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銀
摘 要:針對兒童而言,幼兒園乃是其幼年學習以及活動的重要場所,會對幼兒產生深遠影響。所以,幼兒園應當給幼兒提供積極健康的成長以及學習環境,以此來對幼兒的綜合素質以及能力加以培養,對其幼兒階段具體發展需求加以滿足。而在農村地區,很多資源值得幼兒教師進行挖挖掘以及探索,通過這些資源可以促使幼兒融入到自然之中,提高其綜合能力。本文在概述幼兒教學期間對農村資源加以挖掘利用的重要性的基礎上,重點探究對農村資源加以挖掘的途徑,以期給幼兒教學提供相應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教學資源;挖掘利用
前言:人的品質高低以及行為習慣通常是在幼兒時期開始養成的。所以,自小對幼兒良好生活以及學習習慣加以培養十分重要。近年來,農村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這給本地區的幼兒教育提供了廣闊發展前景。然而,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依然面臨著不少困難。對于此,幼兒教師需要對農村地區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加以充分挖掘以及利用,對幼兒實施感性教育,以此來引導幼兒實現全面發展,并且推動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不斷發展。
一、幼兒教學期間對農村資源加以挖掘利用的重要性
(一)對活動內容加以豐富
教學期間,幼兒教師需對農村資源在幼兒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加以充分認識,借助農村資源當中包含的民俗風情、民間藝術、歷史遺跡、語言文化以及自然景觀來提升幼兒興趣與學習水平。比如我們本地區出產的平安大桔、柏塘山茶都是當地特色。所以,農村資源除了是幼兒活動期間的一項重要內容之外,同時還能對現有活動內容與樣式加以豐富,進而為幼兒教育的開展提供幫助。
(二)促進農村資源傳播與創新
如今,人們已經步入到信息時代,互聯網在幼兒學習以及教師教學當中都處在重要位置。所以,幼兒教師需在教學期間對網絡資源加以充分利用,以此來提升幼兒思維能力,借助課件對幼兒所學知識加以播放,同時在其中融入一些農村資源,進而讓鄉土資源的實際開發以及利用走向常態化這一發展軌道。
二、對農村資源加以挖掘的途徑
(一)對自然材料加以挖掘利用,提高幼兒美術方面表現力
在幼兒階段,大多數兒童都擁有廣泛興趣愛好,并且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在幼兒園活動中,美工活動是最受幼兒歡迎的,在創作活動中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通過不同方式對自身想法加以表達。美術課上,幼兒教師需要提前準備相應的材料以及用具,十分耗費時間和精力。但是,在農村地區,幼兒教師不用為此感到煩惱。這是因為農村地區擁有豐富資源,其中包含大量的美工材料。比如,在春天,田野當中會開滿鮮花,并且長滿野草,牛兒會在草地上吃草,鳥兒會在枝頭嘰嘰喳喳的唱歌……到處都是充滿生機的景象。教學期間,幼兒教師只需引導幼兒對自然美加以發現,擁有可以發現美的雙眼。教師可帶領幼兒到附近田野觀察鮮花、樹葉與野草,讓幼兒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進行采摘以及收集。回到幼兒園后,可對植物加以擦洗以及修剪。通過這一互動,幼兒可以在實踐之中獲得很多知識,并且激發其想象力以及創造力,逐漸培養其審美情趣,陶冶其情操,豐富其情感。
(二)對種植園地加以挖掘利用,培養幼兒勞動能力
和城市當中的幼兒園相比,農村地區的幼兒園整體占地面積比較大,而且場地十分寬闊,包含很多空地,這是農村地區幼兒園具有的一大優勢。幼兒教師應當對這些多余空地加以充分利用,讓幼兒親自種植一些樹木以及花草,這樣可以培養幼兒基本勞動技能,并且促使幼兒逐漸養成愛護植物的習慣。例如,在春天,幼兒教師舉辦一個種瓜點豆的實踐活動。教師可先讓幼兒種下絲瓜以及黃瓜這些瓜果種子,并且按時進行澆水以及施肥,同時教給幼兒一些基本點豆技能,比如怎樣正確使用鏟子,進行點豆之前,需要先挖一個坑,在每個坑中放一些種子。最后,教師可讓幼兒親自嘗試種植過程,體驗勞動與種植的樂趣。
待到瓜果成熟之時,教師可帶領兒童對親手種植的瓜果進行采摘。幼兒親自采摘自己種的瓜果,可以回家與父母一同分享一下勞動樂趣。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幼兒勞動能力,并且讓幼兒熱愛勞動,變得更加勤奮[1]。在農村地區擁有很多特有資源,假設教師可以對這些資源加以充分挖掘以及用,可以促使教學效果得以提高,不僅節省資源獲取的時間以及精力,同時還能降低資源方面的投資。
(三)對周邊環境加以挖掘利用,培養幼兒環保意識
伴隨工業以及礦業的不斷發展,工廠排放出來的有毒氣體變得越來越多,這給環境造成較大污染。最近幾年,國內的水體污染以及空氣污染變得越發嚴重,這大大降低人們整體生活質量。所以,幼兒教師在實施教學期間,應當向幼兒灌輸環保理念,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并且讓幼兒認識到環保具有的重要性。
秋冬季節,風干物燥,農村田野當中經常會出現稻草燃燒痕跡,除易引起火災外,還給空氣造成較大污染。針對這一現象,人們需引起注意。教學期間,幼兒教師可針對周圍環境污染的事件開展環保主題活動,或者舉辦主題班會,以此來讓幼兒認識到,環境和生活存在緊密關聯。幼兒教師可先向幼兒講解環境污染有關知識,之后在展開集體討論,讓幼兒發表自身看法,進而讓其認識到燃燒稻草會污染環境,讓幼兒主動告訴親人以后不要在隨便燃燒稻草,以此來對環境進行保護。此外,幼兒教師也可帶領幼兒到附近河流開展實踐活動,讓幼兒看一看垃圾密布,散發著陣陣臭味的小河。回到幼兒園之后,教師可讓幼兒按照自身所看景象通過圖畫將看到的滿目瘡痍的河流畫出來,之后展開討論,讓幼兒提出對河流污染加以治理的措施。這樣一來,可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2-3]。
結論:綜上可知,農村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幼兒教師對農村資源加以挖掘利用能夠對幼兒園之中的活動內容加以豐富,促進農村資源傳播與創新。所以,幼兒教師需對農村地區的自然材料加以挖掘利用,提高幼兒美術方面表現力,對種植園地加以挖掘利用,培養幼兒勞動能力,并且對周邊環境加以挖掘利用,培養幼兒環保意識,進而促使幼兒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丁林霞.“研教”轉向“研幼”的三個著力點——以基于本土資源的幼兒美育課程構建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03):140-142.
[2]張嫻.農村幼兒園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開展創意美術活動的行動研究[J].學周刊,2019(03):174-175.
[3]易玉娥.農村鄉土資源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J].甘肅教育,2018(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