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凱 周理偉 林銘璇 張靜源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改革不斷深化,教育的著重點不再僅僅是升學段的孩子,質量和關注點再逐漸往低齡化延伸。從小注重行為習慣的培養,的確可以使孩子在少年期或青年期甚至一生都打下良好基礎。現如今,即便是被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的父母也想要讓孩子上更好的幼兒園、小學。傳統的教育缺乏對兒童心理的認識和關注,對其心理出現的問題并沒有深入了解,而現在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兒童接受信息渠道大幅增長,如果家長、老師忽略孩子的心理變化,忽略對其心理教育,很容易使兒童受外界不良因素影響,從而不利于今后的學習與成長。因此,針對兒童的心理教育更應該重視起來。
互聯網走入千家萬戶,使用互聯網的年齡段也不僅僅限于成年人,開始趨于兩極,老年人也想抓一下流行的尾巴,戴著老花鏡也想上網看個新聞聊個八卦。兒童雖年齡小,但智能手機的簡單操作使他們也有了可以娛樂的項目。尤其是家長無法長時間陪伴孩子,便利用手機使他們安安靜靜的坐在一旁,網絡里的內容參差不齊,會給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帶來一定影響。另外,一些家長只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忽略其內心,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思想觀念。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主動重視兒童心理,及時與他們溝通交流,避免限制孩子今后的發展。有的教師為了教學效率,忽視兒童心理,不教導兒童心理的有關知識,甚至使孩子對心理學產生了抵抗心理,沒有做到與家長及時溝通,會使孩子的心理疾病越來越嚴重。同時,家長對孩子的心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把握,有時孩子不說家長便不在意,長此以往,孩子的內心變得敏感脆弱,家長也很難輕易發現了。
兒童心理從出生起便開始構建,父母的教育方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若教育方法得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幾率便會降低。鮑姆寧將家庭教育形式分為三種:專制型、放縱型和民主性。在幾十年前父母傳統教育中,一貫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即專制型,這樣的家庭環境下的孩子顯然需要認真服從父母的命令,不能違背父母的意愿,否則便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這種家庭教育下,孩子不僅缺少自主性,不敢主動發表意見甚至等到少年期便會出現嚴重的逆反心理。其次為放縱型,這種家庭環境其實并不少見,一是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對孩子的管教,二是現今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父母過于溺愛,孩子什么要求都會答應,放縱下的教育不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人處世態度也不利于在社會立足。這兩種類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兒童心理健康發展都有阻礙,這便需要父母以正確態度認識到兒童心理建設的重要意義,秉承正確的教育觀念,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形成積極的心理。此類兒童在今后無論是學習亦或生活中遇到挫折都會以積極的心理態度面對,而不會產生消極心理,為自身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父母的民主的教育、積極的約束既充分聽取了孩子的意見,使孩子感受到了關愛,又使孩子養成一定的紀律性,避免兒童做出違反法律和規則。
教師是兒童在學校的父母,是兒童在學校學習生活的引導者。教師的作用無疑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便要求老師對兒童心理給予一定的重視,一味追求學習進步而忽視心理健康的老師是不合格的。老師要正確引導兒童的心理,設置適合學生的目標,掌握他們的興趣,合理培養其特長。運用能夠吸引兒童的方式傳授心理學知識,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能提高孩子自身的心理素質。“身教重于言傳”,教師自身的行為比說教更能影響到兒童的行為。作為教師要規范自身的行為,教學語言要得體,避免傷害兒童自尊心,對兒童心理進行有效的保護。不少性格內向的兒童生性敏感,哪怕是輕微的語言傷害也會在他們內心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加上家長與老師缺少對他們的心理關懷,長此以往,孩子便會變得自卑、缺乏自信心和勇氣。因此,教師對兒童的心理教育要從鍛煉其表現能力開始,敢于表現自己的優秀一面,既鍛煉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增強心理素質。另外,不同家庭的孩子心理發展程度不同,有早熟的孩子也有心理依賴性強的孩子,他們對待同一件事有著不同的做法。教師指導兒童心理不能“一刀切”,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如有的孩子在家長溺愛下過于任性,教師便要引導其懂得與伙伴分享,用寓言故事或在游戲中潛移默化的教育。
除此之外,在兒童心理教育過程中,社會因素也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上文所說,網絡媒體盛行,兒童不經意間便會接收到大量社會給予的信息,或者主動或者被動。兒童的辨別能力弱,面對良莠不齊的媒體,孩子是難以有所作為的,這就需要社會給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環境。例如某些短視頻軟件里所謂的網紅,屏幕前光鮮亮麗,輕輕松松的賺取收入,有的孩子甚至在作文中寫道:“長大了我想當一名網紅”。這無疑是給孩子灌輸了一種接近于不勞而獲的價值觀。兒童是非判斷能力弱,但卻具有十分強的模仿能力,班杜拉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將幾名兒童安排在電視前,播放的是大人對一個娃娃拳打腳踢的畫面,緊接著又讓這幾名兒童分別進入有娃娃的房間里,發現孩子們對娃娃做出了同樣拳打腳踢的行為。由此可見,兒童十分容易受“榜樣”的影響,一旦模仿了不良內容,便會導致其品行容易朝著不良方向發展。為避免此類現象,許多軟件、網站也進行了許多改良,如設定兒童鎖,自動屏蔽不良內容,限制孩子上網時間等等,大大降低網絡對兒童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
在新形勢下,兒童教育心理學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系統的了解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同,從而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來幫助孩子發展,對兒童早期心理發展意義重大。讓孩子在健康的心理道路上成長,還需要教師、父母、社會共同努力,為兒童提供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這樣不僅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還能使社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