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斌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化水平也不斷提升,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城市出現極端天氣和內澇災害的概率也大幅度增加,對人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產生極大的威脅。城市建設期間,有關部門沒有充分重視自然環境保護工作,導致原有的城市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城市水土結構損壞嚴重,導致城市出現水土流失問題,降低城市生態安全等級。
關鍵詞:城市水土保持;問題;對策
當前,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基礎設施開發項目內容逐漸增多,對城市地表植被、地貌、飲用水等造成了不利影響,城市當中的水土流失危害逐漸顯現,嚴重威脅城市經濟發展及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論文分析了城市建設過程中水土流失的危害,闡述了城市建設與水土保持建設的關系思路構架實踐。
1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和相關危害
1.1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城市水土流失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其中,人為因素是主要原因。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使得基礎設施服務也逐漸完善,但是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原有的水土保持設施產生破壞。有的施工方甚至完全拆除原有水土保持設施,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暴雨等極端天氣,必然會沖走表面松散土體,產生水土流失現象。
1.2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1)生態環境質量差
城市在建設的過程中存在毀林、炸山取石等行為,這造成丘陵山體破碎,城市原始風貌不復存在,破壞城市面貌的同時,環境自凈的調節能力嚴重下降,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急劇下降;生態環境質量又直接制約著城市投資環境,制約著城市經濟的發展,造成城市建設工作不斷遲滯。
(2)水體污染嚴重
水土流失造成表層土進入水體,土壤養分會嚴重流失,各種混合著污染物的土壤會進入水體,造成水體面源污染,相較于水源點的污染,水體面源的污染治理難度更大。有數據表明,城市河流水質在汛期污染最為嚴重,會顯著高于非汛期的河流水質污染,充分表明水土流失所造成的面源污染會對水質產生較大影響。
(3)影響城市排水防洪
城市排水防洪能力受城市水土系統的影響,水土流失造成城市排水防洪能力下降的情況非常顯著。水土流失造成城市水系中的水庫淤積、排水通道堵塞、江河湖庫抗洪能力降低,在汛期可能出現洪水出槽、城市內澇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城市日常運營,還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4)我國水土保持監測專業從事人員數量較少
在水土保持監測中,需要有大量專業人員進行專業的監測和監督,人員各司其職,這才會形成一個水土保持監測的一個完整的流程鏈。而在我國,水土保持監測專業性從事人員相對較少,同一專業監測人員需要同時做多件繁復事務,導致減少了水土保持監測的注意力和時間,降低效率的同時也很有可能增加在監測中犯錯的風險。
2解決城市水土流失問題的措施
2.1做好水土保持規劃
水土資源的有力保護能夠提升環境質量,降低城市災害發生概率。通過建立城市建設與水土保持的良好關系,形成更為和諧的人與環境的關系,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規模和用地情況,科學利用水土資源,以調查評價水土資源為基礎,編制更為合理的水土保持規劃,將水土保持規劃納入整個城市建設的整體規劃體系中,并強調其重要作用,對規劃過程中劃分的城市水土保持重點區域,要加強監督監管,做好區域管理。
2.2加大在水土保持監測中的科研力度,及時更新監測設備
在我國的水土保持監測機構內,都應建立一個專門的科研小組,聘用具有專業資格的監測人員,科研小組用于研發和改進監測技術,盡量讓儀器在精確收集數據資料的同時,要能有效的縮短監測時間,提高監測效率。同時要及時的對監測設備儀器進行定期維修和更新,保證監測設備在監測過程中能夠穩定有序的進行工作,加強風險意識,對于意外發生的儀器失靈問題要提前做好風險方案,靈活解決處理。
2.3采取種植植被的措施
種植植被不管在任何地區都有顯著的防風固沙、水土保持作用,尤其是在深圳這樣降水量豐富的地區,如果能夠廣泛地推進種植植被的舉措,必然能夠為其起到不容小覷的涵養水源的作用,并且在調節當地濕熱氣候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為居民創造更為優越的生態居住環境。而在進行植被種植工作之前,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考察當地已有的植被類型,并充分了解的氣候條件所適合栽種的植被,進而才能展開這項工作。
2.4建立城市雨水收集系統
城市開發建設使得水土流失加大,土壤肥力逐漸降低,嚴重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尤其在雨季,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內澇,對城市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產生極大破壞。城市規劃建設期間,需要重視雨水收集系統的設計和規劃,利用主體工程永久占地區、辦公生活區、道路硬化的空曠路面、地面、屋面、坡面等收集雨水,減少雨水流入地下的量。設置適合的徑流收集面和雨水輸送系統,利用集流面、水溝管以及輸水管進行雨水的排泄,避免雨水匯集在城市內部而對城市正常生產活動帶來影響。
2.5協調生態經濟發展關系
對于城市及其周邊的陡坡地,是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關鍵,要遵循以生態保護為主的基本原則,根據具體情況分別處置,可以用來建設水土保持林灌草的生態保護用地,用于建設水保林、生態林,在一定時限內不以任何方式進行采伐。
2.6加強機構之間配合,做好監督工作
我國水土保持監測機構應加強機構內部之間的配合,做好相應監督工作。內部分工不同崗位之間應多進行溝通和交流,多多進行討論,將不錯的點子收集起來進行市場評估調查,看能否借此加強對水土流失的治理。
2.7城市防洪體系
以生態治河的原則為指導,實施多種因素相互協調的河道生態修復工程,讓河流融入城市,讓城市貼近水系,完善城市內部防洪工程體制,提高城市防洪標準,尤其是重點做好城市河段治理工作,大力開展防洪堤的修建和河道清淤疏浚工作,使洪水能夠通過河道自然流入下游,避免洪水對城市造成危害。
3結束語
城市建設過程中水土流失是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獲取城市發展、生存的權利,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采取措施,調整人、環境、發展三者之間的關系,在推動城市建設過程中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建設體系,根治危害,呼吁整個社會都來關心城市發展的關鍵環節,努力建設良好的新型城市體系。
參考文獻:
[1]陳茸,段利鵬.城市水土保持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吉林農業,2018(13):50-51.
[2]王秋艷.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面臨的問題及改善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5).
(作者單位: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