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輝?李曉霞
【摘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通過尊重學生個性、教學情景化,滲透文化,和情感的熏陶的方式。因此,本文筆者從這四個方面出發,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思想品質和文化品格。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景輝,李曉霞,寧夏銀川市第六中學。
一、閱讀教學時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一直受到強烈的限制,板書的應用,使學習只能局限在黑板之上,而并不能透過學生的個性,來培養更加高深的英語閱讀能力,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更加夯實的基礎和能力訓練。個性的發展雖然因人而異,但是如果老師可以以更加開放的視角幫助學生們加快學習內容的把握,將可以全面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這一課當中,基于學生在七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一般現在時,也掌握了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和特殊句的結構和用法,這就需要老師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情況,來對閱讀教材進行因材施教的分析,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程。首先,老師要對這篇課文的詞匯:get up,go to school,get dressed,bush teeth,eat breakfast,take a shower進行基本的句式和用法的講解,讓學生們從單詞和詞匯進行出發,用詞語組成更多的句式來感悟不同時間段的表達方法。接著,老師通過讓學生們聽歌曲《 lt is time to go to? school》,創造更加輕松的學習環境,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們跟讀短語,學生齊讀,自由朗讀,出聲朗讀,從而對出現的錯誤進行及時的糾正。最后,老師可以利用鐘表的這個道具,一邊調整時間,一邊說:l get up at 6:00等,并且再次詢問學生: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讓學生們根據黑板上的信息來練習課文中的對話,也可以讓學生們根據提供的活動及時間的卡片進行替換操作,運用這種多層互動和提問形式,將可以進一步地轉換傳統教學方法,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學習情懷。
二、閱讀教學時注重情景教學的展開,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的能力。語言能力是基于具體社會情境而言的。一旦離開情境,語言只是一套符號,呈現的也只是一些語義上的表層意思。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務必注重以下兩點。
例如,在“What does he look like?”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當中,本篇文章主要談論的是如何用英語來描述人的外貌,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需要將本單元的單詞、重要的語法知識點,給學生們進行展示,讓學生們能夠深刻地理解到:“People’s physical features are composed of nose, mouth, eye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but people’s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are also part of the structure of human personality”。接著,老師可以搜集班級學生,家庭成員的圖片來,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讓學生們進行相關人物描述的練習,這種教學活動可以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踴躍地指出自己的發現和觀察。最后,老師也提出問題的形式,請學生們運用“Nose, mouth, eyes, extroverted, introverted, sentimental”等描寫人物外貌和性格的詞語,對自己進行評價,最終在歸落到段落當中,讓學生們對這篇課文進行中心思想的總結。
三、閱讀教學時進行文化底蘊的滲透,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在英語課堂教學當中,要以文化背景知識進行滲透,雖然學生們可以在課本的閱讀當中感受更多的英語習慣和細節,但是如果可以通過課本來利用多媒體來對課文內容進行擴大化,將可以給學生們創造一個教學情景,在腦海中形成更加豐富的圖片和信息,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水平,幫助自己不斷的潛移默化形成人文素養,以此來提高對閱讀信息的理解和分析。
例如,老師在講解中國的相關歷史文化的時候,首先,可以通過播放紀錄片的形式讓學生們初步的了解“Forbidden City, Great Wall”等歷史故事的發展狀況,對其結構特點和中國的上下五千年年歷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然后,再從課文內容出發,通過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China’s 5,000 year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volution, the 21st century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measur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讓學生們能夠分層次地對文章內容進行更加深刻的了解和體會,而分層的學習也可以幫助學生們積累更多的好詞好句。最后,老師可以從中國歷史文化,引申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俗習慣,通過播放視頻,來向學生們介紹不同國家的見面禮儀及餐桌禮儀:可以是泰國人見面時往往用雙手和十禮,歐美上層社會流行吻手禮,去埃及人家吃飯的時候要先拖鞋,來不斷地吸引學生們的課堂興趣,讓他們可以回到課文主題深刻地明白,到課文當中所講述的道理:“Historical buildings are symbols of a country’s history and culture, as well as the accumulated customs and habits of a nation. We should fully respec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onstantly make efforts to promote cultural development.”從而使這篇文章起到升華主題,增強閱讀層次感的最終效果。
四、閱讀教學時進行情感哲學的融入,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
情感哲學的應用在初中英語的學習當中是一個嶄新的過程,這也意味著每一個教學老師不僅僅要從教材課本的內容進行講解,也要關注文章當中所表達出來的人文情懷,將更具溫暖的話語和中心思想傳遞給學生,使得閱讀內容與學生情感能夠得到共鳴。雖然英語的學習和情感融入還需要一定語法和詞匯的積累,但是堅持鍛煉下去,將可以幫助學生們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Last breakfast”這一課文章時,如果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較為扎實,一定會被作者的樸素的語言和醇厚的感情所感動。為了能夠讓學生的思想品質得到進一步的升華,首先,老師可以運用美國的鄉村輕音樂融入教學氛圍當中,讓學生們在輕快的音樂當中,對詞匯和詞句的內容進行一定層次的訓練和學習。然后,老師通過創設情感教育情景,引出問題:What is the last breakfast for a family about to go on the road? 讓學生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理解能力,再次深讀課文,不斷的體會文章當中人物的神態和語言變化。最后,老師從末尾的中心句進行出發,向學生們展示:“Last breakfast”并不是家人的最后一頓飯,無論是戰爭還是貧窮,只要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團結一致,哪怕是殘羹剩飯,也是一頓美味的佳肴,這便是小家的力量。讓學生們從更加細致的故事當中感受到閱讀文章的魅力,不斷地將情感哲學滲透到自身的品質培養當中來。
五、結束語
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提高文本解讀能力是教師實效和學習質量的關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從核心素養的層面入手,依托相關的活動和任務,搭建平臺,幫助學生理解和處理信息,促使其與文本進行深層互動,最終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理解、信息運用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簡而言之,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了解文本的主題(what),主題的意義(why),文本體裁、篇章結構、文本語言和寫作手法(how),實現閱讀教學與核心素養的真正融合。
參考文獻:
[1]石筍.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策略[J].長江叢刊,2018.
[2]卜洪超.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英語教師,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