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冬梅
常熟市檔案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崇文、尚和、創新、超越”的常熟精神要求,努力走科學發展、創新發展之路,積極主動順應新時代,突出檔案部門新氣象、新面貌,爭當檔案工作區域創新排頭兵,拓展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服務能力,努力為常熟歷史文化傳承、各項事業發展和“精致城市”打造做出新貢獻。
一、思想解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1.加強組織領導。召開黨組會,傳達學習市委、省局解放思想大討論相關精神,統一思想認識。組織召開“解放思想大討論”動員部署會,深入開展宣傳發動工作。討論并通過了本局大討論活動方案,明確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要求全體黨員干部結合實際,深入查找和廣泛征集本單位制約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影響高質量發展的思想障礙、觀念束縛。
2.全面發動討論。堅持學思結合。全局上下將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起來,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與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相結合。堅持以上率下。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開展解放思想活動中,局領導班子帶頭,各科室負責人帶頭,堅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切實當好解放思想的組織者和推動者,當好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實踐者。堅持全員參與。這次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以黨員干部為重點,面向全體干部職工,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
3.解放思想促業務。全局組織開展“解放思想大家談”“我為常熟檔案發展獻一策”等活動,把大討論活動形成的共識性成果,轉化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辦法、措施、政策、制度。解放思想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用改革的辦法推動發展質量的全面提升。內控制度建設、新館搬遷廉政風險防范、檔案用品服務和檔案數字化推行的市場化規范等一系列舉措,都有助于突破舊有思維,破除傳統觀念影響,是對自我工作的革新,對思想解放的詮釋和實踐。
4.不斷優化改革成果。著力“放管服”,2018年在檔案數字化運行和檔案用品服務模式上實施了試點改革。為保證改革成效,同時配套出臺了有關要求:一是嚴肅工作紀律。市場化運行后,單位公職人員均不得參與檔案用品銷售和檔案數字化加工的活動;也不得向需求方推薦、介紹有關經銷商,局辦公室做好平時監督檢查工作,同時對外公布了監督舉報電話。二是加大依法行政,實施依法管理。改革實施后,我局將依照《常熟市檔案用品行業指導性標準(試行)》《蘇州市檔案條例》和《國家檔案局檔案數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規范》等一系列規范要求,采取多形式的監督管理措施,進一步加強全市檔案用品和檔案數字化外包工作的規范管理,適應新形勢下服務市場的新發展,建立“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
二、不斷深化公共服務資源建設
1.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2018年市檔案館新館開館,新館位于文化片區東南角,建筑層數為地上5層、地下1層,建筑面積為36197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24870平方米,規劃用地面積約14932平方米,兼具地方特色和現代氣息,充分滿足國家綜合檔案館檔案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檔案利用中心功能要求。檔案新館毗鄰市政務服務中心,市場監督局查閱利用窗口進駐檔案新館后,與政務服務中心的城建檔案館、不動產檔案館、社保基金中心共同形成一個功能片區,將為政府機關和廣大市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綜合利用服務。
2.智慧檔案新模式加快推進。2016年常熟啟動智慧檔案館設計方案以來,以智慧檔案館為核心的智慧檔案體系建設加速推進,2017年完成設計招標,開始施工,2018年上半年完成硬件建設目標,軟件和數據建設完成目標任務的80%,為常熟檔案信息化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智慧檔案館積極參與常熟智慧城市建設,以服務社會為導向,向市政務信息共享平臺提供了102.7568萬條開放檔案目錄信息。與民政局、衛計委、國土資源局等部門進行政務信息互聯共享,開通婚姻檔案、獨生子女檔案查詢服務,共享婚姻檔案28萬多件、獨生子女檔案18萬多件。新建二輪承包檔案專題數據庫,提供二輪承包檔案14萬多件給國土局共享使用。廣覆蓋、多途徑、多樣化的檔案信息服務體系已初步建成。
