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摘 要: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先生指出:“游戲是兒童生來喜歡的,兒童的生活可以說就是游戲。”游戲是最適合學前兒童的一種活動形式。幼兒課程游戲化,就是把幼兒課程的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之中,讓幼兒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知識、獲得體驗,并為其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游戲 幼兒課程游戲化 游戲環境創設
在幼兒游戲化課程中,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是幼兒積極主動游戲,并保持高漲興趣和愉悅體驗的先決條件。
一、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活動環境,在區域活動中實現課程游戲化
規劃科學、合理的游戲區域是游戲化課程的第一步,也是確保幼兒游戲有效性開展,和幼兒良好體驗的基礎。
首先,在幼兒園中,孩子們學習、生活的班級其實正是一個個有趣的游戲活動室。他們每天在這樣一個活動室里與同伴、老師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游戲。因此,活動室布局的合理與否就直接關系著孩子們游戲的開心與否。在規劃游戲區域時我們就應該進行思考。在區域設置上,設置清晰,各區域用高矮不同的櫥柜及藝術化的隔斷進行分區,既考慮到區域游戲的熱鬧,又兼顧其它區域的相對安靜,同時還保持靈活性的特點。幼兒可以自由主動,滿足幼兒串聯性的需要,各區域標志有統一性的藝術風格,既整齊、美觀,有利于孩子的理解,每個區域都有足夠的空間供多名幼兒進行游戲。
其次,在材料的選擇上,秉持教育性、層次性、靈活性以及多功能性。根據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以支持及挑戰的方式,支持不同孩子的發展,設計游戲環境。比如在美術區外星人的制作中,提供了圓錐形的泡沫身體和扇形卡紙,有時孩子選擇直接在圓錐形泡沫身體上直接裝飾,有的孩子用提供的扇形卡紙自己做身體,讓孩子接受跳一跳摘桃子的挑戰,幫助他們擴展到下一個發展水平。每一種游戲材料數量充足,堅持開放性、低結構化,每個盒子上貼有標簽,給孩子自主發現、使用,為孩子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發展孩子的秩序感。給孩子創設的開放性游戲環境,為幼兒搭建了一個主動游戲、學習的平臺,可以根據他們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自主選擇活動內容,積極嘗試探索,主動操作發現,實現主動性學習和發展。
二、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游戲素材,為幼兒提供生活化的游戲環境場景
真實有效的區域活動材料更令幼兒感興趣,能激發幼兒的探索熱情。比如我把乘坐飛機的場景帶進教室,讓幼兒扮演機長、乘務人員 、安檢等角色。這些再現生活情景,豐富了幼兒游戲內容,來引發幼兒深度學習,幫助幼兒積累真實的生活經驗。
“哇塞!這里好多螞蟻啊!”看著孩子們興奮的表情,專注的樣子,我敏銳地洞察了幼兒的興趣,于是我們小手牽著大手走出教室,走進了“果果自然園地”,尋找螞蟻,仔細觀察螞蟻的形態和生活習性。回到教室,孩子們又用撕紙的形式表現彎彎曲曲的螞蟻洞穴,貼上西瓜籽就變成可愛的螞蟻了,當然不要忘記添上觸角和腳哦。小螞蟻們在干嘛呢?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搬糧食、還有的在運動呢,真的忙得不亦樂乎。
“秋天的秘密”是我們的一面主題墻。我和孩子們一起到公園撿落葉,玩落葉雨的游戲,并且孩子把落葉撿回來做樹葉標本、樹葉貼畫。 這樣,“秋天的秘密”誕生了。我們和孩子一起以孩子的視角觀察秋天、體驗秋天、記住秋天……
三、利用游戲化環境區域活動對課堂教學加以完善
在進行游戲環境區域活動的設置時,教師要把活動內容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恐龍是孩子們永遠談不完的熱點。“我喜歡霸王龍”、“恐龍喜歡吃什么”、“恐龍去哪里了”等, 于是教師積極創設與恐龍緊密相關的環境,恐龍(折紙)大聚會,結合美術活動開展尋找恐龍腳印游戲,結合數學活動玩排序游戲等等,既幫助幼兒鞏固前期經驗,又作為集體教學活動有效補充和主題的延伸。活動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幼兒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自然、自如、自由、自主地去感受體驗,操作探索,創作表現。
合適、友好的幼兒游戲環境,為幼兒主動、有效并富有教育性的游戲活動提供充分的條件,更為游戲活動課程的生成提供有力的支撐,促進幼兒的發展,并給幼兒帶來新奇、愉悅和成功的體驗,為幼兒插上夢想的翅膀!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育部,2012年10月)1B431A6E-3239-4E5A-9FC0-70D2AC306C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