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檔案學自身學科屬性的復雜性,檔案學學科的橫向發展與縱深拓展,多元化的快速變革時代和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推進等因素都要求運用多學科視角進行檔案學理論研究。論文在梳理“多學科視角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進展”現有六大研究視角的基礎上,從新聞學視角、哲學視角、倫理學視角、經濟學視角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關鍵詞]跨學科檔案學理論研究方法多學科視角
[分類號]G270
Research on Archival Science Theories Based on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Yang Ji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Yancheng, Jiangsu, 224000;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Abstract: The complexity of the subject attribute of archival science, the horizontal and deep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science, the rapid change of The Times and the advancement of postmodernism and other factors requir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archival science.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rchival theory from the multi-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journalism, philosophy, ethics and economics.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Archival Science Theories; Research Methods; Multidisciplinary per? spective
2014年,中國檔案學會檔案學基礎理論學術委員會在當年召開的全國檔案工作者年會上提交了檔案事業發展研究報告集《多學科視角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進展》(下文簡稱《報告集》)。2017年,徐擁軍團隊[1]對此報告又進行了修改與完善并發表了系列論文。其文中對近年來國內外檔案學理論研究中所采用的跨學科視角進行梳理和歸納,對在檔案學理論研究中應用最多、影響最大的歷史學、管理學、法學、社會學、傳播學和信息技術等六大學科視角分別進行了成果綜述,為學界展示了一種跳出檔案學圈看檔案學的研究方法,以及多學科視角的運用在檔案學研究領域所碰撞出的新思維火花。筆者認為多學科視角下去思考檔案學的研究問題是新時期檔案學以兼容并包姿態創新檔案學研究方法的體現,是檔案學某一分支與其他學科交融后展現出的一種新的出場方式,現僅以本文就該問題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1多學科視角研究檔案學的原因分析
1.1檔案學自身學科屬性的復雜性
檔案學的學科屬性是學界探討非常激烈,分歧較大,至今還不能完全達成共識的一個問題,只能暫且說目前關于這個問題的探討有降溫的態勢,檔案學屬于社會科學的觀點占據上風。關于檔案學學科屬性的探討本身反映了檔案學與其他學科的密切關系。20世紀50年代,學界普遍認為檔案學與歷史學關系緊密,可以算作是歷史學的輔助科目,因而同屬于歷史學所屬的社會科學。20世紀80年代開始,檔案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基本成為學界的共識,此時因擺脫了歷史學的所屬學科體系的束縛,學界對檔案學學科屬性的問題反而產生了分歧。在當前學術界,除了有堅持檔案學屬于社會科學的觀點之外,也有不同聲音,有認為檔案學屬于管理科學,有認為檔案學屬于新興知識科學,有認為檔案學屬于介乎于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邊緣科學(交叉學科)或者是綜合性科學。因為檔案學的學科體系構成中有檔案保護技術學和科技檔案管理學,屬于自然科學領域;一些先進技術、儀器設備運用到檔案學領域,以及很多自然科學的人員進入檔案學領域等會讓人產生檔案學自然學科屬性的錯覺[2]。此外,隨著檔案學的不斷發展,檔案學學科體系的不斷充實與完善,也有可能會與其他學科交叉產生新的學科,比如“檔案社會學”等。檔案學自身學科屬性的復雜性必然要求研究視角不能局限于檔案學自身,要善于運用其他更為成熟學科的知識來為檔案學的成長服務。
1.2檔案學學科橫向發展與縱深拓展的必然要求
