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閱讀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活動,能讓我們吸取優秀文化、獲得基本知識、提高審美情趣等。在中學語文閱讀中,記敘文是閱讀其它文體的基礎,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研究中學語文記敘文閱讀的有效性,聯系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有效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中學語文現代文閱讀從文體上說主要是:記敘文(散文、小說等)、說明文、議論文。相對于文言文閱讀,對于許多學生來說,要讀懂現代文并不成問題,但考試中得分率卻不高,特別是對于部分優生來說,已經成為影響高分率的一大“殺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正確理解題意或者語言組織不到位,而這種現象在記敘文中特別突出。因此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提高記敘文閱讀的有效性,培養學生記敘文閱讀的能力,讓學生能學有所用,是閱讀教學的一大重難點。
慢讀細品,勾畫點評顯神功
閱讀考查的是學生語文知識、社會生活、語言表達等綜合素養,如果學生閱讀積累差,就要從教會他們讀文章入手。大到內容、主旨,小到語句含義、詞語鑒賞、寫作手法,讓學生感覺每一次閱讀都真正走進了文本里。而所謂“勾畫點評”,就是“圈點、勾畫、批注”的讀書方法。這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是學生由“學習讀”通向“學習寫”的橋梁。閱讀時,讓學生關注、勾畫出那些精彩細膩、意味深長的語句,并隨時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通過邊讀邊品邊評,把讀、思、說、寫緊密結合在一起。
掩卷回眸,整體把握拎主旨
讀完文章之后,須做兩件事:第一,掩卷沉思,概括出文章主要內容是什么。對此,可以教給學生兩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句話概括法(中心人物做了什么,結果如何,根據特定文章,確定是否加時間、地點、原因狀語)、情節梳理法(事件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第二,回眸題目,了然內容,洞察主旨。題目是文章的靈魂,通常,題目不僅是文章的線索,更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內容,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為師,反思歸結悟方法
以“答案為師”,是讓學生將答案當作學習資料使用,用來比照自己的答案,不僅核對采分點,更分析差距找不足。在學生自我反思,校正答案之后,教師要進一步發揮點撥、引領作用,針對典型題型,做出深入淺出的答題策略指導。
例如出題頻率極高的劃線句或加點詞表達效果的鑒賞題型,須答出三個方面:運用的人物描寫方法或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人物的XX處境(心態,情態等);體現XX人物性格、品質。如《父親二十年前的叮囑》中“父親彎腰去撿錢的時候,我發現他的身體幾乎彎成了一個零度角,頭幾乎觸到了地上。”賞析劃線句表達效果——應該答出本句話所運用的夸張修辭;生動形象寫出父親彎腰下去的艱難;表現出父親為生活所迫的無奈、辛酸、屈辱、隱忍,極富感染力。
角色轉換,出得真題始為高
問題是思維的向導,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鼓勵他們大膽提問。同時引導他們由提一些不著邊際、雞毛蒜皮的問題過渡到圍繞文章主要內容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有了問題,學生自然會急于尋求答案,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探求真知的積極性。對于問題,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馬上進入討論,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閱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當然,由于學生的個性特征、情感體驗、家庭社會背景不同,對同一事物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能夠盡情發表自己的想法。
以讀促寫,特點總結助作文
許多優秀課外閱讀材料短小精悍,寫作特點突出,易于學習領會和模仿借鑒,是極鮮活的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優秀范文。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這一教學資源,適時指導學生寫作,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這一環節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素養水平與教學理念。
如受《珍珠鳥》結尾“信賴往往創造美好境界”啟發,可以提煉形成“記敘文結尾深化主旨”的技法;受《想起了爸爸》布局謀篇啟發,可以提煉形成“雙線結構,主輔交織”的技法;受《老墻的記憶》抒情方式啟發,可以提煉形成“以物為線,借物抒情”的技法等。
在傳授這些技法時,教師要時刻秉承“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育理念,不斷地適時地激發學生換位思考,比如“如果讓你寫,你會怎么寫?差距在哪?作者又是怎么做到的?對你有什么啟發”,之后再“授之以漁”,學生的感受和收獲才會更大些。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學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需要追求有個性、有見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此活躍記敘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氛圍,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使學生由被動閱讀變為主動閱讀。合理選擇記敘文閱讀教學方式是提升中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需要“授之以漁”,教授給學生閱讀記敘文的方法,讓其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參與閱讀活動,切勿越俎代庖。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三十五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