臨沂市各醫院于2016年7月1日實行了藥品零差價政策,取消了藥品加成,于2018年1月1日實行了耗材零差價政策,取消了耗材加成。價格改革的總體原則為“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建立動態價格調整機制,降低的部分主要是大型檢查設備,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有所上調。現根據山東省臨沂市某三級醫院兩次價格改革前后的醫院運行情況進行分析。
1 對醫院運行情況影響
1.1均次藥品費用變化
藥品零差價政策后,體現醫生勞務價值的項目價格調整,均次藥品費用下降,“以藥養醫”現象得到緩解。2016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門診均次藥品費用和每床日藥品費用均下降,“三醫聯動”開始因藥品降價而聯動,具體下降情況如下列表1所示:
1.2收入結構變化(2016年-2018年)
在對2016年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的收入結構分析中發現,藥品零差價政策后,藥品收入所占比重明顯下降,由40%下降到31%,醫務性收入占比由17%提高到25%,提高8個百分點,收入結構改變明顯,體現醫務者勞動價值的收入提高,“以藥養醫”現象得到明顯緩解。耗材零差價政策后,藥品收入占比依然降低,耗材收入占比降低,收入結構更趨合理,藥品和耗材的零差價為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騰出了空間,收入結構實現“騰籠換鳥”。
1.3補償情況分析
《關于公布臨沂市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2017版)的通知》中規定降低大型設備檢查、檢驗價格。總量等同于取消藥品加成減少收入的80%與大型設備降價額之和。此外,醫院因取消藥品加成所減少的收入,政府將補償10%。
繼藥品零差價后,實施耗材零差價,通過價格補償的比例過低,經測算,此三級綜合醫院補償比率為66.36%。補償比率不足。
2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存在的問題
2.1補償比例低于預期
根據2018年上半年此三級醫院運行情況來看,價格改革后藥品加成收入和耗材加成收入損失大,通過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調整的收入,遠遠不能彌補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后的損失,補償比例僅為66%。
2.2相關價格調整范圍過小
根據臨沂市物價局文件要求,臨沂市自2018年1月1日執行藥品零差率,同時調整醫療服務類價格。調整政策如下:
(一)省級臨床重點和特色專科、學科等的診查費可在公布價格的基礎上上浮10%;市級臨床重點特色專科、學科等的診查費可在公布價格的基礎上上浮5%。六歲以下兒童診查費、護理費、注射費可在公布價格的基礎上上浮20%。
(二)省級臨床重點和特色專科、學科等的內鏡診療類、手術類項目價格可在公布價格的基礎上上浮10%;市級臨床重點特色專科、學科等的內鏡診療類、手術類項目價格可在公布價格的基礎上上浮5%。
(三)內鏡、腔鏡手術可在公布價格的基礎上上浮20%,六歲以下兒童手術費可在公布價格的基礎上上浮20%。
(四)中醫類所有項目上調50%。
以上政策鼓勵醫院發展特色專科,調動醫護人員科研積極性,為臨床醫療和服務社會提供了重要支撐。提高中醫項目收費,體現了中醫中藥在我國醫療事業中不可動搖的地位。內鏡、腔鏡類手術費用提高,醫務工作者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獲得感提高。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很大緩解,初步形成深化醫改臨沂經驗。但是兩次價格調整尤其是取消耗材加成后,因上調項目范圍較小小,未起到價格杠桿作用,造成因價格調整獲得的補償低于預期。
2.3床位費用過低
當前制定的床位費標準過低,與現在病房設施不匹配。另外,7元的加床均為多功能床,享受空調、暖氣等待遇,費用過低,偏離現有物價水平,并且與正式床價格差別太大,在運行過程中造成了很多醫患矛盾,易引發病人投訴。
3 可期的政策建議
(一)物價部門大力推行集中議價制度,切實降低藥品耗材采購價格。將藥品耗材降價與提高醫療服務價格掛鉤,形成聯動機制,實現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
(二)醫保部門要積極參與調價前期的精確測算,并確認數據;另一方面推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導價格科學合理地形成。同時,提升控費能力,確保基金平穩運作。
(三)財政部門要在醫療服務調整機制中要根據醫院和醫保基金的運行情況對其進行財政性補償,保證醫療機構和醫保基金的良性可持續的運轉。
(四)衛生部門要繼續鼓勵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加大鼓勵力度,在調價的過程中通過提高能夠體現勞動技術水平的項目補償醫院藥品零差價及耗材零差價的損失。
(五)公立醫院應主動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降成本、補短板,從供給結構、供給方式和供給質量等方面提高管理成效。通過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提升醫療服務的內涵和質量,改變傳統“大處方、大檢查”的診療行為,關注診療質量,合理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參考文獻:
[1]臨沂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基本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