筆者認為,所謂檔案學的橫向發展是指不斷拓展研究領域,不斷充實檔案學科體系,使得學科研究更加寬泛,但前提是要規避泛化風險;檔案學的縱深拓展指針對某一個學科體系進行深層次的挖掘與研究,使學科研究更加細化。多學科的視角能夠為檔案學研究各支脈注入新鮮血液,也可以新的視角突破和解答某問題的研究瓶頸。不管是檔案學未來的橫向發展還是縱深拓展,都離不開多種學科知識及多樣科學技術的綜合運用。因而涉及和了解相關學科的一些基礎知識與原理方法便成為以該學科視角來看問題的重要前提。隨著檔案學學科的不斷發展成熟,檔案學體系結構的大樹將是枝繁葉茂,而每一個枝葉的伸展都不可能是單單依賴檔案學自身就能立足,其需要借助其他學科業已成熟的理論來引航指路。特別是檔案學科發展到后期,很多交叉學科更是在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中產生出來的,其發展當然離不開該學科視角的充分運用。當代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科學體系的開放性。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學術背景下,一些學科通過不斷地擴展學科領域、不斷地創造新的學術增長點,使自身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中國檔案學通過這種對其他學科和研究領域的“靠近”和“入侵”,既可以使自身理論更加成熟,又能夠強化本學科的學術地位及其尊嚴[3]。
1.3多元化的快速變革時代和后現代主義思潮推進的必然結果
現代信息社會瞬息萬變、快速變革,技術迭代更新速度前所未有,各個要素與之前相比都更加多元化。多元與單一相對,意味著更多選擇、更多機會、更加豐富與多樣化。后現代社會所蘊含的批判精神與解構主義思想內核已經為越來越多人所接受,其體現了對傳統思維與生活方式的批判,倡導世界存在的多元化與人類活動的多樣性,希望聆聽霸權之外的邊緣性聲音,倡導在學術研究中吸納關于性別、種族、階層與地域性的多種問題;解構主義集中體現在對社會權力與社會進程關系的剖析,并試圖為新的認知與理論開辟新的空間[4]。可以說后現代主義思維方式體現了一種對單一現狀的批判和尊重多元化的精神內核。多元的思想在檔案學研究中已經引起了很多學者的重視,很多學者都開始關注檔案多元價值屬性、多元社會群體記憶構建、多元的檔案管理方式等檔案多元現象,檔案多元論的觀點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接受。目前檔案領域關于多元問題的研究主要表現為:多元論視角下檔案信息資源利用服務研究,檔案部門對多元社會力量的培育、檔案信息資源開發主體多元化研究、多元思維應對檔案學發展、公共檔案資源體系的多元化建設研究,檔案管理模式和管理機制多元化研究等。安小米教授給多元論下了一個定義,她認為,檔案多元論實質是21世紀檔案學領域對檔案多種可能存在形式及其屬性認識的一套假說,從跨學科研究視角,跨機構、跨文化全球化視野認知檔案權利、檔案話語、檔案實踐模式及其社會影響,提供融合實證主義方法論和解釋主義方法論的混合方法論[5]。多元化檔案現象的出現帶來了檔案學研究對象的多元,必然呼喚多學科視角下的檔案學研究方法的積極跟進。可以說,新的社會環境和學術環境要求檔案學走出封閉的區間,與社會相融合,在與其他學科的互動中找到自己新的發展方向[6]。
2關于現有“六大視角”的分析
《報告集》指出,現有的六大視角是歷史學、管理學、社會學、傳播學、法學及信息技術視角。基于歷史學視角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進展主要集中在歷史檔案的整理與挖掘、中國檔案事業史研究、檔案與文明、少數民族檔案事業史研究四個方面;基于傳播學視角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檔案傳播模式和檔案傳播類型兩個方面;基于法學視角的檔案學研究主要探討檔案法規體系建設、《檔案法》的修訂及法規遵從三個方面;基于社會學視角的檔案學研究聚焦檔案與社會記憶、檔案與身份認同、檔案與信任三個方面;基于信息技術視角主要圍繞信息技術帶來檔案工作新對象、信息技術改變檔案管理方式、信息技術實現數字檔案資源長期保存、信息技術激發的檔案學研究新熱點、信息技術引導檔案學課程改革等方面進行探討;基于管理學視角被認為是檔案學研究中最重要的視角,主要圍繞電子文件管理國家戰略、知識管理、集成管理、風險管理四個方面展開。筆者認為,歷史學視角立足檔案在存史、建史與傳史中作用的發揮;管理學視角則關注如何更好地保管檔案與挖掘檔案價值,此外還可以結合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內容;社會學視角更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檔案的人文關懷;傳播學視角關注檔案信息的快速傳播與高效利用;信息技術視角則是從工具價值的角度探討自然科學對檔案學科的貢獻,筆者認為還可以增加信息技術帶來的檔案管理思維模式的變化等內容;法學視角關注檔案工作的頂層設計,此外還可以增加檔案在發揮其證據價值、法律案件中作用及政策與制度完善方面的內容。
綜觀以上視角,筆者認為現有研究存在兩方面的不足:第一,直接將管理學視角界定為檔案學研究中最重要的視角有失偏頗。理由在于,重要與否的判斷帶有較強的主觀性,這種主觀性的判斷必然會受實際活動和認識水平的影響,不同的環境帶來的判斷結果可能會有差別,所以筆者認為檔案學研究中最重要的視角并非一成不變,歷史學視角獨領風騷的時刻并非沒有出現過,其他視角獨占鰲頭的時機也未必永遠不會到來。第二,將信息技術視角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視角有表述不當之嫌。因為基于XX學科的研究視角和基于XX視角是有差別的,因此筆者認為將信息技術視角改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或“信息科學”視角可能會更科學。
3其他學科研究視角的展望
3.1新聞學視角
