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然
歷史學科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是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主體,注重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這就說明歷史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為此,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展開了基于歷史學科本質的史料探究性感知學習方式的研究,以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發現問題
在研究伊始,筆者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課堂觀察等方式發現學生原有的歷史學習方式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為了解決學生學習方式存在的問題,決定就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進行研究。
由于學習方式本身沒有優劣之分,所以學習方式的變革不意味著完全摒棄傳統的講授性教學,這過于忽略人的主觀能動性。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學生為主體要求我們關注學生的需求,學生的興趣點、發展點又在哪里。所以,對于此次研究,筆者首先做了一系列準備。
研究的前期準備
明確歷史學科的本質和什么是學習方式? 由于歷史學科的本質特點就是用史實說話,以史料為依據的研究。因此,針對舊有學習方式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成立了歷史學習方式變革研究小組,通過查閱資料,明確了學習方式的含義,即學習者在學習中所運用的作用于學習內容的學習活動的類型和方式。
確立本學科的研究主題? 由于以往學生的學習方式大多是被動地接受,學生學起來沒有興趣,教師教起來也感覺很累。為了改變這種舊有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適切性,筆者確立了“史料探究性感知學習方式”進行研究。
確定研究班級? 為了科學有效地進行本次研究,筆者根據自己授課班級的數量分別設立了實驗班和對比班。例如,初一年級兩個班,1班就是此次研究的實驗班,2班則是對比班。
研究的具體環節
教師在課前的準備? 在上課前,筆者將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對問卷調查的分析,了解學生基礎,確立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進行史料搜集,制作成演示文稿的形式,上課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展示給學生。
學生方面,制定學生學習的導學案,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相關基礎知識,發現問題,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學生在課前的準備? 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各小組搜集相關歷史資料,增強其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課堂環節? 一是激趣展標,導入新課。在新授前,筆者會通過創設情境,設計啟發性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令其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自然地導入新課學習。二是合作解疑,交流展示。本環節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全員參與課堂;同時交流展示環節也給學生創設學習交流的平臺,有利于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體驗性、實效性。三是梳理歸納,達標測評。學生通過回顧板書的思維導圖,對本課知識脈絡進行梳理,搭建知識網絡,構建知識體系,達到迅速識記的目的,感受成功之愉悅。通過運用學案進行檢測,完成對本課基礎知識的掌握。知識檢測可以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評價、矯正,同時向教師反饋教學效果,以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總之,通過完成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量規,既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時效性,又可以使教師掌握學生學習規律的適切程度,以達到互相改進共同學習的目的。
聽課、評課等研究階段
通過互相聽評課,筆者對其他學科有效的學習方式進行了了解,對于優秀的案例進行提煉、總結、積累,試圖對本學科的研究進行改進,以增強教學有效性,真正的提高學生學習適切性。
初步的效果和發現的問題
研究的初步效果? 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筆者再次對于學習方式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從這次調查的結果看來,學生對于這種“史料探究性感知學習方式”有了一定的接受度,從而提高了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通過質量檢測的成績匯總分析,筆者發現學生的成績有了一定的變化。其中以中等生的變化最為明顯,有了顯著的提升。
研究中發現的問題? 在研究過程中,筆者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如何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面對學困生,筆者努力為其尋找最適合他的學習方式,并在課堂上給予鼓勵,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困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令其產生一種渴望和大家一起學習的心理。
當然,史料是歷史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歷史教學要做到言之有據,就必須從史料出發,學習歷史要求對史料的研究只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才能真正認識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這要求在歷史教學中,必須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去分析、研究歷史材料,剖析教材的具體內容,強化史、論結合的教學。當學生能自覺地、經常地和有針對性地把具體史料的學習與歷史理論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就能感受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帶來的成功之愉悅。從而體驗到歷史課的真正魅力,提高學習歷史的內在興趣,真正地提高了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
(作者單位:北京市育才學校通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