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川淼
“教育”,一直是個莊重的字眼,“教師”是教育的直接傳播者和執行者,“師德”是教師職業的神圣靈魂,“師愛”則是進行教育的原動力。這是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天職是給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種希望的事業。不愛幼兒,不懂得如何施愛于幼兒的教師沒有資格做幼兒教師。熱愛幼兒,是教師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也是教師必備的道德素質。
愛崗敬業
在感情上接納“幼師”這個職業,在工作中融入“幼師”這個行業,在生活中感悟“幼師”這個職業,從而樹立“投身為幼教”的思想觀念。以幼兒園為家,視幼兒如同自己的孩子。這樣才能深層次挖掘愛崗敬業的源動力。教師只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才能敬重自己的事業,才能為自己的職業自豪;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職責,才能對孩子和事業嚴肅認真、專心致志、兢兢業業、恪盡職守。
教師對幼兒的愛是廣義的,是非血緣關系的愛,是既普通又神圣的愛的詮釋。它源于幼兒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責任感,源于教師對教育對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同時也是教師對幼兒情感的釋放和表達。可以說,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師熱愛幼兒是教師生命的延伸和生活的鏡子,是教師價值觀的具體體現。關愛幼兒,也就是關愛自己,是一種珍惜,是一種生命的表達。
師愛,除了是教師的一種道德素質,還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著重體現在教師對愛的理解,對愛的意義的認識上,體現了教師道德情操的高尚,是教師心靈的凈化與升華。它還包括了教師創造愛的環境的能力,讓每個幼兒處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以便感受和模仿,把愛的分寸、能力恰到好處地傳遞給幼兒,使幼兒在自由自愿的愛的空間里健康成長。
師愛,傾心為了教育,是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教師充滿激情地愛幼兒,就能贏得幼兒對自己的尊重與愛,從而促使他們樂于接受教導。
愛的表達
教師對幼兒的愛融合于師生實際的交往中,既具體、實在‘又可感’。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以及道德素質的形成都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該通過正確的方式表達師愛,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理解幼兒,寬容幼兒。
《愛的教育》一書中,有句話是:“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應該就是這個時代教育的真諦所在,是時代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產物,是人性化的再現,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閃光點。在現實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無不感受到愛的力量。對幼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情景教育,讓他們感同身受,通過活動的方式傳遞愛的教育。教育如果沒有愛,就不稱其為教育;教師如果沒有愛,實在不能算是一個稱職的教師。在與幼兒的交流中,教師需要調整好心態,以博愛積極的心胸履行應盡的教育職責。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個默默的贊許眼神、一片熱烈的掌聲,都在傳遞愛、分享愛。這樣的細節,表達了師愛的微妙與偉大,是彰顯關愛的亮點。
教育與愛同行
面對工作壓力,面對別人的不理解,面對“清水衙門”的經濟窘態,教師必須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神圣的歷史使命感。教師應該學會忘卻感傷、丟掉失落;面對流動的幼兒,卻不能流動地失去了愛;送走了長大的孩子,返身重復面對等待教育的孩子,調整好心態,面對下一個受教育的對象。
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愛,愛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應該永不放棄。在剖析了師愛,理解了師愛,注重師愛的表達后,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堅持走自己的路,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自身素質,從而實現教育與愛同行。
愛,使我們不言放棄,不言自我,不容選擇,不墮入低潮。當我們從事了教師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當我們以一個教育者的角色出現,我們注定肩負歷史的使命,以教師博大的心胸投入戰斗。然而,要塑造幼兒的靈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教育幼兒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師必須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應具有優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把對教育愛的熱潮奉獻給幼兒,在愛的教育過程中找到教師的樂趣。
老師愛幼兒,幼兒愛老師,這是人性的根本,是教育的呼喚,是一個教師應有的品德閃耀,是寬宏、博大、和諧教育的理念。愛是信任,要相信幼兒,相信幼兒有無限的潛力,而且老師也要善于發現幼兒,發現他們身上有各具特色的潛能,然后挖掘它們,鼓勵孩子們去自主探究,從而把他們自身的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這樣才算達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愛更是理解,理解幼兒成長過程中必然有失誤與困惑,需要老師支持他們,鼓勵他們重新揚起前進的風帆。
最后用我們幼兒園的園訓作為文章的結束語。忠心獻事業,愛心獻孩子,誠心獻家長,信心留自己。作為與時俱進的教師,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幼兒,去愛教育,讓教育與愛同行!
(作者單位: 北京市大興區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