新聞學和傳播學雖然聯系緊密,甚至有時候會因道不明二者的區別而被統稱為“新聞傳播學”,但事實上,二者在研究方法和側重點方面都存在差別,因此可以將新聞學視角單列出來進行研究。檔案學研究的新聞學視角可以理解為:以各地檔案工作實踐中發生的案例為基礎進行的檔案學研究,具有直觀性與鮮明性的特點。目前檔案界在該視角做得比較好的當推成立于2011年的“黃霄羽國外檔案新聞工作室”,長期為《中國檔案》的“視野”專欄和《北京檔案》的“域外采風”專欄供稿,專門進行外國檔案的研究工作,定期提供國外檔案新聞的報道。立足國際檔案新聞的全新視角,能及時獲取國際檔案界發展的最新動態,關注國際檔案學研究與檔案事業的熱點,整體把握國際檔案界發展的新潮流,預測未來檔案事業發展趨勢,從而實現對我國檔案研究與實踐工作的指導。此外,工作室還以搜集到的國外檔案新聞為素材,進行深層次分析研究。目前,該工作室逐步打造了“國際前沿研究”的特色品牌,發表了多達40余篇前沿研究論文,并已經形成了年度性的“國際檔案界回眸”及“國外檔案年會主題評析”的研究品牌。由譚必勇教授主持出版的《外國檔案》電子期刊也定期發布許多國外檔案新聞并以一些典型案例展開深入研究。除此之外,國內也有專門進行新聞報道的《中國檔案報》及不定期推送各地特色案例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也有一些學者以各地的檔案工作實踐中的成功經驗為例進行檔案學理論的深層挖掘,逐漸形成系統理論并用于指導實踐。事實上,我國檔案學就是在各檔案實踐工作中經驗總結的基礎上逐漸提煉和發展起來的,自產生之初就帶有濃厚的實踐經驗色彩。
3.2哲學視角
社會主義檔案事業是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和指導下創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檔案事業研究中是繞不開的熱門話題。哲學視角下的檔案學研究是將各種檔案現象中具有根本性的問題加以提煉。蔡海粦[7]對檔案學理論研究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進行了專門性探討,他認為唯物史觀為檔案學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唯物辯證法為檔案學研究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為檔案學研究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武器。丁海斌[8]教授在《檔案學的哲學與歷史學原論》專著中對檔案世界中的一些哲學基本問題進行了探討,包括它是由什么組成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如何?它是如何運動的?其運動的空間和時間是怎樣的?它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本體和事物是什么?這個事物的本質性存在方式是什么?這個事物的抽象定義是什么?這個事物與社會是什么樣的關系?何為這個事物的主體?其主體如何獲得工作中的自由?無論認識何種事物都離不開哲學對研究者的指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是研究者認識各種檔案現象所必需的,而科學的方法論為研究的有效與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所以筆者認為基于哲學視角的檔案學研究是一種高屋建瓴與提綱挈領式的研究視角。
3.3倫理學視角
自2003年學者傅登舟發表第一篇關于檔案管理倫理的論文以來,眾多學者開始將倫理學視角引入檔案學領域進行探討。有學者認為檔案信息倫理是從倫理的角度重新審視當前檔案工作的目的、原則及其過程方式的道德意義和倫理價值,分析各檔案活動環節業已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倫理沖突和道德失范,提出信息化時代檔案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規范和社會檔案行為的倫理原則[9]。隨著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及檔案學自身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倫理學視角逐漸也必將成為檔案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僅2005一年就獲批3項關于檔案信息倫理的國家社科項目,分別是覃兆劌“價值目標與倫理重構:檔案館社會化服務的功能與效能研究”、馬仁杰“社會轉型期檔案信息化與檔案信息倫理建設研究”、王芳“政府信息公開的激勵與公平:績效測評與檔案信息倫理研究”。可以說,信息化社會,倫理學是所有涉及信息領域的專業都必須關注的重要課題。正如張照余、蔣衛榮所認為的:信息倫理是一個必須引起國內外檔案界關注的實踐問題,在檔案學理論和實踐探索中,必須開辟信息倫理研究的新視野,通過借鑒國內外信息倫理學的最新成果,系統探討信息化背景下檔案從業者和檔案用戶在檔案活動中的倫理關系,分析檔案信息化過程中的道德失范現象及成因,提出檔案信息倫理的原則和規范[10]。
3.4經濟學視角
