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生
摘 要:生產優質綠色水稻,必須重視水稻生產的每一環節,包括當地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水稻種前的選種、浸泡育種、在適當的時機種植、選擇合理的種植密度、適量施肥、科學灌溉、采用科學的方法防病蟲害等等,只有做到這樣,才可能生產出優質高產的水稻。
關鍵詞: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與應用
優質雜交水稻的推廣和應用,提高糧食的產量,提升了我國雜交水稻的技術水平,促進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發展,為世界糧食安全提供保障。利用高效的先進技術不斷探索雜交水稻新品種,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并加以推廣和應用,使我國的糧食供需平衡,促進世界其他各國雜交水稻的共同探索。
一、水稻高產栽培新技術的應用
1選苗
為了達到高產目的,在進行水稻栽培之前,栽培人員要進行水稻幼苗的挑選,加強對優質水稻幼苗的管理,一方面要從幼苗整體質量入手,要求幼苗矮壯,葉身保持挺立,這樣的幼苗生命力極強,具有很大的生長潛力。另一方面,栽培人員要重視幼苗根部的觀察,保證幼苗白根多、發根強,具備較為發達的根系,進而在實際生長的過程中可以旺盛分裂發根,吸收營養以供應幼苗的生長。除了幼苗根部之外,幼苗葉片的健康程度也很重要,葉片無病斑,保持青綠顏色,為水稻高產打下堅實基礎。
2浸種
在進行育種工作中,以浸泡法為主要手段,先對水稻種子開展培育預處理工作,將水稻種子進行批量消毒,之后放入尼龍袋中浸泡,每隔30分鐘要將尼龍袋中的水稻種子取出晾曬,防止種子在無氧環境下形成水中腐爛問題。這樣經過預處理的水稻種子可以提高產量,并強化水稻抗病蟲害的能力,進而提高水稻產量。結合貴州銅仁地區氣候情況,在進行育種中,栽培人員要控制種子處理室中的溫度環境,避免低溫環境破壞種子生長能力。
3育秧
一般而言,育秧方式包括旱育秧和露地濕潤育秧,旱育秧技術要先選擇秧田地,由于是旱育苗,苗床始終不保持水層,選擇地勢較高、平坦、含鹽堿低、滲水適中、排灌方便的秧田地,做好床土配制、播種、苗期管理等工作,秧齡三葉—心時便可移栽,秧齡一般在30天左右。在進行水稻播種的過程中,栽培人員要考慮到貴州銅仁地區氣候變化特點,重視水稻播種工作,選擇水稻生長最佳時期進行播種,其發芽溫度為10-12度,若控制不好溫度,水稻很難發芽,甚至會容易害病。對此,在實際播種中,要做好播種前松土工作,對播種土地進行預處理,做好除草措施,提高土地質量,進而為水稻種子茁壯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4施肥
為了提高水稻產量,栽培人員要定期進行水稻施肥,先為水稻施加基礎肥料,有效改善水稻生長土壤結構,強化土壤肥力水平,進而促進分蘗現象的發生。在實際施肥的過程中,將全層施肥與淺層施肥有效的結合在一起,結合水稻實際生長情況確定施肥方式和施肥量,進而提高水稻產量。同時,為了促進水稻分蘗現象的發生,栽培人員要適當施加分蘗肥,在標準施肥指標內,強化肥料施加效果,促進水稻分蘗,進而保證水稻的健康生長發育。
5水稻旱育栽培技術
我國已經有超過了1/4的水稻農業種植地區采用了水稻旱育栽培技術,并且有效地增強了水稻秧苗的素質、生長抗逆性同時有效防止了爛種、爛秧情況的出現。例如,我國某地區應用水稻旱育稀植技術,通過對秧苗耐寒性能的提升,有效提前了播種與插秧的時間,將早熟稻的種植改為中熟稻的種植,同時將中熟稻的種植改為遲熟稻的種植。不僅如此,還全面提前了水稻的成熟期,為秋季避寒的水稻高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6水稻田間管理技術
在水稻播種秧苗種植之后的田間管理環節,通過對水分的管理與肥料的管理,也能有效提升水稻的產量。因為在水稻插秧之后,其根部的吸收肥料的能力較弱,并且蒸騰作用也會相對增加,所以在插秧之后需要為秧苗提供充足的水源。例如,我國某地區的農業水稻種植管理部門,對當地農民在水稻插秧之后的田間管理階段,稻田中的水位進行了明確規定。該地區的農業管理部門要求稻田中的水位需要在秧苗高度的1/2,并且要保證秧心不被淹沒,從而確保秧苗的成長與吸收肥料的能力,減少秧苗葉片的蒸騰作用所帶來的危害。
7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
秧苗栽培過程中,需要重視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當前,我國水稻種植業中,秧苗主要會受到負泥蟲、潛葉蠅以及稻瘟病等病蟲害的影響。此類病蟲害的主要發生時間為每年的6月末—7月初之間。針對此種情況,我國某地區的農業水稻養殖基地,選取了合適的藥劑,如三環銼、富士一號以及多菌靈等高效低毒的藥劑,對感染潛葉蠅與稻瘟病的秧苗進行治療。對收到負泥蟲感染的秧苗,用掃帚進行掃除,達到科學管理的效果。不僅如此,該地區還在預防雜草與秧苗爭肥以及預防病蟲害的發生環節進行了系統合理的規劃。根據預測的數據,采取有效的防治管理措施,在日常栽培過程中,對田間衛生進行管理并且定期進行日常除草,采用殘留較低的農藥為水稻生長提供合理的保障,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的科學化發展。
二、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管理
1高產多抗雜交組合技術推廣
在全球氣候不斷變化以及我國耕地面積有限的背景下,若想提高水稻的產量,必須克服區域自然氣候的影響,對水稻品種進行積極改良,從而達到水稻高產的目的。因為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區域氣候具有較大的差異。因此,進行高產、優質且具有良好適應性的雜交水稻研發,可以有效提升糧食的產量。當前我國具備高產多抗性的雜交優良品種主要為渝優7109和淮二優5272個品種,以其適應性較強的特點提高了我國糧食產量。
2旱育稻秧栽培技術的推廣
我國在水稻稻秧的栽培過程中,采用旱育技術,通過選擇白根較多、基底結實、葉綠的矮壯品種,可以提升漢語稻秧栽培技術的應用效果。例如,我國某地區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采用了旱育稻秧栽培技術,在施肥過程中采用了沼液肥,以此加強苗床的管理能力,提高壯秧的生長速率。不僅如此,在進行旱育稻苗栽培過程中,該地區通過有效的管理和維護,減少了爛苗的產生,是稀植的覆蓋率達到了100%。
綜上所述,水稻種植業在我國農業領域的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此通過進行技術革新,積極進行推廣與應用可以有效擺脫傳統農業生產技術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為我國農業生產可持續化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卞連峰。雜交水稻新組合Ⅱ優084高產制種技術[J]。福建稻麥科技,2011(02).
[2]程秀萍。中秈超級稻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7(22).