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依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句話準確界定了語文課程的性質,明確告訴我們,學習語文的重點在于語言文字運用。強化語言文字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運用能力,在聽說讀寫的扎實訓練中提升語文綜合素養。貫徹落實課標精神,就應該把落腳點放在語言文字運用上面,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詞句進行聽、說、讀、寫、思,再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正是基于以上認識,本次國培計劃衡山縣中小學“送教下鄉”(B202)小學語文課堂正在發生著明顯變化:空洞說教的少了,品詞析句的多了;拘泥教材的少了,注重積累的多了;光說不練的少了,讀寫結合的多了;無序拓展的少了,有效拓展的多了。以學生生活為起點,品味語言為重點,揣摩寫法為切入點,讀寫結合為著力點,引導學生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實現語文教學本真的回歸。
一、貼近學生,找準語用起點
在當下的語用型課堂上,以人為本的理念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我們開始更加了解學生、關注學生、發展學生。從學生生活出發,用學生的眼光解讀課文,可以貼近學生語用的最近發展區,找準學習的起點。
《五花山》是語文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想象力豐富、語言優美的寫景散文,給孩子們生動的展現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個不同季節的美麗景色,鮮明跳躍的色彩在想象的運用下得到了很好的烘托。對于這篇課文,上課教師胡老師最重要的就是啟發孩子們獨立閱讀,教會他們認識并使用排比、想象手法,幫助學生獲得寫作層次上的提升。其實,在學生的生活中,鮮艷的色彩隨處可見。對于學生來說,難得就是讓他們對顏色進行大膽的想象。所以在預設上課時我的導入就設計“想象大比拼”,課件出示顏色,讓學生用句式“看到這片綠色,我想到了……”發揮想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秋天的五花山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讀,看圖片讓學生進行想象,然后用“什么顏色的樹林,就像什么”的句式讓學生體會作者那美妙的想象。層層遞進,用學生的眼光解讀課文,幫助學生拉近與文本的距離,打開與文本對話的窗口,找準語言文字運用的起點,為課堂的深入對話作好充分準備。
二、品味語言,務實語用基礎
打造語用型課堂,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必須找到語言文字運用的切入點,打開與文本對話的一扇扇窗口。品味語言正是學生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切入點。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咬文嚼字、品詞析句,體會內涵的深邃,領會運用的精妙,為運用語言文字打下堅實基礎。
1.明意思
品味語言是學習課文的重點,而理解詞語的意思則是品味語言、學習課文的第一步。主要從以下兩個層面引導學生明確詞語的意思。
第一層面,借助工具書了解詞語的字面意思。平時,我要求學生書包里必須放一本字典或詞典。在預習課文的時候,必須通過工具書了解詞語的意思。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隨時查閱工具書,逐步養成隨時查閱工具書的習慣。
第二層面,學會聯系上下文或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語境。詞語的字面意思,是理解詞語的起點。在王雪婷老師教學《倔強的小紅軍》的過程中,她引導學生從字面意思出發,學會理解詞句的語境。在理解語境的過程中,可以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2.悟情感
從語言文字的微觀分析,我們發現,語言文字是有感情、有內涵的,值得我們反復咀嚼、體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語言文字的“溫度”。正所謂“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我們知道,入選教材的課文都是經過編者反復挑選的,要么蕩漾著情感的漣漪,要么綻放著人性的光輝,要么凝聚著精神的力量。引導學生解讀這些文章,必須讓他們對作品流露的情感因素、高舉的人性大旗、彰顯的精神偉力有具體而深刻的感受。我們在理解詞語的時候,不僅應了解詞語的意思這些表象的東西,還應該透過這些表象去感悟詞語背后所蘊含的深厚情感,感受語言的溫度。
三、揣摩寫法,習得語用方法
長期以來,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習慣于咬文嚼字,一詠三嘆,但對文章的表達順序、寫作方法的揣摩重視不夠,揣摩寫法有所淡化,造成學生讀寫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提升。這實際上已經成了阻礙學生語文能力提升的一大瓶頸。可以說,引導學生揣摩表達已經迫在眉睫。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文章以一個孩子和親人的視角,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四、讀寫結合,提升語用能力
打造語用型課堂,提高學生語文能力,關鍵在于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在運用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習得表達方法,提升運用能力。讀寫結合就是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有效策略。讀是學習運用的方法,寫是提升運用的能力,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繼續和發展。讀寫結合,把語言文字的運用落到了實處。當然,我們在安排讀寫結合訓練時,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生活。
語用型課堂作為落實課改精神、回歸語文本質的課堂,實際上是傳承傳統語文教學的精華,用語文的方式學語文,在學習語言中學運用。只要我們立足學生和文本實際,找準語用的起點,夯實語用的基礎,習得語用的方法,提升語用的能力,就一定能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實效,使語言文字運用真正成為語文課上一道靚麗的風景,實現語文課堂的真正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