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
教師,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職業。一個好老師,除了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高度的責任心外,更需要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接受自己,親其師而信其道。
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教育是愛的藝術,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認為“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沒有感情,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培養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靈,看到并感覺到他的個人世界。”沒有心與心的溝通,就沒有愛的瓊漿玉液。一旦教師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學生把教師當作了親人,把班集體當成了“家”,那么教師和學生都會獲得幸福。
創設“家”一樣的班級氛圍
在班集體組建之初,確實需要通過建立制度來樹立教師和班干部的威信,但隨著相互間的熟悉,班級會越來越有“家”的感覺:我們班的孩子一般都稱呼我“熊哥”;我提到我們班的孩子,一般都叫“熊孩子”;元旦或春節,我都會和熊孩子們一起包餃子、端午節一起包粽子……我們就像家人一樣,有了成績和困難都會彼此分享或者互相幫助。
2010年,當時班上有一個孩子,是從其他班級調過來的,學習成績相當好,但很留戀舊集體,很排斥新的班級。于是,我先找她談話,聆聽她對原集體的留戀,同時表明我很欣賞她戀舊的情感和敢做敢說的魄力,但也指出不管如何懷念過去,還是要做好現在的自己,走好當下的路。雖然她有一些動搖,但還是無法轉變過來。一周后的某天,由于身體不適,她沒有來上課,于是,放學后我帶著兩個班干部去探望她,還為她補了課。那天以后,她就像變了一個人,班級有什么事情她都第一個站出來,十分維護班級利益。也許正是心和心的碰撞,心和心的交流,徹底改變了她固執的看法。
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2009年,由于學校狀況不好,在區內成績較差,當時到任的新校長對學校的方方面面做出了調整,教師們也憋著一股勁兒,想通過努力改變學校的成績。我也有幸被指派到了初一年級,于是我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和學生討論問題,指導他們學習。2012年,也就是這些孩子上初三那年,班上有一個成績一般的女孩和其他班一個男孩走得比較近,導致學習成績迅速下降。我找女孩談了幾次話,效果都不是很明顯,甚至讓她產生了反感。但我并沒有放棄這個孩子,而是每天心平氣和地跟她聊天,讓她意識到問題。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她終于重新把精力投入到了學習中,在中考中取得了好成績,考取了本校高中的美術班,我們也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同時,在2012年中考中,我們班的孩子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之后,在學校開辦北京市第一個高中西班牙語實驗班,用西班牙語替代英語參加高考時,我有幸被指派為班主任。我深知身上的重擔,于是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是培養每個孩子成才,更要走進他們的心靈。
夜行天安門,磨練學生意志
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堅強的意志,為了培養學生的意志,高三那年,我組織了學生開展步行到天安門看升旗的活動。學校離天安門將近20公里,我們晚上十點集合出發,沿長安街行進。開始孩子們都很興奮,有說有笑,還在沿途的每個地鐵站合影。但半程之后,疲勞和午夜一起襲來,行進速度也慢了下來。為了鼓勵學生,我帶頭給大家唱歌,每個人唱一首,并輪流去排頭帶隊。終于,經過4個多小時的跋涉,我們走到了天安門,一起在廣場看了升旗。有的孩子說道:“有了這次體驗,再遇到任何困難,我也會勇敢地面對!”其實三年的高中生活未嘗不是如此,經歷了最困難的階段,就會迎來最后的成功。在全體教師和孩子們的努力下,2015年高考,孩子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校也被評為最具加工能力的學校。
根據班級情況調整教育策略
2015年高考后,我被安排重新回到初一帶新一屆的學生,這給我帶來了新的挑戰:學生完全跟不上我熟悉的節奏,規矩需要重新建立,學習和生活習慣要重新養成……記得當時班里有一個女孩個性比較強,但她的家長認為她智商不高,所以對她沒什么要求。但通過對她的學習情況的了解,我覺得這個孩子其實很聰明,我通過跟她聊天了解到:她從小基本是“放養”狀態,家長很少跟她交流,而她其實很渴望溝通和陪伴。我判斷這個孩子比較缺乏關愛,缺乏信心,于是就多給她分配一些工作,經常跟她交流,并與她的家長取得聯系,提出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議。逐漸地,她變得開朗自信,成績穩步提高,家長也對我的工作比較信服。
以心換心,以愛育愛
接下來,學校又決定讓我擔任學校1+3卓越工程師班的班主任。這個班旨在帶領學生,越過中考,直面高考。這個工作對我還是有很大的挑戰的,于是我經常與任課教師溝通,遇到問題及時找學生談話。不到一年的時間,班級情況穩定改善,學生已經提前一年進入了高中學習生活的正軌中,相信再經過三年的努力,他們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走進學生的心靈,凈化一片藍天,綠化一片沃土,這是教師神圣不可推卸的職責。如陽光,灑向每一個學生心靈的角落;如春風,拂去學生心靈的每一粒塵埃;如細雨,滋潤學生的每一寸心田。
(作者單位:北京市古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