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摘 要: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周圍環境,周圍的環境也時刻影響著人類的生活。都說“環保教育從孩子抓起”,及時地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可以幫助他們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懂得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地球、也是保護人類自己。作為幼兒園教師,將“環保教育”納入幼兒園教育、教學和生活,從小啟蒙幼兒的環保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保護和改善環境的活動,喚醒孩子內心的環保意識。
關鍵詞:自然、環境、綠色、教育
瑞典教育家愛倫·凱指出: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因此優美的自然環境也成為幼兒的成長教育的主要因素。
但是由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變得日益嚴重,倘若幼兒生活在果皮滿地,到處是臟水、垃圾的幼兒園,看見我們隨便踐踏青草,試想,孩子長大了又怎會成為一個愛護自然,愛護環境的人呢?因此,想讓幼兒在美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首當其沖須優化環境。
一、營造“自然”環境,力創綠色家園
1、充分利用園內自然角落,創造自然環保的游戲環境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 為了讓孩子們在自然的環境中進行創作,在自然的環境中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幼兒園充分利用竹、木、草、石等自然環保材料搭建了“別出心裁”“精雕細琢”“布言織語”“水墨丹青”“木工世界”等創意活動區,不同區域既分隔也相連,讓孩子們伴隨著鳥語花香,在草木蔥郁,微風輕拂的戶外自然環境中自由觀察、自由想象,在自然中進行天馬行空的自由創作。
2、合理利用戶外場地角落,打造有趣的體育游戲場所
幼兒園利用戶外游戲場地的各個角落,利用竹竿、竹筐、竹篩等自然環保材料,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戶外游戲材料并創設了多種游戲區域。例如,利用墻邊角落創設了材料豐富的“小小神投手”投擲區;利用木梯、木板、繩子等搭建了具有挑戰性的攀爬區、鉆爬區、彈跳區、跨跳區;依附大門走廊創設了游戲材料豐富的“傳統游戲區”;沿著幼兒園大型玩具和紫藤長廊創設的“螞蟻搬家”運糧區;依附廚房旁小花園創設的“戰地聯盟”野戰區等。各處有趣的游戲區讓幼兒在幼兒園戶外場地的各個角落都能得到發展,快樂游戲。
二、開展“實踐”體驗,強化綠色情感
教育只有轉化幼兒的內在需求,才能外化為具體的行為,而實踐體驗是實現這一轉變的重要環節,因此,在環境教育中,開展了“垃圾分類比賽活動”、“全園大掃除活動”、“節能減排行動”、“資料回收利用”、“環保教玩具制作比賽”、“環保小記者”、“植樹節”等豐富多樣的活動,不斷強化學生的綠色情感體會,逐漸培養幼兒愛護家園、保護地球、關愛生命、節約能源、尊重自然的環境意識,以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生活習慣,使幼兒能從游戲中體驗環保樂趣、培養環保意識、感受大美自然。
1、開展垃圾分類比賽活動
為了考驗孩子們是否已將環保意識落實到行動中,幼兒園開展了“我把垃圾分類放”的活動。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布置臟、亂、差的操場,通過讓幼兒撿拾垃圾后,在對比中發現干凈整潔的美;第二環節,戶外活動時孩子們能夠主動發現并拾起垃圾扔進垃圾桶里;第三個環節,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進行垃圾分類。
活動中孩子們積極地拾撿垃圾并扔進垃圾桶,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次活動不僅提升了幼兒不亂扔垃圾的意識,更初步學習了垃圾的分類投放,使得幼兒園的教師、幼兒在保護環境的道路上邁出了小而堅實的一步。勿以善小而不為,別看撿垃圾是個非常小的動作,可是對孩子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此,想讓孩子從小熱愛環境,就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自覺維護公共衛生的良好習慣。家長更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2、開展“清潔環境我最棒,愛護環境我最行”全園大掃除活動
為了讓幼兒園的環境更加漂亮整潔,同時,培養孩子愛護環境的意識,我園每周一進行全園大掃除活動。活動時,班級老師帶領著孩子們一起勞作,并進行了簡要的分工。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勞作著,有的高興地交談,有的獨自哼著小曲。校園里,無不奔跑著孩子們愉快而忙碌的身影。
全園大掃除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這種大集體的活動更能讓孩子在群體的交流與分工中體會勞動的快樂,從而有助于孩子環保意識的培養。相信在不斷的堅持中,孩子們也能更加健康樂觀地成長!
3、開展資源回收利用活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垃圾排放量與日俱增,對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學校,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如廢紙,塑料,廢電池,果皮等,這些垃圾絕大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資源。以前開展春游活動或大型活動,孩子們總是把吃完的垃圾袋子、果皮紙屑亂扔一地,自從幼兒園開展了環保教育活動后,每逢開展春游活動,孩子們都能把吃剩的果核、飲料瓶裝入自帶的垃圾袋中,讓這些垃圾變廢為寶。
在環境創設中,我們可以變廢為寶,用各種盒子制成物品收集箱,讓各種廢舊物品都有自己的家。用各種泡沫和海綿制作“蛋糕”,“面包”和“小籠包子”,“麻辣串”等放在區角中,讓幼兒在美食城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把報紙裝飾成衣服,讓幼兒表演環保時裝秀;用廢舊尼龍袋布置成環保站,既可裝飾墻面,又可作為別致的垃圾袋。這些豐富的活動材料,既美化了環境,又讓幼兒深刻體會到只要多動腦筋,就能變廢為寶,從而享受到創造的樂趣,并逐步提高環保意識。
4、開展親子手工制作比賽活動
為了進一步增強親子間的互動性與合作性;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創造力及想象力;并且激發幼兒制作的興趣和嘗試探索的欲望,懂得“廢物利用”的價值,使每個幼兒的個性品質得到良好的發展。我園每年會開展主題為“創意無限,綠色環保”的親子手工制作比賽活動。家長和孩子用撲克牌制作的花籃、用塑料瓶子制作的筆筒、用紙盒和光盤制作的時鐘、用塑料瓶子制作的飛機等等。通過親子制作,不僅讓孩子感受家庭的合作樂趣,增進親子感情。而且廢物利用,培養了家長和幼兒的環保意識,構建家園和諧環境。
5、環保小記者走進社區活動
為了加大對家庭、社區的環保輻射作用,我園環保小記者和環保志愿者集隊走進社區宣傳環保。在行動中環保小衛士積極地發放環保宣傳資料,呼吁大家不要亂扔垃圾,要保護地球;環保小衛士和志愿者幫助環保工人清理垃圾;聽環保工人講講每天怎樣辛勤地工作;孩子們為環保工人捶捶背,對他們說:辛苦了!這些舉動,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6、開展植樹節活動
為了從小培養幼兒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為了進一步了解樹木的作用,我園每年3月會開展植樹節活動。通過植樹節的活動,進一步激發孩子們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將環保的種子播撒在每一位孩子的心中。也將環保意識逐步滲透到家庭、輻射到社會,而我們的家長們也通過和孩子的共同體驗更加的關注綠化、環保的問題。
結束語:總之,環境教育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我們將緊跟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一如既往地以滿腔的熱忱吹起“綠色的旋律”、奏響“綠色的樂章,為幼兒健康、和諧、全面的成長創造一個綠色的家園!
參考文獻:
1、《幼兒園工作規程》2016年版;
2、《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王磊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5 出版;
3、《遠離垃圾與白色污染》崔峰濤主編,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4出版
4、《綠色生活》作者是坦尼婭·哈,新華出版社出版,200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