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琴
摘 要:詩歌是高中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深層階段,因而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審美,為后續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之所以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開展審美性教學,是因為其可以幫助學生塑造詩歌審美人格,充分感受詩歌魅力,符合現代素質教育要求,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質量。對此,本文從創設生動審美情境、積極鼓勵學生表達以及樹立正確審美態度等,分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詩歌開展審美性教學策略,望給予教師教學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策略;新課改
詩歌是一種用富有韻律性、凝練、形象的語言形式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文學體裁。我國是詩歌的國度,從古至今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正因如此需要開展審美性教學,更好地貼近教學內容。尤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全面滲透,在高中語文詩歌開展審美性教學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力和語文素養。因而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優化審美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一、創設生動審美情境激發學生審美需求
教育部門因不斷深化的教育體制改革而出臺相應的課程標準,對教師也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最顯著的體現即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因而語文教師在開展詩歌審美性教學時應創設相應的審美情境,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此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以《望海潮》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想象和“海”有著緊密聯系的情境,學生就會聯想到潮起潮落的海岸,波濤洶涌的海浪……此時教師適當引導,即海潮是一種美麗的自然景觀,作者劉永在欣賞錢塘江時就親眼目睹壯觀的海潮景象并有感而發寫出《望海潮》,之后就帶領學生走入到《望海潮》課文當中。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對海潮產生憧憬,在后續學習中就會更加積極主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此外語文教師還可為學生講解作者創作背景,滿足學生審美需求,以《雨霖鈴·寒蟬凄切》為例,教師就為學生講解皇帝和作者柳永之間的趣事并引用作者之前所寫的《鶴沖天》,充分體現作者放蕩不羈的性格,加深學生對所學詩歌的理解。
二、積極鼓勵學生表達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審美是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審美創造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當前大部分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都很精細化,有時也因為這種精細化而導致課堂教學缺乏活力,每一步都朝著預設模式開展教學,極少留給學生自主思考和表達時間。教師在現代詩歌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勾畫文章最精彩的語句,因為閱讀是激發靈感的過程,而動筆勾畫則是在記錄靈感。這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使其在閱讀品味中充分體會到與作者交流的樂趣,更能體會到審美樂趣。學生在評價文本之前應先仔細閱讀并結合自身認知經驗判斷,最后將自身抽象理解轉化為理性觀點。這種教學方式有效激發學生表現欲和積極性,更能引導學生創造性解讀文本,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聲聲慢·尋尋覓覓》一課為例,解讀這首詩歌中的“三杯兩盞淡酒”時提出一個問題“為何就是淡的呢?”大部分學生不明白這個問題,有的學生則認為是當時釀酒技術太差所致。事實上,“淡”在于反襯情的“濃”,作者只是想要借酒澆愁,然而作者心中的愁緒實在是太過濃重了,以致于酒已經無法壓下心中的愁,這才覺得酒是寡淡無味的。語文教師需適當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作者用詞準確性和生動形象性,發展學生思維的同時增強想象和聯想能力。
三、樹立正確審美態度拓展學生審美視野
所謂審美態度即對科學理性和功利實用等內容的超越,只有以審美的態度觀察世界才能與世界形成一體化,從而形成良好的審美情感。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借助多種渠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審美態度并在此基礎上閱讀詩歌,由此獲得美感和審美體驗。高中生的審美態度因身心發展而確立,不斷增強的審美意識和能力使其學會主動對待審美對象,在此階段其渴望青澀懵懂的愛情、真摯的友情和溫暖的親情。教材中收錄著很多愛國、父母、男女、手足等情感主題的文章,因而語文教師就可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理解父母、尊重老師,形成正確的審美態度。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要培養學生擁有發現詩歌美的眼睛并由此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通過細細品味詩歌感受作者的創作意境和獨特意韻,拓展學生審美視野。例如《孔雀東南飛》描寫了焦仲卿和劉蘭芝二人忠貞不渝的純美愛情,《雨霖鈴·寒蟬凄切》中的經典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精妙之處就在于運用楊柳、曉風、殘月三個意象表達情感,展現詩歌的美感。
總之,高中語文詩歌是一門展現獨特美育的課程,充分反映自然和人類社會生活,通過學習詩歌可以達到陶冶情操和提高審美能力目的。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開展審美性教學以及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并非短期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教師慢慢探索符合學生心理認知和課程特點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善于調動學生參與詩歌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去發現和感受詩歌美,提升審美意識、能力和情感,進一步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單.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探討[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6):98-98.
[2]劉從敏.淺議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策略[J].好家長,2017(64):166-166.
[3]周東生.高中語文新課程詩歌審美性教學探析[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7(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