3.館藏檔案資源進一步充實。近兩年共征集各類檔案資料38098件(張)、65卷。成功征集到屈梁生院士國家技術發明獎榮譽證書、陸埮院士與物理學家羅遼復之間長達20年的學術通信2000余封、臺灣中研院浦薛鳳先生電子檔案1400余頁,《常昭合志》手稿、《翁同龢尺牘》手稿、王淦昌系列檔案100余件被征集進館。廣泛開展鄉村記憶檔案征集活動,征集到白茆山歌紀錄片、李市古村照片、古村口述檔案等資料。各類檔案資料的征集不斷充實館藏資源,豐富館藏檔案文化內涵,提升館藏檔案文化品位。
4.以人才促發展、保建設。常熟市檔案局重視人才隊伍建設,保障檔案事業發展。連續多年舉辦檔案高級研修班,組織全市檔案工作者全面開展理論研修,全市檔案隊伍政治意識、業務能力和素質修養得到顯著提升。2018年我局又出臺了2018—2020年三年人才培訓計劃,以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的指導方針和黨管人才的原則,弘揚“工匠精神”,在檔案整理、修復保護、編研利用、政策法規、標準規范和黨史國史研究方面,培養一批專業人才。通過開展定期培訓、建立檔案專家庫、人才梯隊建設、加大交流推薦力度等措施,打造出一支業務精、素質高、作風硬的檔案人才隊伍。
三、努力提升檔案綜合服務能力
1.檔案利用服務不斷優化。解放思想需要立足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與當前正在做的工作結合起來、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檔案資料的查閱利用是檔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查閱內容主要以民生檔案為主,涉及工齡銜接、農戶建房、婚姻證明、退伍資料等,民生檔案與普通群眾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做好檔案基礎工作,提供優質高效利用服務,是市委市政府重視民生工程,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保障百姓安居樂業的直接體現。截至目前,常熟市檔案館館藏檔案已經全部實現數字化,極大地提高了檔案查閱的準確性和利用效率。為有效減少檔案查詢錯查、漏查概率,提高開放檔案利用率,提升群眾滿意度,我館2019年擬實行查檔復議制度,明確分工,責任落實,多人復查,盡可能地減少誤查、漏查,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答復。
2.主動服務農業農村及社會經濟工作。自2016年沙家浜鎮檔案館成立,全市鎮級檔案館建設實現滿堂紅,通過智慧檔案平臺,充分實現民生資源共享,建立起館、鎮、村三級聯動查閱機制,提供下沉式服務,檔案查閱利用更加便捷高效。

積極主動對接鄉村振興戰略、未成年人建檔、重點工程項目備案等業務。積極做好全市確權登記頒證檔案工作,以高分通過省和蘇州市驗收。農民合作社建檔逐步推開,至2018年10月共有9家合作社通過省一星級規范的測評,其他合作社也基本達到了建檔的要求,超額完成了年初向省檔案局申報的完成3家合作社一星級規范建設的目標。開展鄉村記憶檔案征集工作,對古里鎮塢坵村3位村民進行實地采訪,形成采訪視頻100多分鐘,并整理出1.6萬余字的文字實錄。東南幼兒園、石梅小學、昆承中學成為常熟市首批未成年人成長檔案試點學校,今后將在全市逐步推廣未成年人成長建檔工作。加強民營企業建檔指導,成立市民營企業檔案協作組,海倫電子、中科夢蘭等8家企業通過指導順利完成升級復查。做好全市重點建設項目檔案登記備案工作,2016—2017年對4項省重點工程、41項蘇州市重點工程以及165項市級重點工程進行了登記備案,2018年組織報送21個重點工程項目,完成了80項常熟市重點工程的登記備案。
3.全面提升公共教育能力。常熟市檔案館是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舉辦展覽、出版書籍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各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其中《常熟院士展》《館藏特色展》等固定展覽常年免費對外開放。陸續舉辦了“歷史的豐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圖片資料巡回展”“奮進·輝煌——常熟紀念撤縣設市30周年圖片展”“今日常熟——紀念新中國成立65周年圖片巡回展”“老照片里的常熟——紀念常熟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0周年圖片展”等展覽;出版了《國立第二中學》《民國報紙記憶常熟》《常熟契約憑據檔案校注》《王淦昌》(畫冊)等書籍。2018年,檔案館新館投用后,局館內部功能性展廳也將進行重新布局和設計,結合二樓的常熟市城市展示館,向社會各界全面展示常熟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軌跡及未來發展藍圖,以更舒適的空間、更現代化的窗口,充分發揮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一宣傳教育平臺的作用。
“十三五”時期是常熟適應新常態、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常熟市檔案局將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按照國家、省、蘇州市檔案部門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以新館啟用為契機,推進“大檔案”“大館庫”“大智慧”“大開放”建設,率先推動常熟檔案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