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 石彬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護理管理工作中實施風險管理的價值分析 。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的患者80名,隨機劃分為2組,每組各40例,40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管理護理;40例作為觀察組,對觀察組給予風險管理護理,實驗結束后根據2組患者的意外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分。結果:根據實驗期間數據最后分析為: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且意外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2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風險管理護理能夠有更佳的護理效果,對護理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血液透析護理管理;風險管理;價值分析
血液透析能夠幫助患者清除體內有毒代謝物,改善體內平衡狀態。血液透析有兩種通路。第一種,在透析之前已經事先給患者的經脈插上了透析用的導管,插管的過程可能會有謝疼痛,但是插管以后會一直保留在患者的血管中,每次透析時使用這個導管,病患不會有什么痛苦的癥狀。第二種,動靜脈內萎,使用內萎穿刺把患者的血流引出來,再經過透析器進行透析,整個的治療過程患者并不會有痛苦的癥狀,只是在穿刺內萎的時候姚有個穿刺打針的過程,這個會有一個短暫的痛苦[1]。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更好的治療,避免透析發生意外情況影響透析效果。風險管理護理對血液透析具有更加護理的效果。本次研究目的在于分析風險管理護理的意義,分析探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的對象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血液透析患者80名。本次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如下:觀察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齡分布24~4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2±2.3)歲;對照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齡分布23~4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8±2.4)歲。此次實驗均在所有病患知情并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兩組醫護人員的基本資料差異不顯著,(P >0.05),無統計意義,具有可比性。
1.2培訓方法
(1)對照組?? 對對照組的護理人員采用傳統常規模式。
(2)觀察組?? 對觀察組護理人員采用風險管理護理,1、護理人員在照顧患者及維護其健康具備專業能力,包括知識、技能及態度三方面,并強調責任制的重要性,并成立小組人員,在科室里建立多個小組,由護士自愿參加,每一組都有一名組長并小組配有工程師,醫生等工種,每個小組都根據小組特長對病患經行管理,并記錄所遇到的問題[2]。
2、加強護士的培訓,透析時安全護理,進行透析時,時刻觀察患者的各項指標,比如:脈搏、血壓、呼吸等。一旦患者有異常反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透析的用品均使用一次性用品,在透析時嚴格按照操作進行,無菌操作,消毒操作,防止意外感染。
3、護理質量反饋,按照指定的責任制,每月由小組長對護理人員進行評分匯總,并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總結問題,針對問題制定科學的解決辦法,每季度進行科室討論,對科室的整體護理質量及發生的意外事件進行總結,分析問題,提高上升空間,降低風險。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2組數據如下:對2組病患的護理滿意度及意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將收集整理后的兩組患者數據使用SPSS12.0統計分析。
2.結果
通過2組病患者的意外發生事件率及護理質量滿意度2方面的觀察,觀察組總滿意率為95%(38/40),對照組總滿意率為75%(30/40);并且觀察著病患的意外發生率為5%(2/40)也低于對照組意外發生率37.5%(15/40),由此可以得出風險護理管理優于常規護理管理,降低了血液透析的風險;2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血液透析中,安全完成透析是非常重要的,常規護理的血液透析模式按照管理的方法對病患進行透析,護理方面的內容較少,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而風險管理護理全面掌握血液透析的整個流程,并對病患進行予整體護理,并善于觀察常見病、多發病的病情及用藥反應,同時能夠積極配合患者的透析,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降低風險。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對醫療治療方面的要求也同時提高,風險管理護理在許多大醫院都已使用,并取得較好的效果,此次通過研究分析,我們可從記錄的數據上明顯的看到,觀察組護理人員各方面技術的提高以及最后病患整體的護理質量都高于對照組,因此風險管理護理是值得我們的推廣的[3]。
參考文獻:
[1]鹿香花. 護理安全管理對血液透析室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5):173-176.
[2]胡秀梅,李蕓.分組管理模式對減少血液透析患者發生透析中低血壓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4):341-343.
[3]裴思麗,賴金香。付小蓉等.層級管理模式對血液透析室護理質量的應用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0):1484-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