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令嵐


摘要:隨著起重機研究技術逐漸成熟,起重機的應用效率也逐漸提升,其起重作業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可以對重量更大的貨物進行裝載與運輸。然而在起重機的實際應用環節中,常常會出現一些故障情況,結合工作實踐中的大量案例進行研究分析,得出了大車啃軌現象的產生主要原因,本文將逐一論述。
關鍵詞:起重機;啃軌;問題
一、起重機概述
起重機是一種用吊鉤或其他取物裝置吊掛重物,在空間進行升降與運移等循環性作業的機械。它有很多分類,如吊車、塔吊、天車、行車等。按結構可將起重機分為橋架型起重機、纜索型起重機和臂架型起重機三大類,按取物裝置可將起重機分為吊鉤起重機、抓斗起重機、電磁起重機等15類,按照移動方式可將起重機分為固定式起重機、爬升式起重機、便移式起重機、徑向回轉起重機、行走式起重機五大類,按照驅動方式可將起重機分為手動起重機、電動起重機、液壓起重機三類。還有按照回轉能力、支承方式、操作方式等來分類的。
二、車輪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問題分析
結構不標準和安裝不規范是車輪導致大車啃軌的主要原因:
首先,橋式起重機大車車輪在制造過程中容易出現產品參數規格不統一、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使用過程中也會產生磨損,進而造成兩邊車輪不能同步運轉,導致啃軌。其次,在大車組裝時,如果四個車輪無法在一個標準矩形的框架內,也會導致啃軌。圖1所示為四種典型情況,其中圖1a中四個車輪組成平行四邊形,且對角線D1與D2長度不相等,此時啃軌現象將發生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上;圖1b中四個車輪組成梯形,此時啃軌現象發生在軸線上;圖1c中一個車輪存在水平偏差,容易導致一側車輪啃軌;圖1d中兩個車輪存在水平偏差,容易導致兩側車輪均出現啃軌。
(二)改進措施
在檢查車輪時,需觀察外觀有無裂紋、踏面剝落、壓陷等。如果輪緣的厚度磨損≤5%,踏面磨損≤1.5%,踏面無麻點,則車輪符合使用標準。在整修車輪時,如果兩個主動輪直徑差超過其直徑的0.2 mm,被動輪超過0.5 mm,則需將車輪重新加工,使之達到同一尺寸,且主動輪與被動輪的直徑差不能超過3 mm。在車輪安裝過程中,要使用精密測量工具多次測量,不斷矯正車輪位置,避免產生偏差。
三、車軌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問題分析
鋪設不規范或軌距不標準是車軌造成啃軌現象的重要原因,主要體現在:
(1)由于地形原因,車軌鋪設過于彎曲,容易造成啃軌;(2)當兩條車軌不在同一水平線上,高度差超過45mm時,大車車體容易傾斜,造成啃軌;(3)當兩條車軌不夠平行,各線段不相適宜時,容易造成啃軌;(4)當車軌鋪設地基不夠堅實,大車載重導致車軌下陷時,容易造成啃軌。
(二)改進措施
在檢查車軌時,需要借助精密測繪工具測量車軌的水平度、直線度、踏面垂直度、軌距,以及螺栓的緊固程度,并與標準參數進行對比,直至調整合格。若需在軌道接頭處進行焊接,焊條、焊縫等應嚴格符合材質及焊接質量要求,接頭左、右、上三面偏差均不能大于1 mm,接頭間隙不能大于2 mm。
四、橋架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問題分析
如果橋式起重機的橋架發生了變形,則起重機端梁會逐步彎曲,或促使車輪車軌接觸面的中心線與地面鉛垂線不再重合,從而容易導致大車車體和車輪向某一方向傾斜,造成啃軌。這種情況在起重機受到載荷時將更加嚴重。
(二)改進措施
起重機橋架變形問題一般不易肉眼觀察,需借助一些精密的測繪工具檢查。當橋架出現變形時,可采用火焰烘烤的方式矯正橋架結構,火焰烘烤有兩種模式:對稱加熱(圖2a)和局部加熱(圖2b)。另外,還可通過調整大車車輪的位置來矯正橋架,避免了直接整修主梁,節省了工藝成本。
五、驅動系統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問題分析
如果橋式起重機傳動系統的齒輪間隙不等,或軸鍵松動,也會導致車輪不能同步運轉,從而造成啃軌。當大車的兩個車輪由兩個驅動系統各自驅動時,如果相關元器件(如電動機、制動器等)的參數差距過大,則驅動系統制動力矩不協調,從而驅使大車車體傾斜,造成啃軌。
(二)改進措施
根據問題分析,改進措施有二:
(1)在使用起重機大車前,首先需檢查傳動系統和驅動系統的元器件健康狀況,尤其是重點檢查傳動齒輪間隙和相關零件的松緊程度。
(2)針對雙驅動系統的起重機,應重點檢查和校準兩個驅動系統的電動機轉速,以及兩個制動器的松緊程度。還要檢查減速器、聯軸器齒輪等零件的磨損情況,維修時必須保持兩個系統同步更新。
六、結束語
總之,“啃軌”是起重機工作中常見的現象,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和總結,不斷提升技術水平,能夠有效減少起重機出現啃軌現象的概率,進而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和保證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王冠.關于起重機檢驗中“啃軌~問題的探究[J].科技風,2013(11):25-25,29.
[2]劉愛國.解析起重機檢驗中“啃軌~問題[J].機電技術,2014(3):119-121.
[3]賴蘊輝.對起重機檢驗中“啃軌~問題的幾點探討[J].裝備制造技術,2016(6):258-259.
(作者單位: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宿遷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