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梅
【摘要】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發展進入不穩定階段,容易被自身及外界因素影響,產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不利影響。本文分析了逆反心理的表現及產生原因,提出了相關措施。
【關鍵詞】 中學生 逆反心理 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087-01
0
逆反心理具有盲目性、感應性、自發性、可變性的特征,包括困惑型逆反心理、自負型逆反心理、受挫型逆反心理、失落型逆反心理等,需要教育工作者對癥下藥,實現家校聯合,共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心態。
一、逆反心理的表現
(一)情緒方面
與普通學生相比,存在逆反心理的學生性格更為孤僻,不善言辭,更不愿意主動與他人溝通,難以融入集體,與同學開展合作學習。這類學生情緒起伏大、沖動、易怒,容易因而簡單的小事與他人發生口角,產生沖突。同時,逆反期的學生更為敏感,情感脆弱,抗壓能力較弱。
(二)行為方面
逆反期學生的顯著特征就是對家長和教師的教誨置之不理、不聞不問,甚至產生厭煩的神態,做出阻止他人說話、交談中離場的行為。同時,受逆反心理影響,學生會隱藏心事,不愿意表達與透露。在校期間,逆反心理強的學生甚至會應付作業、公然反抗禁令,頂撞教師,與同學打架。
(三)認知方面
逆反期的學生追求主觀意識,課外獲得完全自由,其認知通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全面性。片面性的認知,使得學生看待事物、分析問題都不夠客觀,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做出不良舉動。且認知不足也會導致學生對家長和教師的意見相左,認為后者的教誨是不尊重、不理解自己的表現。
二、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
(一)主觀原因
1.中學生的心理發展不成熟。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相對稚嫩,中學生通常害怕失敗,受挫后無法保持平常心。中學生的思考方式帶有濃郁的主觀色彩,不夠理性,且自我控制能力差,為了張揚個性,采取偏激的方式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
2.自我意識與成人感影響。初中階段,學生的成人感會逐漸建立起來,自我意識萌發,強烈渴望獨立,希望擺脫約束,獲得更多的自由。但是客觀條件往往限制了其主觀意識的發展,這樣的矛盾之下,學生易產生逆反心理。
3.好奇心強烈。中學生的求知欲旺盛,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樣的心理會促使其探索更多未知的事物,這其中也包括家長和教師反對其接觸的不良事物。但好奇心的驅使下,越是禁止,就越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二)客觀原因
1.客觀環境的影響。信息化時代,不但社會環境更為開放,網絡環境也更加自由化,各種思潮通過互聯網傳播至學生群體,其中的不健康信息難以影響學生的思想,使之偏離道德準則,標新立異。
2.學校教育存在不足。教育方式不合理、教育方法陳舊、教育形式單一,都會扼殺學生的天性。同時,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綜合素質不高,也難以讓學生對其產生信任,教學中教師未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進行有效溝通,都會導致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問題。
3.家庭教育缺失。家長對學生的影響極大,除了遺傳因素,家長的言傳身教更是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學生的逆反心理與家長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有直接關系,過分溺愛、打罵、缺少陪伴等,都會造成孩子的人格缺陷。有些家長一味要求成績,忽視了對孩子真實訴求的關注,必然導致與孩子之間的矛盾逐漸加深。
三、應對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措施
(一)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
教師和家長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首先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全面了解自己,客觀地認識自己,從而明確是非對錯。其次,教師和家長要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鼓勵,放大學生的優點,對學生予以肯定,讓學生獲得更多認同感,從而建立起自我完善的信心。另外,教師和家長還應與學生多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心理疑問,指導學生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如聽音樂、運動等合理發泄方式。
(二)改進教育工作質量
1.提高教育者素養。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一方面,教師要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豐富知識儲備,讓學生在學術上看到教師的專業性,更加敬重教師,尊重教師的工作。另一方面,教師更要提升道德水平,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并在教學工作中投入情感,在熱愛事業的同時關愛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2.革新教育方法。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導地位,采取新課程改革下的創新型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合作教學、探究性教學等,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融入集體,感受到學生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三)優化家庭環境
除了校園的文化環境,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同樣重大。家長要配合教師工作,進行協同教育。首先要明確對學生的評判標準,更關注其人格與能力。其次,要多加溝通,學習溝通技巧,對孩子施以適時地心理疏導。另外,家長要帶領孩子參與社會實踐,增加孩子的閱歷,培養其判斷能力,同時讓孩子放松身心,消除不良情緒。
結束語
學生出于對自我實際需要的追求,會對不相符的客觀要素產生排斥情緒。針對學生的逆反心理,教育工作者需要聯合家長,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幫助學生走出困境,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
[ 參 考 文 獻 ]
[1]王琴.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以及對策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8):144-145.
[2]王璐.試論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逆反心理成因及解決對策[J].教師,2017(26):24-25.
[3]張嘯鵬,王紅麗.甘肅省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當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甘肅高師學報,2017,22(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