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
摘 要:培養和造就創新人才需要學科合力。合唱藝術實踐在塑造創新人格、開發創新能力、啟迪創新規律與創新方法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功效。
關鍵詞:合唱藝術實踐;創新能力;創新人才
雖然我國GDP總值已躍居世界第二,科技人力資源總量世界第一,然而高層次創新人才卻相當缺乏,高精、尖端技術受制于人。據報道,我國95%以上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專利,作為創新技術主要表現的發明專利,我國只有日本和美國的1/30。出口商品中90%是貼牌產品。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雙雙發布,凸顯了我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培養創新型人才也成為當前中國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出于團隊建設的現實需要,筆者一直致力于合唱的教育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研究,對合唱藝術實踐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形成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一、合唱藝術實踐有助于塑造創新人格
合唱起源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由早期的經文念誦演變而來,隨著基督教的傳播,合唱幵始在全世界范圍興起和蓬勃發展。經過近千年的漫長道路,合唱從宗教,音樂,文學,哲學,歷史,甚至是物理學等各種領域中吸收營養。成為聲樂藝術中最具感染力的表現形式。它容納了人聲全部的音域,運用了所有的聲樂技巧,多聲部的和聲效果、和諧統一的音色,將人聲之美發揮到極致,給人以美的享受。合唱既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又是一門嚴謹的藝術、高深的藝術,更是一門團結的藝術、魅力無窮的藝術。通過合作產生的豐富、深刻、動人的藝術感染力震撼人心。
合唱是全世界普及性最高、參與面最廣的課外文化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有著獨特的功能和重要的價值。
1、合唱藝術實踐有助于強化學生的人文素質陶冶情操
聲音與情感是同源的,聲音能夠表達人的感情,反過來又能激發情感而作用于人的靈魂。一次合唱實踐就是一次生動的民族精神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理想道德教育。
愛因斯坦指出:“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且產生熱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2、合唱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充滿詩意的音樂形象離不開良好的音準、準確的節奏、清晰的語言和協調而均衡的音響。聲部之間在縱向的關系上要達到和諧與統一,在橫向的關系上要有旋律的起伏和色彩的對比。
合唱講究音色的和諧與統一,是團結的藝術,是合作的藝術。合唱中聲部與聲部之間、合唱隊員之間、指揮與演唱者之間是相互信任,配合默契的關系。旋律與和聲進行縱橫交錯、主次相襯、對稱互補,特別在現代合唱作品中,任何一個聲部都有可能在這一句是主旋律,而在下一句要充當其他聲部的綠葉。合唱中每一個人都是同等的重要,大家彼此欣賞,聆聽著唱。
對于合唱隊員尤其是非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是異常艱辛的意志力磨練。藝無止境的不懈追求,培養了學生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有這些合唱原則和理念都蘊含著做人的準則。
4、合唱藝術實踐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藝術和創新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天然的聯系。藝術不是簡單復制,而是超越與再創造。置身于合唱藝術實踐中的學生既是音樂的欣賞者,又是賦予作品生命的創作者(二度創作)。每一次合唱排練就是一次創新。
合唱藝術實踐的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悅性,能有效地激發人的熱情,誘發人的創新思維。
聲部間碰撞出的美妙和聲,傳遞到團員的心里,會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團員因此體會到自身努力的價值并產生出一種特殊的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合唱藝術實踐的時間越長自我效能感也會越高。
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創新型人格的塑造。通過合唱藝術實踐塑造出來的具有積極向上的思想品質、持之以恒的頑強意志、良好的個性品質以及有著超強自信和創新意識的人正是新時代所需要的具備創新特質的人。
二、合唱藝術實踐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構成復雜,說法不一,但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斷力等思維層面的顯在能力,被公認為是創新能力的核心構成。
1、合唱藝術實踐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想象力
合唱具有鮮明的立體和聲結構和廣泛的想象空間,優秀的合唱作品更是充滿著藝術家們超常的想象力。想象力需要廣闊而深邃的文化背景支撐。知識積累的寬厚度決定著創造力發展的寬廣度。中外優秀的合唱作品都浸透著作者對生活的積累、對人生的感悟以及對社會的深刻認識,是人類廣博的知識結晶。豐富合唱藝術實踐有助于提高學生想象的能力。
2、合唱藝術實踐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洞察力
依靠想象提出假設需要具有對客觀世界的洞察力。只有人類才具有這種洞察力。洞察力是指深入事物或問題的能力,洞察力包含了分析和判斷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
優秀的合唱作品都是豐富、形象、和生動的,也是復雜多樣、變化無窮的,蘊藏著極為深刻的思想內涵,浸透著藝術家們對社會和人生的真知灼見與深刻洞悟。
3、合唱藝術實踐有助于促進學生左右腦的和諧發展
我們知道,大腦左半球主管理智和邏輯思維,右半球則主管形象思維、藝術等。人在進行分析、推理、運算等邏輯思維時右腦常常是不工作的,長期如此,效率自然低下。據音樂家陳功雄教授研究,右腦的記憶容量是左腦的萬倍,右腦的開發與應用,將與左腦的功能相輔相成,進一步促進了左腦工作的效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也就是為什么科學家大都酷愛藝術并有著極高藝術造詣的原因。
結語:受傳統教育以及“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的個性長期被束縛。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學生在享受高科技帶來方便的同時,想象的空間也被擠壓,想象力在弱化。藝術教育被稱為“右腦革命者”,盡管在理論上沒有人會對此提出懷疑,但在實踐中卻存在著許多的誤區,比如,普通學校對藝術教育的偏見和輕視,以及藝術教育過程中重技能,輕文化。相比歐美國家差距巨大。
我國正朝著2020年跨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而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高校的重要使命,藝術教育任重道遠。合唱對場地、設施基本沒有要求,也不需要多少投資,應該得到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