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珍
摘 要: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對于從業人員的技術要求也將越來越高,為了保證中職生的就業率,學校必須從根源出發,將職業生涯規劃與德育相結合,運用體驗式教學的手段通過創造實際或重復經歷的機會,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我并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點,選擇最適合自己能力的事業,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中職;德育課;體驗式教學
前言
職業生涯規劃是中職生德育教育課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1]。然而僅靠著簡單的理論知識,無法使學生明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而體驗式教學因其具有互動性、體驗性等優勢在教學中能否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必須將體驗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感受社會對高技術人才的要求程度,在體驗式教學中領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將德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深入滲透到實際生活中,才能切實提高學生就業中實踐及應用能力。
一、體驗式教學的理論綜述
(一)體驗式教學的含義
體驗式學習理論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學家大衛·庫伯闡述提出的。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體驗式教學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在于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展。
(二)體驗式教學的基本流程
第一、設計體驗活動。有針對性、選擇性的設計構建適用于教學內容和目的的情境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期的教學活動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開掘心理體驗。教師清晰、仔細的記錄活動中學生的行為方式,引導學生調整思維模式,使學生體腦并用,主動獲取知識,開發學生的能力。
第三、反饋提煉,這一步驟是體驗式學習的成果結晶。客觀公正的分析評價此次活動,并對學生給予信息的反饋,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創造。
二、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德育課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
(一)貫徹落實《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大綱》的相關規定
由教育部印發《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大綱》中規定,新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并納入必修課中,同時保留了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方面的內容。這一項規定的頒布展現了當代社會對于專職人才的重視程度,對于中職生就業質量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看重。因此,我們必須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體驗式教學,貫徹落實《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大綱》的相關規定,重視學生的實際生活,使中職學生在親身歷的過程中,提升自己,適應社會,融入社會。
(二)就業形勢的壓迫
據統計,2018年,應屆畢業生高達800多萬,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式,大多數畢業生處在迷茫與焦慮的狀態中。以此類推,每年社會上都將有新增就業人口約700-900萬左右,其中中職生相對于高學歷的畢業生而言,他們是屬于弱勢群體的范圍。因此,開展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大大增加中職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三、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德育課體驗式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4]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處于專業技能過硬且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專職人才屬于極度缺乏的狀態。雖然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一直“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中職生具有專業教學優勢,但是中職生一直處于學校環境中,對社會環境以及自身沒有明確的認知,盲目的選擇專業以及對職業沒有清晰的認識,導致其學習沒有動力,缺乏相應的職業規劃,所以只有利用體驗式教學讓中職生親身體驗就業嚴峻程度、職場環境,才能幫助中職生認識社會認識職業,才能在社會這個復雜的環境中擁有基本的生存技能并且在生存下去。為此,中職院校應在考慮“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同時,還應明確提出“以對口升學為導向”,讓中職畢業生有足夠渠道升入高職院校或本科院校。并引導學生樹立“以生為本”的原則,結合中職學生自身的興趣特長,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喜歡的職業。例如:我們可以采用案例法的方式在學生講解美國影星施瓦辛格的成功案例,然后學生進行有效討論,并制定好自己的職業目標并為之奮斗。
(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學生親自體驗
大多數的教育課程都是以書本為主,學生由于接觸環境有限,而且枯燥的理論知識為學生無法勾畫出實際的就業、職場環境以及自身的應變方式。為此,體驗式教學把學生作為主體,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創設合理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情境模擬中、在實際體驗中理解、感悟就業的難易程度,將學生明白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和意義,喚醒中職生職業生涯的意識,使其產生探索知識的欲望,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幫助中職生選擇職業方向、規劃職業道路、更好的適應工作、適應社會,升華自身的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可以創設中職生制作求職簡歷、求職面試、找工作的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就業的壓力,在簡歷的制作與面試中對自我認知與職業要求充分了解,從而認識自我的不足,進行自我反思,強化職業意識。
(三)開掘心理體驗,引導思維方式
當代青少年,大部分處于對自身認知不夠,學習態度不積極、不端正,且好高騖遠的狀態下,對于所學專業技能不能完全掌握,一知半解,在畢業后一旦面臨就業的問題時,就惶恐不安、不知所措。體驗式教學就是在實際情境中感受自我的不足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的,因此職業生涯情境互動后,中職生被情境激發出的內心的情感、情緒、思想就尤為重要了。所以需要通過教師對學生情境互動中的言行舉止的觀察與判斷,及時引導學生思維、情緒,始終控制情境活動的主線發展,引導整個生涯情境活動的進程,讓學生能夠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習中鍛煉自省、自信、鍥而不舍、積極進取的能力。
(四)創設經驗和經歷分享的反饋教學
體驗式教學主要以實際體驗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走進相關專業公司,進行實際的職業生活體驗。體驗式教學中,中職生親身體驗的過程雖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體驗之后的信息回饋和自我總結。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大型的經驗交流活動,讓學生將職業體驗過程中的自我總結的經驗、遇到的問題、產生的困惑進行互相交流,讓學生更深層次的了解社會對專職人員的能力要求,辨別自身對于這個職業是虛擬想象還是真實喜歡,了解基本的人情世故、職場規則,使其主動的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規劃。并且教師要針對此次活動進行客觀公正的分析評價,通過交流、鼓勵的方式,讓學生繼續進行更深層次探索創造,為今后步入職場、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結束語
新時代下,為中職生帶來的不僅是機遇還有就業難的嚴峻考驗,因此,中職生對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就尤為重要。體驗式教學與傳統“聆聽式”教學相比更富有趣味性,同時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到當前社會就業的嚴峻形勢,為今后自我發展,提前規劃好切實可行的職業藍圖。
參考文獻:
[1]宋劍. 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
[2]雷娟.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增強職業生涯教育[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05):115-116.
[3]趙秀東.淺析中職德育課在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作用[J].職業,2016(02):113-114
[4]董寅華. 中職校“職業生涯規劃”課案例教學法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