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傳偉 姜云路
泗陽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兩千多年的建縣史,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相對來說,村莊的變化與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等的發展狀況密切相關。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泗陽縣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片土地上,那些村莊的景象、一代代人生產生活的場景、不同時期發生的故事、家族在時代大潮中的衍進、鄉鄰鄉親之間形成的民風民俗、代代相傳的處事守則與道德公約,以及那些漸行漸遠的“鄉愁”,特別是在那生產力水平非常低的年代,我們的先輩們在與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靠自己的智慧所進行的小創造小發明、所掌握的工藝技能,和對精神文化的孜孜追求……這些都亟待我們去回望、記憶、傳承。
一、助力振興,在文化保護上體現新擔當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保護利用鄉村傳統文化,2018年省委將泗陽縣列為推進全省農村集中居住工作的重點縣,因而搶在一片片零散村莊消失之前,把村莊的文化記錄下來、保護下來,就顯得十分緊迫。檔案部門如何利用自身優勢,為鄉村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讓“鄉愁”切實落地,讓鄉村傳統文化延續下去,這是新時代檔案人面臨的新課題。基于這樣的形勢和認識,我們明確口述村史采集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按照省檔案局的采集要求,本著“以史為本、傳承為根、建檔為基、服務鄉村、助力振興”的宗旨,著力推進建檔工作與服務鄉村振興同向化。2018年4月份以來,我們全力開展“百村萬戶”口述歷史采集工作,對8個鄉鎮16個村,進行前期走訪,實地查看,對比篩選,在多方因素比較的情況下,來安街道的來安村以人文底蘊深厚、鄉村民風淳樸、歷史遺跡清晰、經濟發展快速等優勢,被確定為第一個口述村史的采集村。通過幾個月努力,已完成了對來安村村史的采集任務,共采訪了60余位村民,完成了口述文字轉譯20萬字,并對部分珍貴口述資料進行專題音像制作。第二個村為愛園鎮條河村,該項工作也已按計劃順利開展。泗陽縣的口述村史采集工作得到穩步推進。
二、自我突破,在史料采集上嘗試新模式
以往的史料采集往往從現有的檔案入手,通過對檔案資料的分析研究,形成新的編研成果,即由檔案到檔案的模式,口述歷史采集是通過對當事人的采訪,了解其所見、所聞、所想,從而獲取信息并形成史料的一種方式,即由口述到檔案的模式。我們開展口述歷史采集工作始于2016年,當時看到縣內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前輩,以及勞動模范、道德楷模等年事已高,他們的“故事”再不搜集就晚了,而根據當事人的口述形成的“故事”最為直接、真實、生動,由此,我們決定開展口述歷史采集工作。

規劃一個口述歷史采集項目要先確定主題、目標和范圍,我們在2016年5月對該項工作進行了初步的嘗試,錄制了一些黨史類的口述內容,其中包括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李一氓的警衛員汪荃之的采訪,當時考慮到汪老已是93歲高齡,采訪時間預定為半個小時,準備了五個必答的采訪問題,又預留了幾個問題,如果老人家語言表達流暢,身體狀況良好就把帶去的所有問題一并提出來。采訪的時候,汪老把他在李一氓身邊工作的情景、革命歷程中的點滴故事滔滔不絕地講了出來,我們超出預期地完成了采集任務,采集結束后制作了口述歷史專題片在縣電視臺播出,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初戰告捷,信心倍增,時隔不久,我們對三莊鄉村民自發修建烈士墓的帶頭人程老進行了訪談,這次訪談是用檔案人的視角記錄不平凡的“小人物”。被村民們修建好的31座烈士墓,是在程道口戰役(1941年10月發生在泗陽縣境內的一次規模較大的攻堅戰,時年10月下旬,陳毅代軍長與彭雪楓共同指揮,率部完成對程道口敵軍的包圍,一舉取得勝利,此役對鞏固和發展淮海和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具有重要意義)和林宮渡戰斗中犧牲的新四軍戰士的墳墓。程老為我們講了很多關于修墓的故事,比如他自費四處收集關于烈士的資料,主動帶領附近村民讓出自留地,支持政府修建程道口烈士陵園并義務看園,等等。這些口述歷史的采集,一方面及時地把那些生動感人的故事和故事中折射出的珍貴的歷史印記保存了下來,另一方面也豐富了我館的黨史館藏,同時也為我們日后進一步開展該項工作打下了基礎。
三、知行結合,在村史采集中探尋新經驗
有了2016年口述類訪談的嘗試,我們對此項工作有了些粗淺的認識,在2018年對來安村的口述歷史采集過程中,我們做到邊學邊干、邊干邊學,及時進行反思,不斷總結經驗,對于感覺不合適的地方,立即加以改進。
1.選擇受訪者前先進行初步的排序。主要按年齡排序,年齡是比較重要的標準,是受訪信息全面性的重要保證。對不同年齡段人的采訪會有不同的收獲,嚴格按老、中、青各占相同比例的要求進行篩選。
2.采訪方式要有靈活性。對于不太擅于言辭的受訪人,在采訪前期溝通時,一般會采取“自傳式”采訪的方法,主要是按受訪人生活經歷的時間順序來細致敘述,在其表達流暢的情況下盡量不去打擾,在說到受訪者感興趣的話題時,也盡量在其敘述結束后再提問,后邊提問就是“主題式”的訪問,有些經歷被淡化或是忽略的,但是對于受訪者來說可能是個極有價值的話題,在遇到此類個案時,“自傳式”采訪和“主題式”采訪要靈活切換,這樣才可以保證采集信息的全面性。采訪時我們遇到一個“老三屆”,他在談到自己跑采購的經歷時,無意間提到了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坐飛機的經歷,采訪結束后,又繼續談坐飛機的事情,這個老人還說飛機票都還保留在家中,想以后約時間詳細講述,由此衍生出一個很有意義的關于坐飛機的主題。
