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紅 吳克輝
幼兒的創造性潛能是巨大的,但在成長過程中不注意引發甚至壓制幼兒的創造性,往往會使幼兒的創造性得不到發揮。德國著名心理學教授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曾指出:“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么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教師。”我國新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幼兒教師的創造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它要求幼兒教師面對幼兒必須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因此在以園長為第一責任人的行政教研組的領導下,我園科研小組確立了科研目標:首先是教師創造性意識和觀念的培養和激發;其次是通過開展活動促進教師將意識和觀念轉化為指導幼兒活動的實踐能力,以此促進幼兒創造性能力的發展。
在體驗中增強教師創造性綜合素質
一是利用多種材料通過大組組合形式表現不同主題——為活動區豐富活動材料。為了將青年教師引進科研的大門,活動中我們依據三自選原則,組織教師自選年齡班、自選活動區、自選同伴進行活動,31名教師最終分成了三大組,分別是豐富娃娃家材料的小班組、豐富表演區材料的中班組和豐富理發館材料的大班組。活動中教師們團結協作,制作了填充物為多種材料的餃子、餡餅等多種食品和樣式美觀的小家電,還有紙質的、透明塑料薄膜制作的多種款式的晚禮服,更有那一把把會張合的小剪刀、樣式新穎的吹風機和可移動的小貨車。
二是利用多種材料、以獨立活動為主、二人協作為輔的形式表現同一主題——白菜。為了調動每位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操作過程中培養教師的創造性能力,我們組織了第二次體驗活動——對園內種植區的白菜這一主題進行大膽表現。首先我們提前兩天公布活動主題,同時告知教師,活動材料和形式的選擇遵循自愿的原則,這樣使教師提前了解活動內容,積累相關經驗。其次,科研組長按照提前備好的活動方案組織活動。使教師明確:活動的重點——通過操作材料表現白菜;活動的難點——創造性性表現菜葉的重疊感和菜葉上的蟲洞。活動中,教師們各自獨立作業,分別運用了樹葉、白菜葉、紙團等蘸上廣告色拓印,膠泥、皺紋紙的手工制作,油水分離、國畫顏料等繪畫材料大膽充分地表現白菜。難點部分的表現更具特色,白菜葉重疊感可以通過濃淡墨、廣告色的重復涂抹、線條遮擋等方式來表現,至于蟲洞的表現手法就更加豐富多樣了,有的蟲洞是毛線圍成的,有的蟲洞是紙團粘貼的……單一活動主題的表現激發了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由獨立作業變為和他人二人合作,使教師感受了成功的快樂。
三是一種材料獨立活動形式表現同一主題——制作班牌。有了前兩次體驗活動的基礎,我們將目標落實在第三次體驗活動中——使用卡紙這一材料,運用平面紙雕藝術形式設計班牌。首先組織教師進行本次活動主題的創設,之后大家進行討論生成園所班牌設計的中心理念,即運用彩虹的七種顏色為各班班牌底色,寓意為班級活動多彩、幼兒性格多彩、教師才藝多彩;班牌的主體是多樣的花卉,表達出各班師生的共同心聲;班級名稱要體現班級活動特色等。活動后的成果展示中,教師們的表達表現使我們耳目一新。如創意泥工班金黃的太陽花表達了人人爭做健康寶寶的良好愿望,創意紙工班紫色的牽牛花則表達了同伴間攜手互助的良好班風,創意制作班粉紅的芍藥花表達了班級幼兒熱情好客的優秀品德等等。此次活動,激發了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拉近了課題與教師的距離。
在實踐中提高教師創造性指導能力
一是在操作活動中學會尊重幼兒的活動興趣和需要。本學期,結合我區幼教科“師幼同臺故事表演大賽”的工作安排,我園開展了系列故事表演活動。孩子們經歷了由聽故事、講故事到制作道具、表演故事幾個階段。當孩子們表達了想要制作表演道具的愿望后,因怕影響比賽結果,老師將問題反映上來。園領導秉承“孩子是活動的主人,活動是孩子的活動”這一理念,順應了孩子的活動興趣和需求。園里向老師提出了明確的活動要求,切實做好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老師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活動材料,在活動中充分解放幼兒的手、腦,放開手腳讓幼兒活動。孩子們的活動興趣高漲,活動效果顯著,獲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
二是在操作活動中學會有效地觀察幼兒。幼兒的操作過程是幼兒探索和發展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學會觀察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的言談舉止及行為表現,尋找適宜的介入時機,在幼兒真正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指導,促使幼兒得到發展并保持活動的興趣。比如制作小鴨子的泥工活動中,當幼兒四處張望、發出求助信號時,當幼兒開始跑題時,老師都看在眼里,并最終落實到有效指導幼兒的行動中,因此形成了泥工活動由整體塑形到銜接合成的質的飛躍。
三是在操作活動中學會耐心地等待幼兒。教師要給予幼兒探索的時間,學會等待成功或者失敗的出現。當幼兒在自主性探索中想法不完善,或忽略了某些現象時,教師不要急于強調錯誤,而要以參與合作者的身份進行暗示,引導幼兒進一步主動探索,從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利用不斷質疑的方法,激發幼兒自主性學習的興趣,培養幼兒自主性學習的能力。
創造型教師要靠幼兒園來培養。幼兒園管理者要不斷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做到管理者、研究者與教育者三位一體,承擔起創造教育的使命,推動學前教育專業創新課程改革不斷走向成功。
(作者單位:北京市順義區高麗營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