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春蘭
【摘要】 小學生是塑造良好性格的最佳時期,良好的性格有利于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在這培養的過程中,小學生難免會出現種種心理障礙,激勵教育就是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靈丹妙藥,在這種教育活動的影響下,不良性格將會得到克服,良好的性格將會得到塑造,學生身心將會全面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 激勵教育 性格 心理障礙
【中圖分類號】 G62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091-01
0
激勵,就是給學生輸入一個信息,激發其內在驅動力。激勵使人精神振奮,心態良好;使人消除心理障礙,輕裝上陣;使人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增強信心,是人們發奮上進的靈丹妙藥。
激勵教育是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減少心理障礙的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有人曾對小學生的作業做過調查,結果,發現受到激勵后的學生的作業改進者高達90%,退步者僅為0.5%;而受到公開諷刺后,改進者僅為12%,退步者為68%。這些無不說明激勵比諷刺的作用較大。
激勵的過程是以未能獲得滿足的需求開始,以需求得到滿足而告終。人的需求是不斷產生的,舊的需求滿足了,新的需求又會出現,所以,只要需求不停止,激勵就無所不需。但班級與班級、學生與學生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這就決定了我們對學生的激勵要因人而異。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培養健康心理,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學習態度不良的學生需要激勵
學習態度不良的學生,無遠大的目標,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上進心,學習態度得過且過,沒有主動性學習的愿望。也有極少數學生是因為某種特殊的愛好,迷上了某種活動而無暇顧及學習,這樣的學生要激勵。對這類學生的教育,要從他們的興趣、特長入手,讓其在班中發揮作用,提高他們在同學中的威信,使其看到自己的優勢,激發其將學習趕上去的信心,變消極心態為積極上進的心態。針對這類學生的實際情況,可選用下面兩種方法去激勵:
1.榜樣激勵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革命前輩、少年英雄、模范等人物,在學生心目中具有極高的威信和很強的感染力。小學生的模仿性強,易受暗示,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跡對小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的思想起到啟動、控制、調整、矯正的作用。
2.興趣遷移法。對沉迷于某種活動而造成無心學習、成績下降的學生,進行激勵教育,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少年兒童缺乏學習動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學習無興趣時,可以把他對其它活動的興趣遷移過來,使之對學習產生興趣。如,班級可以為這些學生舉辦特長生作品展(如手工制作)讓那些學習成績不佳,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提供展示其才能的機會,使這樣的作品展成功展出轉變為激發其良好學習動機的“契機”。再如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差,但勞動(打掃衛生、擦桌子等)卻很捧,這時,就可以委以他諸如“勞動委員”、“值日組長”的重任,把他們安排在小干部之列,使其覺得“我也行”。誠然,這是在經過不斷的教育后,不知不覺地把他們的不同的興趣引導到學習方面來,實現興趣遷移的目的。
二、缺乏良好性格的學生需要激勵
這類學生成績不良的原因,一是由于學習信心不足;二是沒有堅強的意志;三是缺少耐性;四是自控力不夠。由于他們大多都對課程中某些知識或技能掌握不好,成績跟不上,從而喪失了信心,久而久之,形成了自信心不足的性格特點。
對這類學生要加強其意志的自我鍛煉,幫助其正確分析、評價自己,從點滴小事上嚴格要求自己;教育其做事要有始有終,勇于進取,樹立堅定的學習信心。
事實上,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存在,自身的價值得到承認,但獎狀、喜報似乎只是優等生的專利品,往往與學業差的學生無緣。其實,每個學生的起點、條件、環境千差萬別。我們不應用一桿尺去衡量、評價所有的學生。只有這樣,學業后進的學生才能在別的同學面前抬起頭來,才會感到前面有燦爛的陽光。
三、受不良環境影響的學生也需要激勵
對這類學生的教育,不能光靠班主任,而要調動一切的力量去教育。學校、家庭、社會三者都要形成合力,尤其是家長更應肩負起重大的教育責任。
在教育中,可以用家長會激勵法去教育。如在家長會上讓學生做匯報演出,把班上的好人好事,進步學生的事跡、班隊活動教育的成果,家長教育子女的成功經驗編成豐富多彩的節目,演給家長看,加強三方面的溝通,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要求,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學習家庭教育的方法,以便配合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工作。也可以用期望激勵法去教育。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抱有希望,可以推動學生朝著期望的方向發展。教師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可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選擇適當的時機,用語言、眼神、手勢、動作、批語等方式把期望的信息傳遞給學生,使之明白教師的一片苦心。
四、先天缺陷的學生更需要激勵
這類學生成績不良是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智能落伍造成的。對這類學生應該注意從生活、精神上關愛他們,使其有健康心態,消除自卑心理,不斷喚醒其對未來的向往和憧憬他們正等待著激勵。
針對這類學生的情況,激勵時要采用愛心激勵法。在愛心激勵方面,把其座位安排在近講臺處,安排一名學習成績好又能樂于助人的同學與其同桌,在外出學習活動、乘車等盡量優先照顧;在其身體不適,不能回校上課時,師生慰問鼓勵其向英雄學習,身殘志堅,自立自強,做到每天進步一點點,不負眾望。
總之,在實施激勵教育時,應遵循主體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等原則,因人而異,采取相應的激勵方法,消除學生心靈深處的障礙,為形成良好的積極心態搭建一個平臺,有效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全面提高素質,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 參 考 文 獻 ]
[1]《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4年).
[2]《山西教育》(2014年).
[3]《用“珍珠—項鏈法”構建文化育人的現代學校》李東生著.
[4]《中國教育學刊》李明漢(2003年).
[5]《教書育人》韋桂美(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