3.采集過程中應盡量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口述村史必須是歷史寫真,不容假設和猜測,避免模棱兩可、含糊其詞,受訪者所談的必須是“親聞、親見、親為”的真實回憶,還原本來面目,達到可信、可傳、可驗證。
4.采集過程必須體現導向性。口述村史內容可謂繁雜多緒,正如老百姓所說“生活就是一團麻”,喜樂哀愁、酸甜苦辣,五味雜陳。在采集中,我們除了本著“真實性”以外,還堅持積極、向上、樂觀的原則,避免一味傷懷、仇恨、宣泄消極情緒,努力發揮正能量作用,以達到存史育人、鑒古撫今的目的。
5.適時啟動“記憶援助”。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到口述人敘述的實地進行采訪。在來安采訪20世紀80年代初的鄉鎮企業家、全國新長征突擊手鄭春陽時,我們得知他當年創辦的織帶廠舊址就在我們訪談地點的附近,在訪談的間隙,我們提出要去現場看看,鄭春陽欣然同意,將我們帶去參觀,他在20世紀80年代初買的全縣第一輛私家車還在院子里。我們在現場就“走進”了他的經歷,受訪人也是重拾記憶,往事一一跟我們道來。
6.根據受訪人的訪談信息可進行多次采訪。盡管在采訪前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但是采訪一定要在受訪人放松的狀態下進行,特別是面對年事已高的老人,考慮其身體原因,切不可訪問時間過長。我們采訪的戎老,見多識廣,記憶力驚人,每次采訪都是“主題式”訪問,每次去戎老家只談兩三個主題,談完就讓老人休息,這樣老人既輕松又開心,我們收獲也多。

村史采集工作中,我們及時總結經驗,經常回聽回看錄音錄像,查找不足。例如,在采訪的前期,由于沒有進行充分準備,剛開始錄的音像質量不高,有時候為了引導受訪者,在錄音中會有訪問者和被訪者的“閑聊”記錄,話題比較隨意,后來就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討論并加以改進,把溝通工作安排在錄像前,在錄像開始時訪問者盡量不發出聲音,后來在中后期的錄音錄像中,這種隨意“聊天”的現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保證了錄音錄像的質量。再如,在采訪的過程中,有時面對滔滔不絕的受訪者,要及時把他拉到“主題”中來,剛開始沒有學會“打斷”的藝術,比較客氣地喊停之后,雙方都會出現“空白”的片刻,場面稍有尷尬,后來經過學習,學會了在“打斷”時巧妙措詞,使得調整話題溫和而不失禮貌,受訪者也能得到更好的啟示,談話也更為流暢。
四、回望行程,在步履蹣跚中收獲新體悟
1.廣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是開展好本項工作的基礎。口述村史采集工作是檔案部門的創新工作,要做好該項工作,需要廣大干群的大力支持。為此我們在采集工作座談會后第一時間在村部建立微信工作群,同時在村部物色一名年輕的黨員作為志愿者。在村支部黨員活動日會議上深入動員,請黨員干部積極參與并廣泛宣傳。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參與者、見證者,口述村史采集工作沒有廣大群眾的參與和支持,猶如緣木求魚,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調動好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才有工作開展的可行性。
2.科學規劃是開展好本項工作的前提。口述村史訪談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在事前需做大量的基礎性工作。訪談地點安排方面,老街村民集中在附近熱心鄉賢的家中,小區村民離村部近,就集中在村部,以方便村民為原則。諸如采訪計劃擬定、受訪者選擇、采訪話題設置、采訪場面把控等等方面,都要做好準備,只有準備工作做得充分,采集過程才能緊湊、細致、完善。
3.鄉村文化得以保護和傳承是開展好本項工作的目標。弘揚歷史、傳承文化,是檔案人的執著追求,做好口述村史采集工作是新的歷史時期對檔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內容,建好、維護好村史檔案,讓村史資事育人,讓后人對先輩們留下的歷史烙印不忘景仰,促進檔案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有效作用,這是我們檔案人工作職責的內在要求。
4.口述村史采集工作是檔案部門踐行群眾路線、加深同群眾感情的社會實踐,能夠提升我們檔案人的格局和境界。在大半年的口述村史采集過程中,我們與來安村干群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村里的幾個老人還經常以詩詞形式熱情敘述村史采集工作,如趙老作品《檔案局與來安村互動寫村史》:獨領風騷占上游/來安村史歷春秋/人人參與同攜手/口述再續史冊留。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們也收獲滿滿,感慨良多。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感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在生活極其困難的年代,來安村人傳承和創新了《淮海琴書》(20世紀流行于泗陽縣民間的一種曲藝形式,與天津《京韻大鼓》類似,常見于集市,引人入勝,聽者常忘記散集,現已被列入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的年代,來安村人用木頭設計了插秧機;在對一個獸醫的采訪中,我們了解到用偏方醫治牛腹脹、紅眼病的方法等等,還有很多農諺,觀天象測天氣都非常科學靈驗。確實,群眾最偉大,智慧在民間。可以不夸張地說,來安村史就是一部濃縮版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一部百科全書。
在此基礎上,2018年我們還完成了縣內外《我的抗戰記憶——抗戰老兵口述史》《建國前老黨員口述入黨經歷》《桃源民俗記憶》等幾個口述專題錄制工作。目前,我們在認真做好“百村萬戶”口述歷史采集工作的同時,還把縣內桃雕藝術、淮海戲傳承、大運河文化等反映泗陽特色的物質或非物質文化項目列入口述歷史采集工作計劃,并將開展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