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修斌


摘 要:高中物理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邏輯性以及抽象性都比較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困難。而由于學生在學習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興趣和學習基礎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在對相同知識點接受的過程中也會存在差異性。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差異開展個性化教學方式。本文將對高中物理教學中個性化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習差異;個性化教學;策略
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創新使得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視,在教學中強調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特點展開個性化教育,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掌握相應的知識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動力。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注重對物理知識的傳播,同時還需要加強對物理思想以及物理方式的傳授,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自身的學習水平上有所提升。
一、保證教學目標的差異化,合理設置學習內容
教學中教學目標本身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中必須保證教學目標的合理性,在目標設置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設置差異化的教學目標,進而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提升。同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中,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為了防止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上浪費時間,可以針對這部分學生設置探究性思維的學習任務。同時對于一些學習水平偏低的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中則需要以基礎知識為主,加深學生對基礎的掌握和理解[1]。每堂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置都需要保證與教學計劃的一致性,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設置差異化教學目標。比如在《力和運動》這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合理的設置差異化教學目標。在學習目標的設置中,對于低層次的學生來說,只需要了解了解力和運動的基本概念及規律即可。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需要能夠掌握理解力和運動的概念規律及其相互關系;對于高層次的學生來說,能清晰、系統的理解力和運動的概念及規律(如表1)。
二、采用現代手段,符合差異化要求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手段也逐漸向科技化方面發展,特別是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應用尤為廣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采用微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在學習平臺上傳教學重難點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水平選擇觀看的視頻,同時對于接受能力不強的學生可以通過多次觀看視頻的方式消化相應的知識,而對于高學習水平的學生則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知識進行拓展。比如在《力的合成》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力的分解、合成、受力分析等方面的內容都上傳到微課平臺,學生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觀看和學習,能夠保證知識的連貫性,而且對于學習水平高的學生還可以在掌握合成的基礎上,探索力的分解。
三、設置個性化作業,滿足不同需求
高中物理作業設置的模式具有多樣化的特點,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在保留原作業形式的基礎上,對作業的內容和形式做出創新,同時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采取合理的作業形式。比如實踐型作業。物理教學中很多內容與生產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性,同時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因此為了符合物理教學的要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實踐型作業,比如在《機械能》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收集新能源資料的作業。要求高層次學習水平的學生能夠掌握新能源的原理,并對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設想;對于中層次的學生只需要了解新能源的發展和研究現狀。低層次的學生了解新能源概念及內涵即可(如表2)。再比如學法交流型作業形式,這種作業形式指的是以傳統作業形式為基礎,通過學生對自身學習經驗和不足的了解和梳理進行反思,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互相交流素材,使學生之間能夠經驗共享,互相促進,共同發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一定的鍛煉。
結語: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抽象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需要結合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采用個性化教學方式,提升整體學生的學習效率。
基金項目:本文是南京市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學生學習差異的高中物理個性化教學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L/2018/211
參考文獻
[1]曲曙光.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物理差異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7):94-95.
[2]董小波.高中物理個性化教學實踐探微[J].新課程導學,2017(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