20世紀末,檔案界曾經掀起過關于檔案的商品屬性及有償服務,檔案市場化等問題的討論,其中不乏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商品理論來論證檔案價值的情況。雖然很多學者反對將檔案當成商品來看,但大部分學者還是支持在檔案服務的某些環節上或適度范圍內有選擇地實行有償提供的辦法,只要指導思想正確,其積極意義是存在的[11]。21世紀以來,從經濟學視角進行的研究主要表現為商業性檔案服務機構、檔案產業、檔案文化產品等問題。商業性檔案服務機構在我國有一定社會實踐基礎,關于該問題的研究成果多為國內學者通過借鑒國外關于此方面實踐的經驗總結,提出在我國進行檔案社會化服務機構探索的觀點。“檔案產業”是在20世紀末國家制定的信息產業化戰略的大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新概念,從某個方面來說,也可以將其看成是商業性檔案服務機構積極推動的結果。目前關于“檔案產業”客體的認識還未達成共識,嚴永官認為真正構成“檔案產業”的客體不是“檔案”這一客觀物質,而是圍繞這一客觀物質而展開的保管和開發利用等各種商業性服務行為[12]。關于開發檔案文化產品的研究主題近年來不絕于耳,與博物館相比,檔案館在檔案文化產品的開發方面還顯得較為保守,博物館似乎顯得更加開放與時尚,淘寶上有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旗艦店,后又跟騰訊合作開發游戲和表情包,跟電視臺合作推出國家寶藏節目,還通過抖音平臺制作文創小視頻等。新時期,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借助先進的社交媒體手段,從經濟學視角對檔案服務進行宣傳,對檔案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大有可為。
筆者認為,無論從哪種視角進行檔案學研究,都是為了更好地挖掘檔案學各階段、各方面的特征,更好地體現其學科張力。研究視角可以視為一種研究方法或手段。當然,在借助某種視角進行檔案學研究時決不能偏離檔案學的主干道,必須在維護自身獨立的學術地位,守好檔案學主陣地的基礎上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來為我所用。正如胡鴻杰教授所指出的:“中國檔案學在自己的學科設置、研究和發展中一定不能失去自身獨特的品格,如果中國檔案學的發展方向是將自己理論體系中的一些學科變成沒有‘檔案’‘XX學’,那么中國檔案學的存在還有什么實際意義呢?”[13]在保持檔案學主干道不偏離的基礎上,只要有利于揭示檔案學發展過程中各種特征,能引導學科不斷深入發展的視角,都可以引入檔案學的研究。筆者大膽揣測,未來檔案學的研究是否可以有更多豐富視角的引入,如:建筑學視角、心理學視角、政治學視角等等。總之,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為檔案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寬廣的研究視角和研究領域,為檔案學研究提供了多學科的方法論支持,推動著檔案學理論橫向和縱向的更新與拓展。
參考文獻
[1]徐擁軍,李晶偉,丁子涵.多學科視角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進展(之一)——歷史學視角[J].山西檔案,2017(1):5-10;宋香蕾,加小雙.多學科視角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進展(之二)——管理學視角[J].山西檔案,2017(1):11-17;王露露,徐擁軍.多學科視角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進展(之三)——社會學視角[J].山西檔案,2017(1):18-26;徐擁軍,蔡美波.多學科視角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進展(之四)——法學視角[J].山西檔案, 2017(2):5-11;王馨藝,徐擁軍.多學科視角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進展(之五)——傳播學視角[J].山西檔案,2017(2):12-18;葉茹雨.多學科視角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進展(之六)——信息技術視角[J].山西檔案, 2017(2):19-29.
[2]陳永生.檔案學論衡[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4:30.
[3]胡鴻杰.論中國檔案學的學術尊嚴[J].檔案學通訊,2005(5):7-10.
[4]閆靜,徐擁軍.后現代檔案思想對我國檔案理論與實踐的啟示[J].檔案學研究, 2017(5):4-10.
[5]安小米,郝春紅.國外檔案多元論研究及其啟示[J].北京檔案,2014(11):16-20.
[6]宋魏巍.檔案學跨學科研究評析[J].檔案學通訊,2011(4):58-61.
[7]蔡海粦.檔案學理論研究的指導性思維——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J].山西檔案,2017(5):36-38.
[8]丁海斌.檔案學哲學與歷史學原論[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11:2.
[9][10]張照余,蔣衛榮.檔案信息化過程中的信息倫理研究[J].浙江檔案,2006(4):4-5.
[11]胡紹華,彭永愛.檔案的商品屬性及有償服務問題再議[J].山西檔案,1991(6): 36-39.
[12]嚴永官.論“檔案產業”[J].檔案,2018(3):5-9.
[13]胡鴻杰.化腐朽為神奇:中國檔案學評析[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