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邱雪 張雅鑫
摘 要:目前,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斷上升,政府也開始高度重視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即使如此,仍然具有很多債務風險。想要改變這種局面,促進國家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就必須實PPP模式。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就是該模式的特征和優勢,并且將其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保證發揮出該模式的最佳功能。
關鍵詞:地方政府;債務風險;PPP 融資
經濟水平上升的同時,債務風險也隨之產生,這種情況會對國家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地方政府希望能夠采取合理的方法來應對債務,制定的投資計劃都超過了18億,但是這也使得地方債務變得更加嚴重[1]。
一、PPP 融資的概念
PPP 融資(public - private - partnership)的具體含義指的就是私人部門和公公部門兩者之間進行緊密的合作和協調,共同完成某個項目或者任務,并共同從中獲得利益,與此同時,他們也需要共同承擔責任和風險[2]。對于地方政府而言,使用這種模式可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債務風險,并且進一步促進我國城鎮化的發展速度。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模式,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在項目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項目發展前期,私人部門需要更多的投入,以此來確保雙方達成長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目標[3]。
二、PPP 融資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優點
根據相關數據結果來看,在2013年6月月底,負有有償義務債務的地方政府數量已經達到了11億,一年之后,有償債務的比例已經高達20%,由此可見。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必須盡快找到最可行的方法來降低出現債務的風險。而PPP模式就是一種非常可行的方法,因為使用該模式需要切實發揮政府的作用,而且其功能更加多樣,不僅如此,私人部門也能夠和政府之間緊密合作,共同協商,雙方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將各自的功能都充分發揮出來,使得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得以實現。在建設項目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都需要發揮出他們的作用,共同承擔風險且獲得理想的收益[4]。
在對西方很多發達國家進行分析之后發現,對于一些大型項目來說,比如,供電,地鐵,水務等等,建設周期較長而且費用較大,非常適合使用PPP模式,在此過程中,政府可以發揮監督管理作用,私人部門可以投入大部分資本,對于雙方都有利可圖。但是,對于私人部門來說,他們需要實現長期發展目標,所以必須具備良好的管理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PPP項目私人部門都擁有很多項目結合體,他們有豐富的經驗而且能力較高。
但是,該模式也有很多風險,比如,政策風險,市場風險等等,因此,實行該模式也需要提前進行詳細的分析,推動項目順利完成。
三、地方債務風險化解中 PPP 融資方法的應用
根據有關報告信息來看,目前我國政府雖然總體負債狀況較為樂觀,但是還是具有很大的風險性,而且負債率比較高。PPP模式強調政府和私人部門之間共同合作,所以,它通常也被人們叫做公私合營模式。這種模式不僅僅能夠讓私人部門獲得理想的經濟收益,而且政府也可以進一步降低自身的債務風險。使用該模式的項目通常規模較大,耗資較多,所以全部費用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核和批準,保證項目有利可圖。無論是設備需求,還是投資融資,PPP模式都要求私人部門和政府部門的共同參與。對于地方政府來說,這種模式可以幫助政府節省財力,提高效率,對于私人部門來說,他們也可以獲得理想的收益。跟其他的方法相比較而言,PPP 模式具有明顯的優勢,即政府和私人部門共同承擔風險,共同分享利益,降低項目的債務風險。[5]
四、PPP 融資方式的創新
(一)借助中央的力量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最為普遍的一種風險就是金融風險。政府一般會借助中央的力量來推動項目的運營,解決風險。根據現階段我國PPP模式的使用來看,共享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很多潛在風險的出現概率較大,給該模式的實際應用造成了巨大的風險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就必須充分發揮中央的作用,完善優化融資體系和相關制度,將影響降到最小。
(二)考慮市場變化情況
要充分發揮出PPP模式的作用,就必須提前對市場做好仔細的調查和分析,找準投資目標。之所以這樣做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市場在不斷的產生各種各樣的變化,所以政府必須事先對其進行調查,掌握市場發展的具體情況。此外,還要考慮項目的費用,否則,雙方利益都會受到損失。在我國實行該模式的時候,必須充分結合國家發展的具體情況,保證項目的利益最大化。
(三)完善優化政策法律
影響市場發生變化的因素有很多,政策法律是其中一項。為了良好的應對政策法律給市場所產生的風險,政府就必須保證政策法律具有連貫性,同時還必須根據風險情況制定合理的補償措施,不斷完善相關法律體系以及政策法規,增強對民間資本參加PPP模式的吸引力。
五、結語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 PPP 融資方式,包括其主要特征以及優點,同時研究了我國現階段該模式的使用狀況,并提出針對性的創新措施,希望這些措施能夠有效的促進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幫助政府更好的降低債務風險。
參考文獻
[1]黃旻雁.PPP 模式:探索適度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新路徑[J].經濟研究導刊,2014,35:201 - 203.
[2]王韜.PPP 融資模式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中的作用及風險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3:335 - 336 + 339.
[3]朱新現.新型城鎮化融資方式的轉變———從土地財政到 PPP 模式[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03:23 - 29.
[4]吉富星.我國 PPP 模式的政府性債務與預算機制研究[J].稅務與經濟,2015,04:6 - 11.
[5]鄧雄.PPP 模式如何吸引外部資金的思考[J]. 新金融,2015,07:43 -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