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群英
【摘? 要】小學是培樣學生作文興趣,促進學生形成寫作能力的重要階段,如何有效指導小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成為教師們研究的話題。筆者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總結出在教學活動中面臨的困境,并進一步提出相應對策,希望能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
引言
小學是學生真正邁入正式學科教育的初始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作為小學教師應重視小學階段的教育。語文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載體,也是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依托。寫作是語文學科的重要分支,是學生交流自身思想與想法的重要途徑,更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綜合體現。
然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寫作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過度看重寫作的形式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常常使寫作教學沒有達到實際應有的效果。為了真正實現寫作教學的目標,解決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成為教師們亟待解決的話題。
因此,筆者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總結出在教學活動中面臨的困境,并進一步提出相應對策優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從而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與借鑒。
1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面臨的困境
1.1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不高
興趣是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第一要素。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樂意用心地學習,能力才會很快提高。然而,在教學活動中,由于教師的教學策略沒有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使得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因此學生往往把寫作當成一種功利性的任務,只關注任務是否完成,寫作完成就代表任務的結束,對寫作不感興趣。所以,在這種意識下,學生不會在作文中真實的去表達自己的感受,也不會真正思考怎么樣去更好地修改作文以達到更好的寫作目標。因此,他們的作文大部分在任務的驅動下,要么東拼西湊,要么通過網絡的幫助借鑒相關文章,還有的學生根據寫作主題編寫一些文章。最終學生的文章的內容是毫無意義的。
1.2教學策略實效性不強
教學策略是影響學生形成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而教學策略的制定主要受到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影響。每個階段學生的身心特征是不同,因此,教師應該了解每個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按照學生的心理特征施行不同的教學策略。然而,在現實教學活動中,筆者發現很多教師在小學低段、中段以及高段的教學策略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即以教師傳統的知識灌輸為主。這種傳統的教學策略很難做到因材施教,無法做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現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與以前的學生有著大大的不同,他們注重新穎,喜歡新奇,想象力也比較豐富,教師們應抓住學生這些特點,有針對性地實行教育,提高教學策略的實效性。
1.3教學評價功能淡化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因素。它對教學活動起到一定的檢驗與激勵作用,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反饋實現的,通過學生的反饋可以讓教師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教師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對學生進行正面的評價——表揚,這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信心。寫作教學同樣也需要教學評價。然而,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往往會忽視教學評價的作用,這就導致他們不能及時發現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困難,更沒有幫助與指導他們解決,所以無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2解決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困境的策略
2.1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生不會寫作文的原因,從他們自身來說是因為對作文不感興趣,以及不知道怎么寫、寫什么。作文是學生語言能力的體現。那么,怎么樣才能讓學生有話說呢?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如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多媒體,多采用動態、聲色具備、有個性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不再把作文當成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采用不同的練筆形式與途徑。如當他們面對記敘文的時候,教師可指導學生觀察他們的社會生活,從生活實例中講述他們的感受,再根據學生的習作情況進行適當的肯定與獎勵,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寫作內容也要給學生一定的自由, 只要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都可以是習作的范圍,這樣能夠做到學生的個性化培養。
2.2因材施教
1-6年級的學生雖然都是小學生,但是他們身心特征有著很大的不同。體現在不同的接受能力、不同的理解能力、不同的學習水平等。這就要求教師實行不同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學生的因材施教。
對于小學低段(1-2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進入到小學不久,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對于作文還沒有真正的意識,這就需要教師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先引導學生觀察一些生動、有趣的圖片,然后教師講述故事內容,最后請學生進行模仿講述。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圖片內容:誰——發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樣了。
對于中段(3-4年級)的學生,主要鍛煉學生寫的基本功,寫的基本功包括用詞造句、連句成段以及寫片段等。教師應經常拿出重點詞鍛煉學生的造句基本功,再根據一些圖片引導學生逐步寫出圖片里面的內容,也可以讓學生嘗試寫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教師及時指導與幫助。
對于高段(5-6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水平以及想象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那么,教師可以根據一些命題作文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2.3三種教育評價方式結合發揮其作用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評價發揮著極大的作用。教師要善于使用教育評價,主要的教育評價方式分為:肯定性評價、激勵性評價以及懲罰性評價,將這三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肯定性評價是指教師對學生的習作過程以及結果肯定認可的方式。比如當學生能夠清楚講述圖片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書面或者口頭表揚的方式進行評價,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激勵性評價是指教師通過物質對學生寫作相關內容進行獎勵的方式。比如當學生能夠寫出生活中某一片段,并正確使用詞句時,教師可以獎勵筆、筆記本等物質。
懲罰性評價是指教師對學生在寫作中一些不良行為進行懲罰的評價。當學生在寫作訓練中出現厭煩的行為時,教師可使用批評懲罰的方式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參考文獻
[1]胡佩瓊. 淺論小學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14.4E9C2EE4-BAA7-41B0-B7BA-5D8904D03D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